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促進陜西蘋果產業鏈條發育和組織體系建設的對策思路,應當是在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把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和興辦基于產業集群的工業園區戰略相結合,壯大發展產后處理環節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切實解決目前龍頭企業少、小、弱的問題,同時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貫徹實施為契機,以市場化網絡服務組織為平臺,大力組建果農專業合作社,重視支持果業行業協會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在果農專業合作社產前產后聯結環節充分發育的基礎上,按照三步走戰略,實現產供銷、貿工農的一體化。
[關鍵詞]陜西蘋果;產業鏈條發育;組織體系
[中圖分類號]F1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8]07-0089-03
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就是走國際化發展道路。蘋果產業的國際化其實質就是產業鏈條的不斷發育延伸和組織體系的建立健全。發達國家的實踐早已證明,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條和健全的組織體系不僅是產業豐厚利潤的源泉,產業效益不斷提高的關鍵,而且基于產業鏈條發育基礎之上的組織體系建設,也是產業標準化的重要基礎,是應對國際市場挑戰的根本措施。
所謂蘋果產業的標準化,就是按照“統一、簡化、協調、優選”的原則,對蘋果生產的全過程,通過制定標準和實施標準。促進科技成果和經驗的推廣普及與提高,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品流通,規范市場交易秩序,提高產業整體效益。我省蘋果產業要實現現代化。走向國際化,必須先實現標準化,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蘋果產業的標準化既包括科學技術因素,即按照成熟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制定標準和實施標準,又包括組織制度因素,即需要一體化的產業組織和聯合經營來支撐,這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但從我省蘋果產業當前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固然有果品質量安全、田間栽培管理、貯藏運輸、包裝及商品化處理等科技創新動力不足、標準規范不健全的缺陷,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沒有把市場對產品質量安全及包裝、檢疫等標準轉化為生產經營者自覺要求、自覺行動的組織體系和利益機制。因此我們認為實施蘋果產業標準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在產業鏈條分化基礎上產業組織體系的建設,以及產業利益一體化組織的形成。這也是政府轉變職能、關注并服務于蘋果產業發展的基本點之一。
產業組織體系的建設,一體化組織的形成不僅有利于產業標準化的實施。而且是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市場服務的重要物質載體,沒有健全的組織體系,社會化服務就沒有抓手,沒有依托,就不可能落實,美國學者在對中國蘋果產業的預測評價中,講了許多不利因素,如科技因素作用不大,沒有足夠的市場品種、分戶生產缺乏規模效益等等,得出了悲觀性的結論,他們認為中國蘋果產業在5-7年不可能有大的動作(Divid Eddy:《美國西部果農雜志》2005年9/10-10-12頁)。但他們忽視了一個因素,就是組織體系成長的因素,我們在產業鏈條延伸和拓展的基礎上,通過產業組織體系的建設,一體化利益主體的形成,社會化服務的完善,就可以實現生產經營的規?;蟠筇岣弋a業整體效益,穩步提高果農的收入,因此我們對我省蘋果產業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
(一)繼續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和興辦基于產業集群的工業園區戰略相結合,壯大發展產后處理環節。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和產后處理環節的發展壯大是我省蘋果產業化發展的物質基礎。追加資本投入是強化產業物質基礎的必要前提,近年來,我省果區地方政府采取招商引資、項目帶動、興辦工業園區戰略,對促進蘋果產業的產后處理環節發展起了非常顯著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要一方面繼續加大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的規模和數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的質量和效益,為此我們提出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和基于產業集群的工業園區相結合的戰略措施,把招商引資推上一個新臺階。
所謂企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相互聯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企業集群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表現為資源集聚效應,分工協作效應、區域集聚效應和資源共享效應、單純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產生聚集效應,關鍵是在園區內企業的產業關聯以及由此產生的網絡協同效應。
基于這樣的理解,今后在蘋果產業的發展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招商引資邁上新臺階,賦予果業產業化示范園區新的內涵:第一重視制度環境的改進和建設,特別要從蘋果專業市場的發育、信息的利用、組織制度創新等方面,提高工業園區與國內外大市場的對接能力等方面,改善投資環境,而不僅僅是停留在一般的增加優惠條件、提高辦事效率上。第二在招商引資構建和發展工業園區中,一定要從產業分工協作的關聯性上考慮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和集聚,把招商引資變為招商選資,當前特別要加大在貯藏、包裝、運輸、營銷等方面的招商力度。注意彌補蘋果產業鏈條的薄弱環節和空擋,圍繞“陜西蘋果”這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樹立陜西蘋果的市場形象上做文章,比如開發蘋果觀光旅游業,開發蘋果文化產業項目等。第三,改變政府工作思路,有所為有所不為,注意培育果業區域網絡關系,改善社會環境,增進社會誠信和組織發育,促進和諧,增加社會資本。
