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之魂、精神自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獲得合法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核心課題。價值承諾的兌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合法性的最重要的基礎和來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在于其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的兌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承諾的兌現是一個過程。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合法性;價值承諾
[中圖分類號]D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8)09-0065-0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自中共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以來,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學術理論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專家學者們提出了許多見解,很有意義。但是,人們似乎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性問題,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的兌現。這個問題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
任何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都有價值的維度和向度,“價值無涉”的核心價值體系,從來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自古以來,無論是哪一種核心價值體系,總是要確認某些價值,呵護某些價值,崇尚某些價值,引導人們追求和創造某些價值,都有一定的價值承諾。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亦是如此。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和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本質以及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集中反映,是社會主義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會主義的精神自我,”也是社會主義的精神旗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廣大民眾、對它所期望影響的人們有著一系列的價值承諾,這些價值承諾主要有:
在性質方面:它承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進步的核心價值體系。它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最廣大人民利益、愿望和要求,蘊含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念和體現人類進步要求的價值元素,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核心價值體系是對有史以來其他核心價值體系的揚棄與超越,具有本質上的真實性,對歷史與現實具有充分的解釋力、說服力,對未來具有科學的預見力,它是人們足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在經濟方面:它承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拒斥兩極分化,主張協調好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在政治方面:它拒絕照搬照抄西方政治發展模式,主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主張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視人民民主為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民主執政,實行有史以來最廣泛最真實的民主,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承諾堅持依法治國、民主執政,尊重和保護人權,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文化方面:它承諾大力發展教育科學與文化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開拓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主張恪守和諧的文化理念,建設和諧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努力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豐富和充實人民的精神世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社會方面:它承諾實施和諧社會建設戰略,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漸把我國社會建設成為一個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在綜合方面:它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順民心、合潮流的必由之路;承諾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人民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和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發展趨勢方面:它基于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承諾人類社會的遠大、崇高的價值理想——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承諾在走向共產主義的漫長歷史過程中要努力創造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趨于“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崇高境界。
在實踐主體方面:它承諾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所有共產黨員員和干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重要的實踐主體,這些實踐主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定信仰者和模范實踐者。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也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內容或者會有新的突出重點和主要關切點。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我們黨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不同文化深刻碰撞的新形勢下,審時度勢,為鞏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合乎規律性,又合乎目的性,勢在必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多維內涵和諸多著力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似乎還缺乏足夠的共識,許多人一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想到的往往只是堅定不移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武裝人、塑造人、鼓舞人。毫無疑問,堅定不移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武裝人、塑造人、鼓舞人是十分必要的,但問題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何以能夠、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引導人、武裝人、塑造人、鼓舞人。換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怎樣才能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使人民群眾接受之、認同之、內化之、踐行之,發揮引領思潮、增進共識、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的作用呢?在這里,問題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何以能夠獲得合法性。
