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H5N1病毒等七則
2月2日至2月15日
焦點
阻擊H5N1病毒等七則
進入2009年以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中國可謂來勢兇猛。僅在剛剛過去的1月,就有八人先后感染禽流感,其中五人最終罹難。
盡管科學家對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已持續(xù)近12年,但對其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的認識仍很有限。2月4日,中國、法國的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兩篇論文,讓人類對禽流感病毒的認識更進了一步。論文揭示出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的關鍵部分,正是位于PA蛋白質(zhì)的N端結構域。
當外來病毒入侵人們身體時,體內(nèi)免疫系統(tǒng)會應激釋放抗體與病毒作戰(zhàn),但H5N1卻可以打敗抗體。這是因為H5N1的RNA病毒中有一種特殊的酶——RNA聚合酶,在其幫助下,H5N1病毒能夠不斷變異,從而逃過抗體和藥物的阻攔。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對《財經(jīng)》記者解釋說,由于聚合酶具有高度保守性,即無論流感病毒本身怎樣變化,這三個蛋白質(zhì)都不變。只要能找到一種抑制聚合酶活性的廣譜藥物,就能抵抗所有的流感。但他也強調(diào),目前這一進展仍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尚無法預測這種特效廣譜藥物何時能夠面世。
畢竟,一種新藥物問世,要經(jīng)過毒性、活性以及動物試驗等多個階段;而傳統(tǒng)上一種新藥的研制周期,往往要長達十多年。■
關鍵詞
南極
2月2日,中國首個南極內(nèi)陸考察站——昆侖站正式開站,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內(nèi)陸冰蓋隊隊長李院生被任命為首任站長。這也是繼長城站和中山站之后,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三個考察站。
該考察站位于南極內(nèi)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qū),目前可供15人至20人進行夏季科考。根據(jù)規(guī)劃,三年至五年后,昆侖站將逐步升級擴建,成為滿足科考人員越冬的常年站。
地震
中國地震局2月2日公布,包括臺灣在內(nèi),2008年中國共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97起。這些地震多集中在四川、陜西、云南、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qū)。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是最主要的“貢獻者”,共有40余起。相比之下,2007年中國僅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25起,且相當一部分發(fā)生在海域內(nèi)。
中國地震局網(wǎng)站還公布了2008年世界7級以上地震目錄。過去一年,全球共發(fā)生7級至8級地震18起,其中一起為2008年3月21日發(fā)生在新疆于田縣的7.3級地震;8級至9級地震有一起,即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級地震。
風電
世界風能理事會2月2日公布,2008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首次突破千萬千瓦大關,達1221萬千瓦。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新增風電大國。但中國總的風電裝機容量仍排在美國、德國及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四。
過去四年中,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幾乎每年都實現(xiàn)了翻番。按照這一速度,到2010年,中國的風電有望達到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之前,中國曾希望在2020年達到這一目標。
人物
楊向中:華裔克隆先鋒英年早逝
2月5日,在與癌癥抗爭多年之后,著名的華裔克隆專家、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教授楊向中(Jerry Yang)不幸去世,年僅49歲。
出生于河北省蔚縣的楊向中,早在1999年就曾成功克隆出牛,這也是美國首次成功克隆出飼養(yǎng)動物。之后,他還證明了克隆動物并不天生“短壽”,從而消除了人們的疑慮。
此外,楊向中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中美在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是克隆方面的研究合作。他不僅設立了專門的“中國橋”基金,其培養(yǎng)的不少學生也都在歸國之后成為生力軍。
李連達:院士陷入造假“雙重門”
因為有其署名的多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和剽竊被國際期刊撤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研究員、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近日成為焦點人物。
李連達聲稱,這些論文只是博士后賀海波一人所為,自己并不知情。而浙江大學校長楊衛(wèi),也以“不存在造假的動機”為其辯護。
之后,現(xiàn)年75歲的李連達又指責天津天士力策劃了“抹黑”行動,他的一份研究直指后者的主打藥品“復方丹參滴丸”會引發(fā)不良反應。但天士力否認這一指責,并稱李受雇于其競爭對手、生產(chǎn)“復方丹參片”的廣州白云山制藥廠。
看科學
披著狗皮的狼
在童話及恐怖電影中,那些體形最大、最壞、最貪婪的狼往往是黑色或深色的。但在2月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研究人員稱這些深色皮毛基因最初來自于狗,實際上深色狼是相當近期與家犬交配的產(chǎn)物。在真正的土狼中,深色其實是相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