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引人注目的高層建筑失火事件,為什么會發生在中央電視臺新址?
《財經》記者 羅昌平 歐陽洪亮 朱弢
追問央視大火
農歷牛年元宵之夜,中央電視臺新址(下稱央視新址)再度進入公眾視線。不過,主角并非外形標新立異被俗稱為“大褲衩”的主樓,而是北配樓電視文化中心。
2009年2月9日晚8時20分左右,北配樓發生大火,持續近六個小時,至次日凌晨2時許才熄滅。
地處北京東三環CBD核心區域的央視新址園區,于2005年4月28日開工,建筑面積達59.95萬平方米,計劃工程總投資50億元;由位于園區西南側的CCTV主樓、西北側的北配樓電視文化中心(含文華東方酒店)、東北角的能源服務中心組成。這個建筑群中,主樓以234米的設計高度列為京城第三高層建筑。北配樓高159米,早在2006年底,主體結構已實現封頂。
2月10日上午,北京市消防局通報稱,此次火災“系業主單位不聽治安民警勸阻,執意違法燃放煙花造成”。下午,央視在其官方網站發表道歉聲明:“這次火災是由于工程項目業主管理單位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主要負責人未經請示批準,擅自雇傭人員,違規燃放煙花釀成的。”
央視新臺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下稱央視新址辦)是央視內設的一個副廳級臨時行政機構,負責央視新址園區的建設,并非獨立法人單位。
目前,北京市、朝陽區兩級檢察院的反瀆職侵權機關已介入此案。
中國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并不鮮見。但這次火災發生在元宵歡樂之夜,起火處又是眾目睽睽下的央視新址,故格外引人關注。大火之后,除了查找事因、追究責任及災后反思,最高檢瀆職侵權檢察廳的介入,也引起公眾對此案背后諸般問題的關注。
事發元宵夜
2月9日,傳統農歷元宵佳節。這一天,央視新址辦所有員工收到短信通知:“2月9日新址舉行元宵節活動,下午5點在服務樓二樓餐廳集合比賽包餃子,入場時需交會費。晚上8點進行焰火表演,請按時參加。”
一名參與者告訴《財經》記者,當晚實際到場的有200多人,主要是央視新址辦、北京央視國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央視電視文化中心等單位的員工和家屬。包餃子比賽在能源中心旁的食堂進行,門票每張19.90元。多數人沖著號稱耗資100萬元的煙花表演而來。
晚8時左右,上述人員匯集在主樓、北配樓之間的空地看煙花。據事后統計,現場準備燃放的禮花彈達700余發,燃放后僅剩下21發。這批價值100萬元的煙花購自湖南瀏陽三湘煙花制造公司,后者負責現場燃放。
上述在場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央視安排了四臺攝像機跟蹤拍攝整個燃放過程,“放煙花的時候,呼家樓派出所的民警來制止了三次,沒人理睬。”
緊鄰央視新址的新苑小區三號樓住戶張國,在家準點收看當晚8時的央視元宵晚會。“窗外響起連續巨響,煙花爆得電視都沒法看了,沒見過這么好看的煙花。”但隨后,張國看到對面大樓起了濃煙,不久即大火沖天。
現場另一些央視員工亦證實,焰火燃放大約20分鐘,有人看到北配樓頂樓冒煙,隨后見到火苗。央視新址辦一名王姓副主任遂帶著工程部員工上樓查看。“火勢大了,沒法撲滅,趕緊報警。”一位目擊者說。
于是,央視新址辦打出第一個火警電話。20時27分,“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先后調動全城27個消防中隊的85部消防車和595名官兵,趕赴現場。
北京江河幕墻股份有限公司承攬了主樓的幕墻工作。該公司巡防人員發現,20時40分左右,北配樓幕墻工程屋頂東北角冒起黑煙。主樓與北配樓共用一個地基,有地下通道相聯,如果大火由此撲向純玻璃幕墻結構的主樓,后果不堪設想。他們當即報告,并嚴防死守。
21時30分左右,《財經》記者從位于東三環內側、與央視新址相對的京廣中心23層看去,北配樓北面、西面大火熊熊,黑煙騰起,一度遮住了天上皎潔的滿月。
在京廣中心22層正對電梯間朝東的一側房間,《財經》記者看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神色嚴峻,正忙于指揮調度。22時左右,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匆匆趕到,立刻向劉淇詢問火災情況。
在位于北配樓的東、南兩側,《財經》另兩路記者分別看到,大火蔓延之時,周邊仍有人在燃放焰火,并有零星煙花擊中樓體。此時,東三環主路和輔路的交通均已封鎖,從此經過的地鐵10號線亦全線停運。
張國住的居民樓相隔北配樓不足100米,家中窗戶被烤得變形了。滾燙的灰燼飄過一條街,染黑了呼家樓南里小區的白色轎車。22時許,《財經》記者在三環路西側看到,部分戴口罩的人員由東往西撤離。由于匆忙,有的居民還穿著睡衣;一位中年婦女向警察要求回家拿孩子第二天上學用的書包,未被準許。