按照馬克斯·韋伯、哈貝馬斯等對合法性之真諦的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獲得合法性,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上、在民眾中被認可和具有公信力,得到了民眾的接受、認同、內化和踐行。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合法性的來源是什么?我們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否能夠獲得合法性,取決于它本身是否真正具有吸引人的地方,取決于宣傳、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是否對頭,理念是否先進,策略是否得當,方式方法是否合理,藝術是否高超,但根本的取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的兌現程度。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很顯然,掌握群眾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獲得合法性的集中體現和突出標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能掌握群眾,獲得合法性,就必須有足以令人信服的依據、足以使人自覺踐行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們能夠感受到、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得到了兌現。正如戴維·伊斯頓所說,意識形態、價值體系的合法性取決于它能滿足人們的預期,“只要成員們看到一個意識形態明確或者含蓄提出的諾言和目標已經實現,那么由此引起的滿足將足以保持支持的繼續輸入?!?/p>
任何一種核心價值體系要能獲得人們的心底認同和遵從,都必須有真理的魅力和價值的魅力,而真理的魅力、價值的魅力(真理也是一種價值)不是既成的而是生成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實踐確認的。實踐既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檢驗價值的標準,是真理標準和價值標準的統一。這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理性與價值只有在實踐中得以顯示從而得到人們的確認,它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認同和遵從,才能獲得合法性。否則,宣傳藝術再高超,它也終將失去人心。
此外,從我們中華民族思維方式、文化心理特點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合法性的獲得,在根本上也取決于其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的兌現。中國傳統文化是崇尚實踐理性的,這種實踐理性所崇尚的價值表現為“正德、利用、厚生”。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直觀體驗,崇尚“眼見為實”。多少年來,這種思維方式、文化心理非但沒有因為西方文化的沖擊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反而因為受市場經濟務實性、及時兌現性的影響變得更為突出了。我國民眾因為這種思維方式和文化心理,會自然而然地根據一種文化的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實現的程度來決定對這種文化的態度。這是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根本性問題。不高度重視這個根本性問題,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或者整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宣傳、教育、引導的理念更新、方式方法創新、藝術水平提高上,只能是舍本求末,事倍功半,甚至會陷入嚴重的合法性危機。
(三)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各種價值承諾之中,廣大民眾最為關注的主要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不是歷史和未來的問題而是現實問題、不是超驗的形而上問題而是可經驗的形而下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在解決好社會主義核心體系所涉及的重大理論問題、歷史與未來問題、超驗的形而上問題的同時,把重點放在解決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涉及的實踐問題、現實問題、可經驗的形而下的問題上。
在當前,要特別注意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決好以下兩大重點問題,盡最大可能在生活實踐中兌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
1.進一步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吻合的利益關系。恩格斯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相關?!钡拇_,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利益而展開的,都是為了實現和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而進行的。利益歷來是人們最敏感的神經,即便是幾何公理,它若觸犯了人們的利益也一定會遭受到反駁。
目前,我國社會個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利益關系嚴重失衡的問題尚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信念,影響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內化和踐行。因此,黨和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在重視效率的同時,初次分配與再分配都要重視解決好公平問題,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吻合的利益關系,即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成果,各得其所的和諧利益關系;存在差距但人們認同差距、能夠承受這種差距的和諧利益關系。尤其是要解決好民生問題和低收入者、貧困人口的生存問題。民生問題的解決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是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要切實防止和避免教育單位、醫療單位、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包工頭等利益集團化,成為不同階層民眾乃至廣大民眾利益的損害者、對立面。低收入者和貧困人口的生存問題,更是值得更加關注和設法解決好的問題。正如古巴共產黨第二書記勞爾·卡斯特羅所說:“社會主義不是定量供應本,不是四家分一個南瓜,一個黨委書記最好的思想工作就是要使自己的人民有飯吃,老百姓沒有飯吃,就是最大的意識形態問題。”
2.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點和核心實踐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核心價值體系的合法性,最關鍵的是要獲得執政者身體力行的支持。因此,在當代中國社會,處于執政地位的共產黨的全體黨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點實踐主體,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實踐主體,共產黨員、領導干部應當成為且必須成為廣大民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虼耍仨毲袑嵓訌婞h員隊伍和干部隊伍的建設。通過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設,使黨員、干部增強抵御各種錯誤思潮侵蝕的能力,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弘揚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堅持先進性。通過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堅決遏制腐敗現象,使領導干部牢固確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保護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時,要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建設,使一些領導干部抖落塵埃、去除污垢、抹去雜色,真正做到作風正派、情趣健康,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忠實信仰者和堅定的實踐者,成為人民群眾高度認可和欽佩的真正的共產黨人。否則,“民無信不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在生活實踐中的兌現是一個過程,這是一個程度逐漸提高的過程。我們不贊成不考慮歷史的因素、現實的條件,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承諾馬上就能在生活實踐中全部充分兌現的脫離實際的空想論。但我們主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所有責任主體特別是黨和政府,要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是價值承諾兌現的理念,并在實踐中根據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價值承諾的兌現程度,取得人民群眾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和可以感受到的進步,使人民群眾看到發展前景,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堅定信念。如果能夠作出這樣的努力,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就會在民眾的內心世界形成“支持蓄積”,產生這樣的效應:即便有時因為主客觀原因特別是客觀原因而導致政績平平、價值承諾兌現的程度欠缺,民眾也能繼續保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心底認同,從而使政治合法性呈現出可持續的良好狀態。
[責任編輯:秦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