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銀行貨幣是民國期間湖南各家銀行發行的貨幣中信譽度最高、發行最成功的一種,中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特別是經歷抗日戰爭炮火連天的惡劣軍事環境及對敵偽貨幣的激烈斗爭,經歷解放戰爭后期的嚴重通貨膨脹,在種種艱難條件下,湖南省銀行貨幣發行工作獨樹一幟。從始至終實行準備金充足、發行量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發行工作有條不紊地堅持到最后一天,使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得以順利銜接。
湖南省銀行的建立經過多次籌備、開業、復業,才正式開展工作。第一次籌備是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軍進駐長沙,控制湖南,1927年1月,湖南省政府主席唐生智會商社會各界代表,議決建立湖南省銀行,2月13日,成立湖南省銀行籌備委員會,長沙“馬日事變”后,因籌備委員會成員中有謝覺哉、郭亮等共產黨人,籌備工作被迫終止。第二次籌備是1927年下半年,唐生智組織成立長沙銀行籌備處,擬以更名的長沙銀行取代原議湖南省銀行作用,并派遣人員向美國鈔票公司訂印長沙銀行兌換券,為壹元、伍元、拾元三種面額的銀元券,共1000萬元。由于南京蔣介石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分廷對抗,武漢國民政府任命唐生智為東征軍總司令率軍討伐蔣介石。蔣介石決定武力解決湖南問題,派遣西征軍進擊唐生智,東征軍失敗,西征軍開進長沙,南京政府掌握湖南,并下令通緝唐生智,此后,長沙銀行籌備處自行消失,但在美國鈔票公司印制兌換券工作沒有取消,上述銀元券于1928年印就。
第三次籌備是1928年5月魯滌平擔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之后,7月,魯滌平召開省政府委員會常會,決定將湖南省金庫改為湖南省立銀行,議定法定資本200萬元,省政府先撥足半數,第二年再加撥50萬元。1929年1月,定名為湖南省銀行,在長沙市藩正街湖南省總金庫原址成立。湖南省銀行鑒于民國以來湖南紙幣災禍不息,于貨幣發行持穩重審慎方針,先行制定《湖南省銀行兌換券章程》,用以規范、約束貨幣發行工作,章程規定:兌換券發行額度由行長、副行長提交監理委員會議決呈請省政府核定,并由省政府派員會同各公法團代表按月檢查,公布檢查結果;必須保持十足準備,其中現金準備不得少于60%;發行準備金必須分別存貯,不得與營業資金混合。該行成立之初,沒有急于發行貨幣,待資力漸蓄、市場急需,方著手發行。并且從輔幣入手,不先發元券。湖南省銀行并考查中國實施銀元本位以來,除銀元、銀元元票外,僅以銅元為輔幣,并無銀元本位輔幣券相權配套,原有角票均系各商店、公司乘虛印制發行,屬于市票(私票),政府嚴禁行使市票后,輔幣即日見稀少,日常小貨無以找零,諸多不便。為應市場對輔幣的需求,1930年上半年,湖南省銀行呈報省政府主席何鍵批準,于湘鄂印刷公司印制銀元輔幣券,面額為壹角、貳角、伍角3種,票為橫式,準備發行,暫時存庫。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攻占長沙時,該行印制的橫式綠色貳角券在戰火中全部丟失,部分房屋毀于戰火,特別是庫存現金被軍閥張發奎、何鍵先后提走挪作軍費,湖南省銀行被迫停業。
