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以海南省為例,測算欠發達地區2001-2007年的金融效率,揭示部分年度金融效率相對低下的成因,提出改進欠發達地區金融效率的路徑。
關鍵詞:DEA;金融效率;欠發達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2-0022-05
在貨幣化程度較高的市場經濟國家,自從金融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以來,金融效率日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后,金融效率取得一定進步,但與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效率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效率并不十分理想。較低的金融效率會約束欠發達地區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加劇欠發達地區資金外流,擴大地區經濟差距,降低我國金融宏觀調控整體成效。為此,研究我國金融效率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效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回顧金融效率理論相關文獻基礎上,借助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測算和分析欠發達地區(海南)金融效率現狀,提出提高金融效率的發展路徑。
一、金融效率的文獻回顧
西方金融理論中都沒有提出“金融效率”理論,但是許多金融理論從貨幣金融對收入、產出和經濟增長是否有效來論述金融效率問題。
(一)傳統的金融效率理論
古典經濟學派通常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便利商品交換,貨幣數量的增減只會引起物價水平的漲跌,不會對就業、產出和收入產生影響,也無所謂貨幣效率。面對20世紀30年代異常深重而持久的失業,凱恩斯一反古典經濟學傳統,承認非充分就業來源于貨幣,并提出當存在失業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以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促進投資,減少失業,從而形成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1]二是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數量的增長與名義國民收入的增長保持著一致的關系,前者對后者存在一定的時滯。從10年以上的長期來看,貨幣數量的變動只影響物價,對實際國民收入的影響甚微,而對名義國民收入的影響至關重要;從5年~10年的短期來看,貨幣數量的變動既影響產量,又影響物價,即貨幣數量的變化成為名義國民收入和實際國民收入變動的唯一的重要因素。[2]因此,傳統的金融效率問題主要集中于貨幣與就業、產出及國民收入關系的理論,其效率高低反映在貨幣變動對就業、產出及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程度。
(二)現代金融發展的效率理論
與傳統金融效率理論相比,現代金融發展的效率理論認為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一是以雷蒙德#8226;W#8226;戈德史密斯為代表的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論。戈德史密斯將一個國家的金融結構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通過實證分析長達百余年的35個國家的金融結構,特別是通過對不同發達國家金融相關率(FIS)指標進行分析,提出金融結構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論,并得出“經濟與金融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大致平行的關系”的結論。[3]但是,該理論以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的金融結構為評價標準,并未提出改善一國金融結構的政策建議,特別是對金融結構落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調整金融結構沒有展開研究。二是愛德華#8226;肖的金融深化論和羅納德#8226;麥金農金融抑制論。他們一反主流經濟理論以發達國家和實物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做法,集中研究發展中國家貨幣金融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發現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制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抑制的關系:落后和缺乏效率的金融體制,束縛了經濟的發展;經濟不發達又限制了資金的積累,制約金融的發展。因此,他們提出了發展中國家應加快金融改革,解除金融壓抑,實行金融自由化,消除資本形成的桎梏,從而提高金融效率,促進經濟發展。[4][5]
(三)可持續發展下的金融效率理論
面對經濟金融加速全球化,現代金融發展的效率理論得出的金融自由化建議屢屢受挫,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1995)、阿根廷金融危機(1995)、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巴西金融危機(1998-1999)、阿根廷第二次金融危機(2001-2002)等,導致發展中國家經濟嚴重衰退。我國學者白欽先教授(1998)反思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與經濟金融全球化,認識到傳統金融發展理論的現實效應與主流理論的不符,開創性地提出以金融資源學說為核心的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他認為金融效率是金融資源在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以及金融系統的內部子系統之間配置的協調率,即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6]