事后統計,僅新苑小區一、二、三號樓,共疏散居民600余人。他們被安置在附近的十多家賓館。
時針劃過零點,明火仍未熄滅。圓月當空,遠處仍有煙花爆竹聲隱約傳來。
大火如何引燃
2月10日上午,北京市消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次火災是“業主單位”違法燃放煙花所造成。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駱原介紹,這些禮花彈屬于A類煙花,與北京奧運會時燃放的煙花類似,是用電腦控制的,燃放必須經過北京市政府批準。
根據中國國家標準《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GB 10631-2004),煙花爆竹被按照危險程度劃分為四個級別,從高到低依次為A、B、C、D級。其中A級需由專業人員在特定條件下燃放。北京市政府亦規定,A級煙花爆竹禁止在全市銷售和燃放。
2月9日20時30分,大火尚未熄滅,央視新址辦主任徐威即被北京市朝陽公安分局呼家樓派出所帶走,監控在一家賓館。被帶走的還有在現場的三名央視新址辦工作人員。失火后,負責現場燃放禮花的三湘煙花制造公司八名工作人員逃離現場,警方追至河北廊坊將其攔截,并帶回北京。次日,徐威與上述共11人即因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被刑拘。
徐威的另一職務系中央電視臺副總工程師,在央視領導層中排名第21位,行政級別為副局級。
據徐威多名同事介紹,徐是“老央視人”,1983年大學畢業后即分配至央視工作。1985年2月任央視播送部控制二科副科長,1988年3月任播出控制二科科長,1992年10月任設備科科長,1994年6月任技術管理辦公室副主任,2000年12月任技術管理辦公室主任,2005年5月任現職。據悉,徐威曾多次組織、制訂并實施央視的大型宣傳節目和重大報道活動。
在同事眼里,徐威喜歡穿平板布鞋、攝影背心,很有北京人的做派。他為人義氣,對親近者十分照顧,對不合者也會惡語相加。
據一名現場目擊者對《財經》記者回憶,在北配樓火勢不可收拾之時,現場的央視高層“看上去很緊張,臉色都黑了”。徐威的兩名女下屬見狀失聲痛哭。惟徐威表情平靜。
另據央視新址辦人士介紹,從2007年開始,該辦已連續三年安排在央視新址燃放煙花。2007年放了價值約30萬元煙花,2008年放了約50萬元。以往新址辦開會,都會放煙花慶祝或助興。
《財經》記者得知,此次新址辦所放煙花,由北京大新恒太傳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由五名央視職工出資成立)走賬。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沙鵬,亦是此次被刑拘的12人之一。據悉,新址辦通過沙鵬的公司,與三湘煙花制造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總金額達數千萬元。前兩年放煙花,都在央視新址靠近光華路的小院子里,離主樓比較遠。
經消防部門初步調查,三湘煙花制造公司具備燃放A級禮花的資質。但燃放活動并未得到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審核和批準,屬于違法燃放。
誰為火勢“推波助瀾”
2月10日清晨,余煙散盡。北配樓如同一個火箭發射塔,矗立在東三環路東側。歷經火煉,其通體已不見玻璃幕墻的亮麗神采。
根據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團的技術圖紙,北配樓主樓為五星級酒店,結構分為南北兩翼(即南北酒店)。兩者之間在東側由剪力墻筒體連成一體,并形成“連續中庭”(建筑空間處理手法,即在建筑內部實現上下貫通以改善采光、通透效果,一般在大商場中應用普遍——編者注),西側設巨型交叉支撐。底部的裙房則由傘狀頂棚拼結,自西往東分別排列著錄音棚、劇場、影院和展覽四大文化功能區。
接近調查組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消防人員在著火的配樓南面房檐上,發現了一個200響和一個100響的煙花彈。據推測,A類煙花可能在發射后與槽狀金屬建筑幕墻直接相撞,瞬間的高溫將僅幾毫米厚的裝飾幕墻燒穿,火種落入內側,引燃保溫材料。
熟知北配樓設計及施工的多名建筑專家,在火災后調閱了大量視頻、圖片,并進行了現場訪問后認為,事發當晚應存在多個著火點。其可能的蔓延順序是:煙花從多個落點引燃幕墻裝飾材料→燒穿幕墻蔓延至室內→引燃內部裝修材料和室內易燃物品→沿幕墻和內部多空間迅速傳導引燃整棟大樓。
北配樓的外墻與屋頂形成連續的折線面,且多為不易著火的金屬幕墻。曾參與此樓設計的一名建筑師介紹,從災后來看,外墻玻璃破損有限,因此火勢并不是燒穿玻璃后往下延伸,因為金屬幕墻無導火作用。可能的情況是,金屬幕墻內層的保溫材料成為“幫兇”——火勢通過其傳熱傳火,進而在金屬幕墻內側形成豎向火勢延伸的通道。