1931年3月,湖南省銀行籌備復業,為慎重從事,該行迭次宣布原印丟失的貳角券作廢,趕印直式紫色貳角券,以示區別,以資補充。又依據《湖南省銀行兌換章程》制定《湖南省銀行輔幣券章程》,對輔幣券的發行宗旨、兌換方式、票券功用及準備金的比例、存儲、檢查等方面均作了嚴格的規定。并由本行監理委員會、省審計委員會、長沙錢業公會及省、市商會推定代表組成輔幣券準備金檢查委員會。4月1日,湖南省銀行復業,檢查委員會對發行準備金進行核查后,該行方才正式首次發行貨幣,發行銀元輔幣券。經省政府委員會議決,發行總額為50萬元。第一次發行10萬元,準備金亦為10萬元,全部為現金,包括銀元、銀兩及生金銀,分別存于省城10家錢莊,每家1萬元。與營業資金完全分開,并按旬將發行額與準備金額登報公布。輔幣券按10角合1元照現金銀元通用,準許繳納省地方賦稅公款、清償債務及其它一切交易。省銀行于每日營業時間內無限制兌現,并委托10家錢莊代兌,輔幣券得以在省城順利流通。4月7日,省政府將《湖南省銀行輔幣券章程》、《湖南省銀行準備金檢查章程》及票樣頒發各縣,通令各縣布告周知,以昭信用。鑒于外縣尚未設立兌換所,財政廳規定,各地稅局征收賦稅,應盡先收解省銀行輔幣券,因而輔幣券在各地暢通無阻。至年底該行發行輔幣券34.46萬元,仍實行十足現金準備,計存本行發行庫4.46萬元,存省垣錢莊30萬元,共計亦為34.46萬元。因陰歷歲末臨進,市場對輔幣需求殷切,湖南省銀行經省政府批準,加印輔幣券50萬元,至除夕,共發行70萬元,亦為十足現金準備。
湖南省銀行輔幣券建立信用以后,元券方才發行。1932年秋,湖南農業豐收,谷米滯銷,價格奇賤,而市面銀根甚緊,省政府委員會第317次常會議決,由湖南省銀行陸續印發元券150萬元,悉數收購稻谷運銷外省,所得谷款任何人不得提撥挪借,全數交歸省銀行收存,作為票幣發行準備金。湖南省銀行于湘鄂印刷公司定印繪有水陸洲圖景壹元券30萬元,1933年1月15日開始發行,第一次發行10余萬元,6月,湘米運粵銷售工作結束時,該項元券尚有4萬余元流通市面,省銀行監理委員會呈報政府,獲準一律收回并全部予以銷毀,以符原案。
鑒于此次元券全數回籠以后,貨幣市場即形空虛,省政府委員會第375次常會決議,仍按第317次常會原定額度150萬元改發新券。將1928年省主席唐生智擬議組建長沙銀行向美國鈔票公司定印而未使用的壹元、伍元、拾元券1000萬元加以利用,在“長沙銀行”4字下加蓋“此鈔票由湖南省銀行發行兌現”字樣及有關圖章,編印號碼作為新票。7月,省政府通令各縣,宣告所發新票系十足現金準備,隨時兌現,凡繳納賦稅、清償債務、商民交易均應與輔幣券一律收受。8月,開始在長沙發行,接著于常德、衡陽、津市、洪江、邵陽、益陽等地及設立在省外的漢口匯兌處陸續發行。9月,蔣介石調遣湘軍西路軍入贛對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圍剿,此項元券隨軍帶入江西,湖南省銀行于萍鄉設立匯兌處,并委托南昌上海銀行代為匯兌,實行免費通匯,故元券在贛流通順利。
1934年5月,蔣介石對江西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大圍剿進入決戰階段,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及省保安司令奉蔣介石之命前往江西,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由漢口來湘,官員來去匆匆,長沙傳言省政府將改組,何鍵將下臺,由是市面騷動,28日發生湖南省銀行兌換券擠兌風潮,市民持票紛紛擁向藩正街要求兌現,市場亦拒用該行票幣。這時流通在外的票幣約400萬元。湖南省銀行一面動用發行準備金中的銀元,實行無限制兌現,并委托各銀行、錢莊代兌,一面將各縣匯兌處所存100余萬銀元及漢口分行50余萬銀元調回長沙應兌,由于各方人員齊心協力,應付迅速,至30日,擠兌者逐漸減少,3天共兌出銀元七、八十萬元,風潮便告平息,湖南省銀行兌換券信譽比先前更好。1935年1月,省銀行兌換券又隨湘軍而流入川、黔,貴州省政府稱“此項湘鈔,信用堅固”。湘鈔于四川酉秀一帶流通,亦頗有信譽。
湘省屬于農業經濟區域,小額貿易對壹元券需求很大,而拾元券面額較大,使用不多,回籠居多,壹元券回籠較少。1934年,湖南省銀行經省政府批準向美國印鈔公司就原有印版加印壹元券500萬元。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除法幣外,其它銀行票幣以截至11月3日流通數量為限,不得增發,以前所發暫準與法幣等值行使,但停止兌現,由財政部規定限期,逐漸以中央銀行紙幣換回。湖南省銀行主幣券奉命停止發行,輔幣券繼續發行。至1935年底,共發行主幣券543.16萬元,輔幣券134.68萬元。