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獲得迅猛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但融資難的困境仍是阻礙其快速發展的主要問題。本文在對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指出了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并提出較為詳實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金融支持;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2-0070-03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合作、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的產業組織形式。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以來,合作組織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本文對江蘇展開調查,調查顯示,合作組織的資金瓶頸等問題仍然存在,傳統的農村金融服務方式難以滿足其要求,亟需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助推農民合作組織快速健康發展。
一、江蘇省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發展情況
據統計,截止2008年6月底,江蘇省共有各類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8310個,年均增長30%以上。其中,年經營額超過千萬元的組織有600多個;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2806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448個。“三大合作”組織共帶動農戶522.3萬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35.2%;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年總收入已超過400億元。[1]這些專業合作組織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帶領農民發展生產、組織銷售、增加收入和發展地方經濟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
在組織形式上,經營較為成功的專業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是龍頭企業(大戶)帶動型。此類合作社約占專業合作社的53%,其中發起人為企業的約為18%,發起人為個人大戶的約為35%。
二是經紀人牽頭型。此類合作社約占專業合作社的19%,如寶應縣范水慶豐收割機跨區作業專業合作社由126戶農戶共同設立,合作社的資產主要是社員的收割機及一家配件門市部,約合500萬元。該合作社由收割機行業經紀人擔任負責人,由經紀人提供信息,組織社員進行統一跨區聯合作業,并提供修理和零部件服務。
三是村民集體入股型。此類合作社約占專業合作社的12%,如江都市淥洋湖區農林綜合開發合作社由該市淥洋湖村村民以土地、林木集體入股,現有社員1493人,土地2500多畝。村民參與合作社的統一經營,其經營范圍為林木、經濟植物、水特產養殖、禽蛋制品、生物有機肥料加工等。合作社每年對成員實行保底分紅,即每股提供650斤糧食,100元現金;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合作社每人每年300元養老金。在此基礎上,合作社如有盈余,則按照盈余的85%向成員進行二次分紅,另有15%則按照交易量進行返還。由于合作社獲得綠色食品認證,且一些產品已逐步形成產業化,因此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當地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四是行業協會升級型。此類合作社約占專業合作社的16%,如儀征市白沙玉葉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由茶葉協會升級轉化而來,與原有的行業協會相比,強化了經濟職能,對社員的風險保障功能明顯強化。
二、江蘇省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發展中的金融支持難點
當前,金融對經濟合作組織支持,主要通過對專業合作組織直接信貸支持和對其成員的間接服務來實現。因種種原因,銀行業機構對專業合作組織本身的信貸支持的意愿雖有所增強,但由于多種主客觀原因,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形勢和金融需求相比,貸款數量明顯偏少。以江蘇省內揚州市為例,該市合作組織直接或間接獲得貸款不到1億元,直接信貸支持不足4000萬元。而該市現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26個,平均注冊資本為73.9萬元,平均每個機構獲貸不到6萬元。調查顯示,當前信貸對合作組織支持不足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登記注冊不規范——金融機構無法貸。《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為農民合作建設現代農業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目前很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法律規定還有相當差距,突出問題是登記注冊不規范。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機關”,“未經依法登記,不得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以揚州為例,該市7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經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登記的僅占總數的45.3%。對于不具備法人資格,也沒有注冊資本金的專業合作組織,金融機構無法提供信貸支持。
2.專業合作組織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金融機構不敢貸。近年來,受國家支農政策推動,揚州市專業合作組織呈現高速增長趨勢。在組織架構方面,部分合作組織急于求成,內部管理較為粗放,法人治理結構機制不完善,個別甚至成為“空殼”機構。一些合作組織股本結構失衡,與法律要求農民占成員總數的80%以上和單個社員的股份不超過20%不符。在分配體制上,目前該市完全實行保護價收購、按交易量二次返利、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多。在經營管理上,大多數農民社員認為合作社是某些牽頭單位或負責人的事,對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和發展關心不夠,承擔市場風險的意識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小、弱、散”現象比較突出。