另一個助長火勢的因素是鋼筋傳熱。根據北京城建集團的技術圖樣,北配樓主樓結構為現澆框架剪力墻體系,框架柱、梁分別為型鋼混凝土柱和鋼筋混凝土梁,柱梁之間用連接器連接或連接板焊接。“在瞬間極度高溫情況下,鋼筋的內部導熱能導致隔層著火。”上述專家說。
所幸的是,據天氣象預報,2月9日北京晚間晴轉多云,風力在三級以下,并未助長大火蔓延。不幸的是,據央視新址辦人員介紹,事發時該樓的五星級豪華酒店尚在裝修,可燃裝飾材料和施工材料如地毯、窗簾、紙張等,都有可能擴大火勢。
5層至26層的“連續中庭”,亦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上述參與設計的一位建筑專家稱,中庭的存在,提供了一個空氣流動的順暢通道,使得燃燒不至于因為缺乏氧氣而迅速熄滅;更重要的是,“連續中庭”產生“煙囪效應”,煙火和熱空氣沿內部“煙囪”蔓延,并形成較大壓力,突破玻璃,產生爆炸,助長了火勢。
在事發當晚,《財經》記者確實在現場多次聽到爆炸的聲音。北京市消防局亦稱,“連續中庭”在災后已塌陷。
北配樓的幕墻工程由中山盛興股份有限公司承攬。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馮國敏回復《財經》記者稱,公司正在配合建設部門進行災后檢測評估。負責北配樓酒店內部裝飾的北京深長城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則拒絕接受采訪。
此次大火是否與該樓所使用的阻火材料質量相關,也引發疑問。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報《檢察日報》援引有關人士的話稱,“大樓是從樓頂起火,自上而下燃燒,如果阻火材料達標,情況不會這樣。”
《財經》記者獲知,央視新址大火事件的調查由北京市公安局負責,最高檢瀆職侵權檢察廳直接監督。北京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亦已介入。后者的調查已指向工程質量及權錢交易。
消防瓶頸
2月10日凌晨1時40分,消防指導員張建勇因搶救無效殉職。20分鐘后,這場大火熄滅。16天后,張建勇將滿30歲。他是20年來北京消防總隊在滅火中犧牲的惟一消防官兵。
同事回憶,整個春節期間,張建勇所在的北京消防總隊朝陽消防支隊紅廟中隊都處在Ⅱ級戒備之中。元宵夜是這個煙花爆竹燃放周期的最后一晚。
9日晚,火災發生不久,所在轄區的紅廟中隊率先趕到,張建勇為前方指揮。
當夜21時48分,《財經》記者在火災現場看到,已有40多輛消防車在滅火。靠在三環主路東側的消防車,其高壓水槍只能達到著火大樓的十多層。高層明火越燒越旺。
從目前的消防能力來看,火災發生時從大樓外面施救,云梯車一般只能達到50多米高度。由于消防水槍所能射到的高度有限,只能下死命令由消防人員冒險進入火點,人工啟動大樓內部的消防栓。否則,摩天大樓的明火只能自生自滅。
當晚,張建勇受令帶領九名戰士上樓。紅廟消防中隊戰士楊磊接受媒體集體采訪時回憶,他們坐消防電梯抵達頂層,所帶的水很快用光,火勢仍在向下蔓延。通過呼叫器與樓下聯絡,得知25樓有水。但趕到那里發現水泵并未開啟,管中水毫無壓力。張建勇發現火情已無法控制,迅速命令官兵往下撤。
北京市消防局提供的材料稱,張建勇在下撤過程中獲悉14層(該樓設有避難區)有人員被困,率領隊員趕到。他將自己的呼吸器給被困人員戴上,自己卻因吸入大量有毒氣體昏倒。
生命的逝去讓人嘆惋,而高樓日漸發展和消防的落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北京市消防局通報,在持續六個小時的救援中,消防車上的水槍只能達到60米,滅火的水上不去。大樓還在施工中,樓內目前沒有滅火的水源。這是滅火困難的重要原因。
記者獲得北京市消防局“[2004]0482”號《防火審核意見書》,它對央視新址共提出26條消防整改措施,其中八條涉及北配樓,如“地上14層采用擴大防煙前室代替避難層”,“5層、27層、28層廚房所用的燃氣管道要從地下一層進線處穿越防火分區”等,均不符合防火規范。此外,北配樓的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形同虛設;消防設施與建筑本身“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則遠未達到。
正是這樣一棟尚未進行消防及竣工驗收的大樓,卻已在去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期間,承擔了部分電視節目的制作和轉播任務。禍根其實在那時即已潛伏。
2月12日晚,久違了110天的一場小雨掃過京城上空。在CBD核心地帶,大火劫后的央視新址北配樓仍被圈住,閑人不能靠近。流光溢彩的繁華不復存在,大樓被煙熏黑的主體結構佇立于雨幕,看似一團壓抑的陰影。■
本刊記者趙劍飛、張映光、羅潔琪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