(二)壯大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拉動引導作用。首先要按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重視民營經濟的起動和發展,大力宣傳利用我省果業產品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的巨大商機,鼓勵農民個體進行工業化創業,一個是果樹種植大戶,幫助他們掌握創業知識,走企業化經營之路;二是大膽啟用農村先富起來的有責任感、榮譽感的能人,讓他們帶領農民創業致富;三是采取親情招商,創業懇談、表彰先進等措施,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四是發揮農村干部的帶動作用,讓他們自覺擔起帶頭創業、帶民創業的責任;五是培訓果品經紀人,促進他們發揮潛能,做創業帶頭人。
其次對已經走上市場化運作道路的龍頭企業來說,中心是解決他們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一個是科技創新難題,要切實支持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幫助他們盡快形成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知名品牌,另一個是解決他們資金短缺問題,各級財政要積極增加對龍頭企業投入,把果品和銷售企業的技術改造,納入全省技改年度計劃予以優先安排,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治理污染的費用可給予財政補助,政府的外貿發展基金要向果業傾斜,主要用于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認證,扶持出口基地。
再次,具有一定規模和品牌優勢的龍頭企業要進行經營機制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省的果業龍頭企業大多是私營或合伙制的民營企業,企業內部民主管理水平低,要引導這些企業逐步向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發展。建立起分權分責相互制街、合理有效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加強果品企業家隊伍建設,要通過健全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培訓,以及對國內外市場調研,造就一批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懂經營會管理、重信用、作風正派的企業家隊伍,
(三)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貫徹實施為契機,以市場化的網絡服務為平臺,引導果農大力組建果農專業合作社,壯大果業產業組織體系的基礎。結合我省實際,果農專業合作社要大發展,我們認為其根本就是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開辟新的發展途徑:第一,就是利用市場博弈中出現中介服務組織搭建的網絡服務平臺,增加經營服務的內容,在繼續搞好對果農農資讓利銷售和技術服務的同時,組織培訓網絡內的果農按照自愿參加、民主管理、利潤返還原則,自立章程組建果農專業合作社。目前西安果友協會在我省旬邑等地已組建了20多個果農專業合作社。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果農不僅可以獲得低于市價的農資供應,還可以得到果友協會提供的規范專業的果樹栽培技術指導服務,開展各種科技示范活動,同時果友協會又出面組織協調幫助果農專業合作社與果品銷售公司簽訂協議,按銷售公司要求提供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銷售公司保證以高于市價的協議價格收購專業合作社果農產品,通過擴大服務內容,果友協會與果農建立了充分的信任關系,取得了當前最稀缺的信任資源。同時由于其服務網絡化。覆蓋面大。能夠帶動大量的果農組建專業合作社,所以說,我們已經找到了建立果農專業合作社的切入點,創建了果農專業合作社的啟動模式。
第二是選好帶頭人,西安市供銷社系統在這方面有成功的經驗,就是從農產品經紀人中進行選擇,解決了這一難題,近年來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產生了大量供產銷之間的經紀人,這些經紀人。特別是經過培訓的經紀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是領辦專業合作社的一支重要力量。西安市供銷社系統13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近三分之一就是由農民經紀人領辦的。
第三是解決果農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從理論上講,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可以從內發型解決途徑和外援型解決途徑及兩種途徑的結合上探討解決辦法(于華江等:中國農村經濟2006.6)。兩種途徑的結合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項目運作和規范管理為原則,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起步階段,由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市場投資主體參與投資、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經營所需的初始資金,在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的運行期間。以項目效益吸納其內部成員資金,所有這些都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因此在實際操作上,以國家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細則為依據。