因主幣券停止發行,輔幣券已印300萬元則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根據省政府的決定,于1936年發行銅元票180萬串,折合30萬銀元,角票400萬元。為取締市票,經財政部同意,1937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制貳分、叁分、伍分分票100萬元及壹角、貳角、伍角角票400萬元。1937年5月,湖南省銀行按國民政府發行準備金管理委員會規定,除1933年湘鄂版壹元券已陸續收回銷毀29.9萬元外,將其余已印未發新票包括在美國印鈔公司印制的壹元券500萬元及已發收回而未截角打孔的回籠舊票總共783.67萬元,全部交中央銀行長沙分行封存保管,尚在流通中的710.83萬元票券,其準備金一并全額交存。湖南省銀行輔幣券繼續流通,亦不兌現,因省鈔已停止兌現,湖南省銀行不再定期檢查公布發行額和準備金情況,僅向中央銀行長沙分行報告發行額,全額繳存發行準備金。
抗日戰爭期間,湖南省銀行隨省政府先后轉移至沅陵、耒陽、郴縣、桂陽、宜章、汝城、藍山、桂東等地,在這炮火連天、動蕩不安的歲月里,湖南省銀行貨幣發行工作仍然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為防止日偽政權用日偽紙幣吸收法幣套取外匯,搶購物資,1938年,財政部密令各戰區省銀行強化省鈔,外衛法幣,戰區部隊經費均以法幣換成省鈔發放。湖南省銀行于1939年4季度從中央銀行領回以前封存的主幣券300萬元,于1940年3月又領回450萬元,包括在美國印鈔公司就原有“長沙銀行”版加印的主幣券500萬元,發行前在票正面右、左下方加蓋“行長印章”、“理事長章”小方印,與1933年啟用的“長沙銀行”版右、左下方加印的“湖南省銀行章”、“監理委員會章”之小方印不同,因1938年1月湖南省銀行設置了理事會,取消了監理委員會,票面還有一處改變,“長沙銀行”4字作了涂抹,4字下加蓋“湖南省銀行”字樣。領回的主幣券一部分解付重慶匯給第九戰區司令部、湘鄂贛邊區游擊指揮部,支持抗日戰爭,另一部分用于搶購戰區物資。10月,湖南省銀行由財政部核準加印主幣3000萬元,輔幣1000萬元,共4000萬元,后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券料供應困難,僅印輔幣券343萬元。1942年7月,財政部統一發行辦法,規定各省省鈔停止使用,湖南省銀行的鈔票停止發行。這年底,在社會上流通的省鈔為2117.3萬元,其中主幣1295.2萬元。至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收回法幣時,湖南省銀行未收回的紙幣尚有1787.2萬元,其中主幣1117.3萬元,按當時政府法定價格,法幣、省鈔等300萬元兌換金元券1元,銀元1元兌換金元券2元,湖南省銀行流散在外的鈔票折合金元券僅5.96元,折合銀元不足3元。
1949年初,金元券急劇貶值,市場完全拒用,商民交易均自行使用銀元。1月,湖南省政府決定,田賦稅收改征銀元。一切往來使用銀元后,因無輔幣配套,市面1元以下尾數找補、政府稅款的征解、列帳均感不便,2月,湖南省銀行呈準省政府,除鑄造銀元外,并發行銀元輔幣兌換券200萬元以便找零。此次發行工作仍持嚴謹慎重態度,為使票券信用維護工作有章可循,首先約法三章,制定《湖南省銀行銀元輔幣券發行及兌換辦法》、《湖南省銀行輔幣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湖南省銀行發行銀元輔幣券管理委員會規程》,呈報省政府,并經省參議會核準在案。章程規定,實行十足準備制,其中60%為現銀元,40%為隨時可以易現的金銀或實物;發行準備由銀行專庫儲存,無論何人何事不得挪作他用;發行會計與兌換會計分開獨立。章程還規定,輔幣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每兩周對銀元輔幣券流通數額及準備金數額監督檢查1次,檢查結果呈報省政府并登報公告。湖南省銀行還堅持銀元輔幣券必須為便利民眾、穩定貨幣市場而發行,決不作為解決財政困難的手段。