3.貸款抵押擔保手續難以落實——金融機構不能貸。目前,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一般都強調抵押和擔保手續的完備。但實際情況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多為松散型的互助組織,特別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資產全部是社員承包的集體土地,真正屬于合作組織的資產大多為鮮活農副產品,后續的保管及處置難,在貸款時無法作為有效抵押擔保財產。[2]據初步了解,目前全省30%以上的專業合作組織因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產權不明確而無法融資。
4.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規范性不夠——金融機構不愿貸。一是貸前調查實施難,一些專業合作組織沒有賬目,無法對其資信進行量化評估。不少合作社既有種養業基地,又從事加工、銷售、季節性勞務輸出等,這使得銀行很難把握其生產能力和經營效益。二是貸后管理難度大,專業合作組織貸款規模小、環節多、涉及面廣,信貸管理的成本、難度明顯大于企業和個人貸款。三是貸款風險規避難。由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多數從事農產品生產,生產周期長、儲存期短,還面臨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這使得銀行在信貸介入時非常謹慎。此外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保險公司大多不愿意涉足農業保險這一領域,農業保障機制不健全,也影響了金融機構對專業合作組織投入的積極性。
三、促進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發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1.明確專業合作組織貸款資質和統計口徑,貸款執行優惠利率。在統計口徑上,建議將專業合作組織貸款定義為金融機構向本轄區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其成員發放的貸款,其中以自身名義申請貸款的專業合作組織必須是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取得《法人營業執照》,并由農業主管部門認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組織貸款資金的用途限于本專業合作組織業務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金融機構對專業合作組織貸款數額和余額進行專門統計,定期向人民銀行和農業主管部門報告。在貸款利率方面,建議根據國家支農政策和地區農業發展規劃,對從事糧棉油、蔬菜、特種水產、特色畜禽等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合作社,貸款利率比照普通貸款給予一定的優惠;對信譽良好、支持“三農”有突出貢獻的專業合作社,貸款可執行基準利率或下浮。
2.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提供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由于專業合作組織的信貸風險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貸款,為保護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的積極性,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建議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出資,對經營業績好、對“三農”拉動作用明顯的專業合作組織提供財政貼息,貼息主要用于補償貸款優惠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財政部門對專業合作組織財務會計人員提供定期培訓和輔導,協助其完善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稅務部門在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四項稅收優惠的基礎上,建議根據對專業合作組織貸款的累放數量和期末余額,對相關金融機構予以營業稅減免和所得稅抵扣等優惠。
3.強化擔保,推廣法人代表個人擔保和政府專項擔保貸款。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對普通社員的約束力有限。因此有關部門要強化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理事長)的風險約束,推廣法人代表個人財產擔保貸款,規定合作社法人代表對于合作社貸款具有連帶清償責任。同時由地方政府設立專業合作組織風險補償基金,委托擔保機構專門用于為專業合作組織提供貸款擔保。[3]專項擔保貸款到期,經催討仍不能償還的,貸款銀行可向擔保機構申請代位清償。經擔保機構確認后,按雙方約定比例,從擔保機構受托管理的風險補償基金中支付。
4.簡化信貸審批流程,強化貸款風險控制。針對專業合作組織資金需求時間急、期限短的特點,金融機構要適度簡化信貸審批流程,在確定貸款資質和一定的授信額度后,由縣級及鄉鎮金融機構自主審批,盡量縮短貸款發放周期,并可參照農發行收購貸款模式,實施貸款封閉運行。同時強化貸款風險控制,為避免借款人道德風險,可根據專業合作社經營年限、信用狀況等情況,設定單筆貸款規模上限。對合作社及其社員挪用或擅自改變信貸資金用途的,金融機構有權提前收回貸款,并按政策規定收取罰息。對于合作社及其成員不良貸款金額超過其貸款總額一定比例的,可提示各金融機構停止對其新發放貸款。工商部門還應強化登記管理,對于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個人或法人,不得擔任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對有未償還貸款的專業合作社,除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之外,在申請變更其他法定登記事項(如法人代表、注冊資本、住所等)時,也應其提供銀行債務清償或者債務擔保情況的證明。
5.積極參與農業保險和農產品套期保值。針對農業生產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不確定因素多的情況,建議規定貸款金融機構有權要求對專業合作組織及成員的生產經營項目和貸款抵(質)押物辦理保險,且保險單上必須注明“第一受益人為貸款金融機構”。在貸款期限內,未經貸款人同意,借款人不得單方面停保、退保。為減輕借款人負擔,建議將此類保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由財政資金提供保費補貼。對于生產規模較大、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專業合作社,鼓勵其成員適度參與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交易,提前鎖定市場收益。[4]■
參考文獻:
[1]周靜文,陸劍.江蘇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民致富[N].新華日報,2008-08-18.
[2]潘經富.金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探討[J].南方金融,2008,(7).
[3]上海農民合作社貸款相對容易了[DB/OL].上海農業網,2008-04-28.
[4]劉麗霞.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選擇[J].經濟研究參考,2008,(24).
[5]汪小亞.創新是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突破口[J].中國金融,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