(四)認識行業協會在產業化發展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支持果業行業協會的建設與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相互溝通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對外貿易、解決貿易糾紛與爭端、維護企業和果農利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蘋果產業要走向現代化與國際化,重視與支持行業協會組織是果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首先要對我省蘋果產業化發展中近年來出現的行業協會組織,明確其性質類型,發揮其作用。實行歸類管理,保護其合法地位,先要對行業協會與專業合作社兩類組織加以區分。國際公認的行業協會是指一些為達到共同目標而自愿組織起來的同行或商人的團體。而國際合作聯盟對合作社的定義是:合作社是人們自愿聯合、通過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業來滿足共同的經濟和社會需要的自治組織。這兩類組織定義相似,區別明顯,一個是社團組織,一個是經濟實體。但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組織的情況比較復雜,據有關研究(吳志雄等《中國農產品行業協會調查》2003年),從與農民群眾的聯系方式的內容來看行業協會有5種,即會員企業領辦專業合作社;為專業合作社服務的協會;在專業合作社基礎上成立的產品協會;依托龍頭企業辦協會;實行品牌管理的地方性協會。我省蘋果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網絡化服務中介組織如西安果友協會,應屬于上述類型中的第2種,是為專業合作社服務的協會。當然從長遠發展方向上看,這種為專業合作社服務的協會有可能演變成為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社。
其次要解決果業行業協會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是在再生產環節發展行業協會,從加工、貯藏、包裝、運輸、營銷等不同環節,以經營規模大而有實力的企業為核心組建行業協會,發揮其組織協調管理自律功能,創造組織生產力。從實踐經驗看,社會分工越細,行業越具體,組建的行業協會越容易成功,同時要避免全省范圍內的重復辦會,多頭辦會,以便實施管理。
第三,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政企分開,政府應根據產業環節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協會自身的發育程度,把一部分社會管理職能移交給協會,把一些經濟管理職能委托給協會,要通過“花錢買服務”,對協會的服務給予報酬,增大行業協會的凝聚力。政府主要是監督協會正確行使職能。只要是為果農和企業提供實實在在服務且群眾信任的組織,政府都要承認其合法性,并給予支持,解決其發展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貫徹“民辦、公助、黨領導”的原則。各類型的行業協會組織也要建立章程,完善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增強其服務功能,主動接受政府的監督,經常向政府匯報工作,以取得工作上的指導與幫助。
(五)我省蘋果產業一體化發展的路徑應是利用市場中介組織搭建的網絡化服務平臺,引導果農組建專業合作社,然后在專業合作社產前產后環節充分發育的基礎上,實現產供銷貿工農的一體化。具體來說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網絡化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搭建的服務平臺,增加經營服務的內容,引導分散的果農組建專業合作社,通過對外講價和對內服務,實現果農戶與市場供銷企業之間的外部聯結;第二步,擴大果農專業合作社的覆蓋面,完善其內部治理結構和分配制度,促進專業合作社果農戶的經濟實力,提高專業合作社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第三步,在果農專業合作社外部對接的基礎上,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產前物資供應和產后銷售的一部分納入到以果農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體系中,或通過專業合作社籌集資金自辦供銷企業,最終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的內部聯結,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產業一體化共同體。
實現我省果業產業化三步走戰略,對政府部門來說,第一必須實現果業產業發展指導思想的根本轉變,按照蘋果產業鏈條延伸和拉長的生產力規律,走科技創新的道路,特別重視產后處理環節的科技創新,并把科技成果轉化形成標準規范,應用到產前產后環節,提高這些環節的現代化水平;第二必須實現產業發展機制的根本轉變,利用市場利益機制搭建的服務平臺,引導果農走專業合作之路,把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政府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特別是要發揮市場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協調管理服務自律的功能;第三,要完成產業發展目標的根本轉變,產業一體化是一個目標,但不是根本目標,產業化發展是一個過程,既包括生產力發展,同時還要體制創新。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根本目標是果農收入的增加和果區社會面貌的改善,只要能使果農群眾得到實惠并擁護的措施政府就要支持幫助;第四,實現產業發展思路的根本轉變,政府要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思路。尊重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和產業組織演化的規律,改變過去政府包打天下、包辦代替的行為,重點是要發揮民間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協調好各利益集團的關系,并為產業主體提供好服務;第五,實現工作方法的根本轉變,最主要的是直接化轉為間接化,善于利用市場中介行業協會等服務組織,抓好示范引導、政策調研、行政執法、組織建設、溝通協調工作。
課題主持人:趙貴寶
課題組成員:張輝(省黨校)、趙雪琴(長安大學)、胡金榮(省黨校)、張光倫(省果業管理局)、張宏(省黨校)
[責任編輯:崔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