此次發行額暫定為50萬元,按面額分為壹角、貳角、伍角3種券別,在長沙湘鄂印刷廠印制,印制額定為80萬元,余30萬元備作隨時兌換污損破傷券。并規定在長沙總行兌現,各地5元以下由當地湖南省銀行分支機構免費代寄總行兌現。4月21日開始發行壹角、貳角券,伍角券因印制不及,暫未發行,這天,商民踴躍兌用,每人一次所兌數量多者達500元,少者為1元,當日省城發行80009元,輔幣券極受市民歡迎。以前代替輔幣使用的銅元價格因而大跌,票3600文銅元換銀元1元,這天,6000文方能兌得銀元1元。次日,《經濟報》載:“市民發出歡樂的呼聲,從早到晚川流不息前往省銀行兌取銀元輔幣券,市場上混亂的金融局面如同打了一針安定劑?!笔〕墙鹑谑袌鰹殂y元及銀元輔幣券所占領,各部隊發放的軍餉金元券即無法進入市場。
5月,省銀行向市場投放伍角券。當時,人民解放軍已渡江南下,白崇禧部十幾萬人退入湖南,人心動蕩。11日,數十名軍需人員挾持省財政廳第一科科長到省銀行索取現金2.85萬元,不聽勸阻,辱罵、威脅副總經理,銀行如數付給后才離去??偨浝砝罹S城見壓力太大,堅請辭職。因市場銀根奇緊,有人提出省銀行現金準備占有60%,呆擱資金太多,可以變更修改規定;也有社會各方人士紛至沓來要求貸款,動用閑置資金。12日,湖南省銀行召開董監事聯席會議,13日,又召開各部門負責人緊急會議,大家一致認為,發行責任重大,準備金決不能違章挪用,原定比例堅定不變,如遇違背原則難以應付之事,各部門負責人應據理力爭,至萬不得已則全體總辭職。全行員工簽名后將上述決定上報省政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政局日趨緊張、人心動蕩,14日,長沙盛傳省政府主席程潛即將離任,省政府會提走省銀行的現金準備,省銀行將倒閉,當晚長沙銅元價猛漲,市面拒用湖南省銀行銀元輔幣券,商店紛紛關門閉業,一場擠兌湖南省銀行兌換券的風潮正在醞釀。省銀行原有規定,兌現地點暫以總行為限。其時,銀元輔幣券已于省城發出20余萬元,擠兌風潮一旦發生,人們持券一齊涌往藩正街一處,其勢必難阻擋。省銀行職員聞得風聲,立即連夜做好兌現的一切準備,夜間通知外住職員次日例假不休,來行應付兌現,次日開門營業,已將整箱整箱銀元從庫房抬出,排于營業間,打開箱蓋,讓眾人目睹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元,以釋懸念,并且6個窗口同時開兌,實行無限制兌現,持券人魚貫而入窗口前的木欄內,挨次兌現,人們如數兌得現金,一個個心寬而去,秩序井然,待兌出銀元1.8萬余元,事態即告平靜。7月,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省政府主席程潛因政局所需,要求湖南省銀行將庫存伍角新票10萬元立即加印“邵陽”二字以帶往該地發行。此后,白崇禧部因時局變化急需借用發行兌現準備金30萬元,湖南省銀行副經理、發行管理委員會負責人金貢安堅持原則,予以拒絕。
7月28日,長沙即將解放,湖南省銀行銀元輔幣券停止發行,該行共發行輔幣券56.622萬元。除已兌現回收者外,流通在外的有壹角券5.07萬元,貳角券4.3萬元,伍角券0.77萬元,合計10.14萬元;庫存發行準備金計銀元2.23萬元,白銀5.9萬元,實物2.01萬元,合計亦為10.14萬元。8月15日,長沙和平解放后,湖南省銀行堅持繼續兌現。8月19日,長沙軍管會金融處接管湖南省銀行,這時還有4.56萬元兌換券未收回,相應的兌現準備金亦全數移交,自8月2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按2000元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兌換湖南省銀行銀元輔幣券1元的牌價收兌,并在《新湖南報》刊登湖南省銀行與省人民銀行的會街公告。至9月7日,按公告規定收兌結束,共收兌湖南省銀行兌換券1.5萬元,還有3.06萬元未能收兌,基本上是壹角和貳角輔幣券。
至此,湖南省銀行兌換券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湖南從此進入了發行、使用人民幣的全新時代。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