學生在游戲中的情緒如何,是衡量游戲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游戲教學的場面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學生情緒應該是非常高漲的。然而,在游戲教學的實踐中,學生情緒要么低沉要么前高后低,不能持久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要改變這種現象,除了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游戲目的,對游戲有正確的認識外,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游戲內容
游戲內容是決定學生游戲情緒高低的重要因素,但同樣的游戲內容,如對象、時間、場地和人數不同,學生游戲時的情緒也各不相同。如女生愛好跳橡皮筋,而男生卻不感興趣;“大魚網”游戲,如果場地的大小和參加人數的比例適當,游戲氣氛將會活躍,學生情緒則會高漲,反之如果人數多而場地小的話,因追逐施展不開,情緒會受到壓抑,學生必然覺得沒勁;即使在同一場地里進行,由于游戲的運動量較大,故冬季開展就比夏季更受學生歡迎。可見,游戲教學必須因人、因時、因地特宜地選擇游戲內容。
二、各方旗鼓相當,高低須見分曉
游戲均具有一定的競賽因素。游戲只有在彼此實力大致均等的情況下,才能使競賽爭奪激烈、氣氛緊張,才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如果實力懸殊一邊倒的話,勢必強方疲疲踏踏,弱方心灰意懶。因此,教師在組織游戲時,要力求使各方在條件基本相仿、實力不相上下的情況下進行比賽。然而,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尤其在分組進行教學時,為了便于組織教學和培養集體觀念,一般不宜拆散原來的小組整體來組織教學。在這種實力明顯不等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一方的游戲條件,如增加強方或降低弱方在時間、路程、數量、難度等方面來調整實力,使各方旗鼓相當。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務必進行小結和講評,宣布并表揚游戲的優勝者,以資鼓勵。
三、變換游戲方法,調節學生情緒
在游戲教學中,學生起初情緒很高,但后來情緒就逐漸低落。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變換游戲方法來喚起學生的興趣,穩定或提高他們的情緒。如“貼膏藥”游戲,這個游戲一般是兩人前后同向繞圈站立,逃者一旦站到“前面人”的身前,則追者便去追拍“后面人”,但如果改為反著做(即逃者一站到“前面人”的身前,則原追者就變作逃者,而后面人則成為追者,去追拍已變為逃者的原追者),效果就更好了。叉如做“貓頭鷹、麻雀”(即“黃河、長江”)游戲。這游戲既可從停止間開始做,又可在行進間做。停止間的開始姿勢,可以站著,也可坐著;既可聽信號做,也可看信號做。聽的是教師喊“貓頭鷹(麻雀)”或喊“白天(晚上)”,看是看教師上拋一塊兩面分別涂有黑白兩色(即一面涂黑色,另一面涂白色)的木板落下后哪種顏色朝上,如白色朝上,則表示“白天”,是“麻雀”去追拍“貓頭鷹”;如黑色朝上,則相反。每變換一次的新奇感,能使學生情緒較長時間的維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上。
四、隨時掌握火候,及時終止游戲
學生在游戲中的情緒與他們的體力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教師必須善于掌握火候,控制運動量。一旦發現學生已精疲力盡,無法再改善他們的情緒時,就應該從保護他們的情緒出發,果斷地結束游戲。否則,不僅挫傷了學生在本課中進行該項游戲的積極性,而且對他們下次再做這一游戲的情緒也將產生不良影響。再說,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進行劇烈的游戲活動,容易引起傷害事故。
五、教態和藹親切,堅持正面鼓勵
教師對學生嚴格的要求,同和藹親切的教態不是對立的。在游戲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就應該注意保持和藹親切的教態。即使是違反游戲紀律的同學,也應該堅持正面教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在肯定他們優點的前提下指出他們的缺點,熱情地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對游戲競賽中的失利者,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成功之處,認真幫助他們吸取教訓,鼓勵他們振作精神,爭取再賽的勝利。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