此外,國內外部分學者還從產權制度和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研究金融效率,提出不同的金融效率觀,但是都未形成相對完善的金融效率理論體系。因此,本文借助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效率理論,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來測算欠發達地區金融資源的效率。
二、金融效率的DEA模型
(一)金融效率的測度
目前國內外文獻大都采用金融相關比率(FSI)測算金融效率,運用非參數DEA方法測算金融效率并不多。本文擬運用Farrell(1957)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配置效率和總效率等來測算金融效率。
1.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
M.J.Farrell在W.Shepard生產成本“距離函數”基礎上,提出運用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來測算多投入多產出的效率情況。其中,技術效率(Technology Efficiency-TE)反映在規模報酬不變情況下,給定投入獲取最大產出的能力,即通常CCR效率值;純技術效率(Pure Tchnology Efficiency-PTE)反映在規模報酬可變的情況下的技術效率,即通常BCC效率值;規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反映純技術效率之外影響技術效率的因素,即SE=TE/PTE。為便于說明,圖1為單個輸入輸出的情況,A、B、C、D、E為決策單元。在規模報酬不變情況下,B、C點在有效前沿面上,TE=1,即技術有效;A、D、E點不在有效前沿面上,TE<1,即技術無效;在E點,TEE =PQ/PE=(PE-QE)/PE <1,QE為E點冗余量。在規模報酬可變情況下,A、B、C、D點在有效前沿面上,PTE=1;E點不在有效前沿面上,PTEE=PR/PE<1,RE為規模報酬可變下E點的冗余量。
2.配置效率和總效率
配置效率(Allocation Efficiency-AE),又稱價格效率,反映有效前沿面單元對應輸入變量未發生相互替代時最小成本的程度。總效率(Overall efficiency-OE),又稱成本效率,反映決策單元取得最小成本的程度。圖2為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變量的情形,S1S2為等產量曲線,P點為決策單元,P點輸入變量x1和x2等比例下降至Q點,產量不變,B、Q點處于有效前沿面上,RQ為Q點x1、x2配置不合理增加成本,RP為P點浪費的總成本,配置效率AEP= OR/OQ,總效率OEP=OR/OP,同時OEP=TEP×AEP。
(二)本文的DEA模型
1.規模報酬不變CCR和規模報酬可變BCC
其中,δi(i=1,2,3)取值為0和1的參數。Charnes、Cooper、Rhoades(1978)三位學者提出了首個DEA基本模型-CCR模型,即式(1)中δ1 =0,此模型變為:
CCR是為規模收益不變的CRS模型,模型的效率值包含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其經濟含義是,以樣本有效前沿面為參照,第j0個決策單元在保持產出水平不變時實際所需要投入的比例,1-θ為第j0個決策單元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減少投入的最大比例。
Banker、Chames、Cooper(1984)三位學者在CCR基礎上增加一個凸性假設,提出規模收益可變情形下的DEA模型-BCC模型,即式(1)δ1=1,δ2=0,此模型變為:
BCC是規模收益可變的VRS模型,模型的效率值反映決策單元在既有技術和條件下實現最小投入的產出能力,即純技術效率。
為進一步判斷決策單元規模效應,如圖1中A點和D點,Coelli T.J(1996)提出一個規模報酬非增DEA模型-NIRS模型,即式(1)δ1=1,δ2=1,δ3=0,此模型為:
通過比較CRS、NIRS、VRS的θCRS、θNIRSs、θVRS,可判斷決策單元的規模效應。當θCRS=θNIR,規模報酬不變;θCRS<θNIRS=θVRS,規模報酬遞增,擴大規模可提高效率;θCRS<θNIRS<θVRS,規模報酬遞減,減少規模提高效率。
2.總效率模型
三、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效率
下面應用上式(2)-(6)5個DEA模型,測算和分析2001-2007年海南省金融效率。
(一)投入、產出變量選擇與Pearsons相關性檢驗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兩者共同促進欠發達地區三次產業發展。其中,間接融資指銀行機構對欠發達地區貸款,直接融資包括主要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資(股票籌資和企業債券)和中央政府下撥地方政府的國債資金(即地方政府間接的債券融資)。本文以銀行提供的年度平均正常貸款和年度直接融資額作為輸入變量,三次產業增加值作為金融資源的產出變量來測算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效率。為保證決策單元可比與數據口徑一致,輸入變量數據通過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轉換為以2001年為基期的可比數據,輸出數據通過相應變量的縮減指數轉換為以2001年為基期的可比數據。
各項投入與產出必須“同向性”假設,即隨著投入量的增加,產出不得減少,以決策單元為樣本進行Pearsons相關性檢驗。
由表1可知,決策單元投入變量與產出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不僅高度正相關,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雙尾檢驗。因此,本文所選取的投入產出變量符合模型所要求的“同向性”原則,具有合理性。
(二)金融效率測算結果與分析
將處理后的投入變量和產出變量數據代入DEA模型,經LINGO軟件運算,整理后得出欠發達地區各年度的金融效率測算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欠發達地區的金融規模效率SE保持在較高穩定水平,普遍高于純技術效率PTE,非有效決策單元主要來源于較低的純技術效率。其中,前三年為規模報酬遞增,擴大規模有效提高金融效率。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提高了欠發達地區金融效率。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后,欠發達地區商業銀行根據各總行股份制改革精神,加強內部管理,結合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認真落實股份制改革政策,給予欠發達地區優勢產業的信貸支持,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協調增長。2004、2005和2007年,欠發達地區的各項效率都為1,處于有效前沿面,明顯高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前期,金融資源有效發揮配置資源的功能。
