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3年級上冊《葡萄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知道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有關葡萄溝、葡萄干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如果我們到新疆去旅游,有一個地方我們一定不能錯過,因為那是沙漠中的綠洲,美味瓜果的故鄉。它的名字就叫做“葡萄溝”。(板書課題。)
2.看到這三個字,你想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老師提兩點希望:第一,希望你能讀準字音;第二,希望你能讀通句子。
2.在這一課中出現了一些生字新詞,看看你們和它交上朋友了嗎。
(生開火車讀詞語:新疆 吐魯番 杏子 香梨 蜜桃 搭起 維吾爾族 碉堡 小孔 成熟。)
3.比較“涼”和“晾”
小結:看來,通過形近字的區分和比較也能幫助我們識記漢字。
4.開火車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三、圍繞中心,品讀課文
課文最后一句話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那里是個好地方?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簡單的詞語標注在書上。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生:(匯報預設。)葡萄溝那里水果特別多,從五月到七八月,再到九月十月,一年中有大部分時間你都能品嘗到香甜可口的新鮮水果,所以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師:多么令人向往啊!所以,書上用一個詞說那里——(盛產)水果。
抓住“盛產”一詞指導朗讀。
2.讓我們帶著對這個水果之鄉的喜愛之情,一起放聲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3.總結:在荒涼的戈壁中,能有這樣一個四季瓜果飄香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說,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二)學習第2自然段。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1.學習描寫枝葉的語句。
(1)師:同學們把眼睛閉上,邊聽老師讀邊想象,看看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同學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你覺得怎樣的樹葉,能稱之為“茂密”的枝葉。
總結學習方法:有時候,借助插圖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詞語。
(3)正因為這葡萄藤長得枝繁葉茂,才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大涼棚。同學們看看這兩句話,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出示: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綠色的涼棚。
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4)所以,你走進葡萄溝,你看到滿山遍野都是綠色的海洋。現在,你再來讀這句話,相信你一定有更多的感受。
2.學習描寫葡萄的語句。
(1)葡萄有這么多的顏色,所以書上用一個詞來概括。(五光十色。)
(2)“五光十色”是寫顏色多,你還知道哪個成語也是說顏色多的?
(3)從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詞語當中,選擇你最喜歡的兩個詞抄寫在積累本上,以后把描寫顏色的好詞佳句都積累在這一頁上。
(4)師: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寫下了“五顏六色”這個詞,你覺得把課文中的“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行嗎?自己先讀一讀,體會一下。
(5)“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都是寫顏色多,但是它們卻有所不同。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來形容我手中的彩紙和美麗的冰燈,你會怎么說呢?
(課件出示:冰燈的畫面。)
(6)這回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葡萄。
(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葡萄。)
師:是啊,在陽光的照射下,一串串葡萄顯得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的,就像是掛在藤上的一串串寶物一樣。你看,這紅的像什么,白的呢,綠的又像什么?
(7)師:這哪里是葡萄啊!這簡直是老天爺賜給吐魯番人們的一串串珍寶!就讓我們帶著對葡萄的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寫葡萄的語句。
(引導學生抓住“一大串”、“五光十色”進行評價,指導朗讀。)
(8)小結:通過你們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葡萄顏色多,品種多,結的也多。說說在葡萄溝你還從哪里感受到這是個好地方。
3.學習寫維吾爾族老鄉的句子。
(1)誰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他們的熱情和好客表現出來?
(2)自評、互評。
(3)葡萄溝的景美,人更美。現在,讓我們帶著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配樂朗讀這一自然段。徐老師來讀第一句,男同學來讀寫枝葉的句子,女生來讀寫葡萄的句子,最后一句話,全班一起讀。
4.我們跟隨著作者暢游了葡萄溝。我們再來看這一自然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葡萄溝的。
5.同學們,新疆四季烈日炎炎。在葡萄溝的東面就是著名的火焰山,可想而知那里有多么炎熱。然而進入葡萄溝,你看到的是層層疊疊的梯田,郁郁蔥蔥的葡萄園,在這綠色的海洋中,點綴著好似珍珠,又像瑪瑙的五光十色的葡萄。站在這樣的天然大涼棚里,你會感覺到吹來的風是陣陣(涼爽)的風。那此時,你的心情怎么樣呢?
6.所以,來到這里的人都會由衷地稱贊——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那里的葡萄真是名不虛傳。可是太遺憾了,去那里旅游的人,只能在當地品嘗,而不能把葡萄帶回來。不過,人們可以帶一些那里的特產——葡萄干送給親朋好友。現在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的第3自然段,一會請你們來當小導游向我們介紹晾房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這樣設計,葡萄干又有哪些特點。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匯報,其他同學是小游客,一會還可以就你感興趣的問題向他們提問。
4.指導朗讀。(對當導游的學生。)你們那里的葡萄干那么著名,你們就帶著自豪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吧!
(課件出示: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師:小游客們,你們喜歡吃葡萄干嗎?帶著喜愛之情,你也來讀讀這句話!
5.欣賞了那里的葡萄,又品嘗了葡萄干,我們要豎起大拇指,再一次稱贊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四、激發情感,擴展延伸
1.同學們注意到了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末尾用的是句號。作者用肯定的語氣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好地方。我們通過讀文,一次次發出贊嘆,有首歌唱道“新疆是個好地方”。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感受到——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告別葡萄溝了,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
3.千言萬語會成一句話,讓我們深情地贊美——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4.老師為你們推薦幾篇小文章《沙漠綠洲》《火焰山腳下》,下課后讀一讀,去感受葡萄溝那獨有的魅力。
評析:
一、巧妙捕捉“教”與“學”的恰當聯結點
本節課教師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巧妙地抓住了一個教學的“主問題”,即在整體閱讀教學中能起主導、支撐作用,能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創造的重要的問題——“從哪里能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尋答案。師生通過與文本進行深入有效的對話,找到“教”與“學”的突破口,巧妙地給學生找到了一個開啟閱讀大門的“點”,大有“四兩撥千斤”的妙處。這樣的課堂教學思路清晰,精彩紛呈,真正起到了提綱挈領,輻射全文的作用。
二、語文意識與人文熏陶得到無痕交融
整節課上書聲瑯瑯,教師在朗讀的操作過程中,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憑讀悟情”的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手段,步步深入,促使學生的認識、情感和能力在讀的過程中得到整體提高和發展。在課堂上,教師沒有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畫面,詞語比較等方法,使學生把葡萄溝的美讀得有滋有味;教師帶領學生在優美的情境和無限的遐想中豐富著內心的體驗與情感世界,感受到語言文字獨有的韻味。這樣不但能感受文本的人文內涵,陶冶學生的思想素養和審美情趣,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條捷徑。
三、適度拓展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教師通過富有情趣的拓展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內部情感。如學習描寫葡萄色彩的語句,通過擴詞與看熟悉的冰燈畫面來體會“五光十色”一詞的表達作用,將學文與生活巧妙地結合,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又如讓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充當小導游來介紹“晾房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這樣設計?葡萄干又有哪些特點?”以及“告別葡萄溝你最想說點什么”等等,這些適度的拓展訓練,能將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累的情感沉淀下來,凝結成學生的思想,進而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