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地勘施工項目,建設施工企業必須把責任成本與項目管理相結合,合理劃分核算對象,正確歸集成本費用,規范費用分配原則;這樣使企業的經濟責任制建立在的責任會計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進行成本預測,達到最終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地勘企業,施工項目,責任成本管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個突出而又迫切的問題。現對地勘施工項目中推廣和應用責任成本管理與核算談幾點體會。
一、責任成本的基本概念
責任成本是指施工過程中,按照責任者的可控程度所歸集的應由責任者負擔的成本。通俗地講責任成本就是按照“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把可控成本歸集到負責控制成本的責任中心的帳戶上,一個責任中心以所發生的可控成本之和構成這個責任中心的責任成本,項目部所有責任中心發生的責任成本之和構成了項目部的責任成本。如某責任中心負責隧道襯砌工作,那么在襯砌過程中發生的模板,澆混凝土和拆模板等與襯砌工作有關的發生的可控成本就應該由中心負擔。
責任和成本既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又有主次之分。在一個統一體中,成本是責任范圍內的成本,責任是成本范圍內的責任。二者相互包含有機統一。責任是主,成本是次,只有責任范圍明確,成本才能正確歸集和校核,先明確責任,后歸集成本。因此科學劃分責任,明確責任范圍是搞好責任成本管理的關鍵。
二、責任成本管理的歷史演變
責任成本管理是西方責任會計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也可以說是我們吸取西方責任會計的有益經驗,結合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嫁接出來的一種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西方責任會計的發展與演變
西方責任會計的形成大概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經驗管理階段,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期,西方國家相繼開始了工業革命。在這期間,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一些資本家和企業管理者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已經意識到科學管理、責任的重要性,但那時,主要還是經驗管理。
2.科學管理階段,從19世紀末期開始,以美國泰羅為首的經濟學家倡導了科學管理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如何使工人提高勞動效率。他認為當時工人提高勞動效率的潛力是很大的,因此,采用了標準化、定額化等管理的方法。
3.現代管理階段,在經驗管理階段,企業管理者為了實現企業目標,已經認識到了責任管理的重要性;在科學管理階段,為了建立工人的責任履行情況,實現了標準化、定額化的管理;在現代管理階段,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充分調動人的內在能動性,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系統程序,并采用運籌學等方法,確定企業的目標,組織、控制、決策等并使之達到最優組合,以實現企業總目標。
(二)國內責任成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90年代初(1991年)以邯鋼為代表的責任成本管理模式出臺,其核心思想是“倒逼成本,一票否決”。隨著邯鋼經驗的推廣,責任成本管理這一現代化的管理方法開始在全國普及。
責任成本管理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產物,是企業先進管理文化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懂責任成本管理,就是一個不稱職的企業管理者,不抓責任成本管理,就是失職。
三、責任成本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一)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
成本核算對象是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為歸集和分配費用而確定的費用承擔者。
1.成本核算對象確定的原則
成本核算對象一般應根據工程合同的內容、施工生產的特點、生產費用發生情況和管理上的要求來確定。有的工程項目無法進行成本核算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對象確定與生產經營管理相脫節。成本核算對象劃分要合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劃分的過粗,把相互之間沒有聯系或聯系不大的單項工程或單位工程合并起來,作為一個成本核算對象,不能反映獨立施工的工程實際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況。當然成本核算對象如果劃分的過細,會出現許多間接費用需要分攤,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難以做到成本準確。
2.成本核算對象劃分的方法
地勘施工工程—般應以獨立編制施工圖預算的單位工程為成本核算對象,對大型主體工程(如某大型金屬礦勘探項目)應盡可能以分部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規模大、工期長的單位工程,可以將工程劃分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同一工程項目由同一單位施工,同一施工地點、同一結構類型、開工竣工時間相近、工程量較小的若干個單位工程,可以合并作為一個成本核算對象。
成本核算對象確立后,所有的原始記錄都必須按照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填制。為集中反映各個成本核算對象應負擔的生產費用,應為每一成本核算對象設置工程成本明細賬,并按成本項目分設專欄,計算各成本核算對象的實際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科目設置
為了按照用途歸集各項費用,劃清有關費用的界限,正確計算工程成本,應設置“工程施工”、“機械作業”、“輔助生產”、“間接費用”、“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等科目。
(三)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物資的管理與清查盤點制度、內部價格制度及內部稽核制度。
(四)費用核算與分配工程成本核算
就是將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根據有關資料,通過“工程施工”科目進行匯總,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計算出各個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成本核算總的原則是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計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標準分配計入。
(五)對未完工程的成本計算
項目經理應在期末對未完工程進行盤點。按照預算定額規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的分項工程量,再乘以該部分的分項工程預算單價,以計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其公式為: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六)成本的均衡性
施工的過程分3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人、材、物的投入有所不同。每個階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多加注意。
1.施工項目在籌建期一般是沒有產值的,費用除計入固定資產及福利費以外,其余一般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科目,工程開工后分期攤入成本。
2.正常施工期間,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費用發生的應計入工程成本的費用屬于未完工程性質,應計入相應科目核算。如果來年開工后,有可靠的價款收入,則當期發生的費用不預結轉,待開工后—次或分期結轉,否則直接計入當期成本
3.正常施工期間,應對收尾的費用予以充分估計,通過預提費用計入成本。這樣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虧,也能保證工程尾工階段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七)分包工程核算
在實際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項的支付為依據,而不是采取應收、應付制,以免造成成本不均衡。分包工程的利潤體現在自營工程中,不包括在整個核算體系內。
(八)成本核算與項目管理的關系
項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因其內在缺陷,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短期行為,成本信息失真現象普遍存在,所以應實行目標成本管理。目標成本是預計收入與目標利潤的差額,企業的目標利潤率應達到同類企業水平;工程項目的目標利潤只有達到企業要求的水平,企業的目標才能實現。
四、結語
勘探項目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在勘探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地勘企業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符合專業實際、行之有效、具有特色的勘探項目管理方法,培養了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湛的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在今后的發展中,勘探項目管理必然還要隨著形勢的發展進行不斷調整,最終更加趨于完善,帶來更大的勘探效益。
參考文獻:
[1]任澤波,趙連登,沙明元.工程項目責任成本管理與控制[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1.6.
[2]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叢書編委會.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迪尼斯著.石油工業會計核算—原則程序和問題[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