欠發達地區貸款資金利用明顯高于直接融資的股票和債券資金。2001-2003年和2006年4年盡管金融效率處于無有效前沿面,但是投入變量的正常貸款都得到充分利用,無任何冗余量。與此相反的是,直接融資資金出現大量冗余,冗余率介于38.2%-57.6%,特別股票融資額較多的年份,冗余率過高越明顯,表明欠發達地區上市公司并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所籌低成本的資金去支持地方經濟,相反出現資金大量外流。
欠發達地區工業相對薄弱,第二產業缺口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但是,隨著發達地區產業加速轉移到欠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第二產業生產能力逐步增強,產出缺口逐步減少。其中,4個無效決策單元產出缺口由21.7%下降至0,年均下降7.2%;與此相反,第一、第三產業的產出缺口率卻呈現增長趨勢。
四、結論與建議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系統評價方法,具有系統性和客觀性的特點。本文應用相應模型測算欠發達地區2001-2007年金融效率,總體來說,該地區性金融效率穩定提高,金融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盡管如此,約束該地區金融效率的瓶頸依然存在。一是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法制環境和信用環境的不健全、金融體系缺失、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金融服務水平、金融創新和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等因素,制約該地區金融資源的配置功能。二是社會經濟發展資金過于依賴間接融資,特別是轄內較好上市公司因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資金大量外流,不能有效支持地方經濟升級轉型和協調發展,加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失調。三是長期支農資金短缺,約束欠發達地區農業科技的發展和推廣,加上農業保險的缺失,削弱了農村居民的風險轉移能力,導致高附加值農產品難以出現專業化和集約化生產,約束農業生產效率,第一產業產出不足逐漸顯現。結合本文的金融效率測算結果和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功能
欠發達地區政府、企業、銀行和居民須通力合作,為轄內金融資源特別是低成本的直接融資資金,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減少不必要資金外流,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功能,服務地方經濟,促進金融效率穩步增長。
(二)引導金融資源服務于優勢產業和行業
金融對第二產業具有較高投入產出效率,產出缺口率逐步減少。因此,欠發達地區金融,積極服務轄內資源優勢大型企業和大型項目及與之配套的中小工業企業,夯實金融服務的經濟基礎,帶動三次產業全面協調發展。
(三)發展農村金融市場,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農業資金短缺約束農業經濟穩步增長。為此,欠發達地區應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加大對農村轉移支付和投資力度,結合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特點,支持欠發達地區特色農業發展,以農信社改革和小額貸款擔保公司試點為契機,允許社會資金進入涉農金融機構,重建農村資金回流機制,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戈登.米爾頓#8226;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結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
[3]雷蒙德#8226;W#8226;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MeKinnon,R.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1973.
[5]Shaw,Edward S.Financing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New Y0rk,1973.
[6]白欽先.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導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Underdeveloped Area Financial Performanc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mproving Approaches
LI Xing-fa,XIANG Zhi-rong,CHEN Xiao-hui
(Haikou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
Abstract: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he financial efficiency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en the author reveals the causes of relatively low efficiency in some years,and provides solutions to improve financial efficiency.
Key Words:DEA;Financial Efficiency;Underdeveloped Areas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