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人在實際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是最實用、最有效的。聾生學習的直接目的也是為了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幫助自己更好的、獨立的生活。因此,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才更適合聾生的特點。
一、 聾校的數學課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
積極倡導“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知識題材,并要引導學生通過小課題(如買房問題、旅游租車的問題、互贈節日禮物、操場面積大小等)學習和實踐活動,來認識日常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去描述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生活數學”教學已成為新型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大風景線。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由此可見,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加強聾生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
二、 轉變教師教育意識
服務是一種資源,優質服務是創設舒心環境,獲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學樹立服務意識,有利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聾生的主體地位,使聾生愛學、會學、樂學。教學中聾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服務聾生,旨在點撥、引導、啟發、創設情境,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憑借精湛的教學藝術,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生活化”地引導聾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如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教師可指導聾生進行操作,首先取一排4個棱長是1厘米正方體拼成長方體,長、寬、高與體積分別是4厘米、1厘米、1厘米、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樣長方體擺3排一層,長、寬、高與體積分別是4厘米、3厘米、1厘米、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樣長方體擺3排2層,長、寬、高與體積分別是4厘米、3厘米、2厘米、24立方厘米。經過操作、觀察、思考,聾生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寬、高的乘積。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聾生操作,引導聾生觀察和有意識板書就是對活動主體的服務。
三、 增強生活意識
其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讓聾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自己發現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充分擴展聾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聾生聽力差、掌握知識不豐富等原因,聾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是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影響學習的效果。因此利用教學演示,通過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向學生展示事物的特點、形象、發展變化等,突破時空地限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是很有必要的。
四、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
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是提示出的規律,若教師只是讓聾生掌握知識,那就是把聾生頭腦當成了知識的容器。因此,教學中必須讓聾生了解知識發生的過程,但40分鐘畢竟有限,因此教師要引導聾生善于發現、獲取和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教師要指導聾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這樣可以積累數學知識,培養聾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對低年級的聾生,可指導他們數一數班內有多少名同學、粉筆盒中有多少支粉筆、一段話中有多少個字等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再如:講高年級正方體時,教師可布置聾生用硬紙板做一個正方體模型,聾生要思考觀察什么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特征,怎樣做才美觀大方,第二天聾生帶著自己制作的正方體到課堂時,教師不用去講解正方體的特征,每個聾生就已有體會,與同學交流時:胸有成竹、爭先恐后地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并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感。
五、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第一、運用實例創設情境。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讓聾生表演走路,觀察左右腳的交替變化,通過實例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云→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
第二、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引入:出示顏色鮮艷的用正方形做輪子的自行車,問同學們:這自行車見過了嗎?但為什么踩不動?老師把正方形車輪換成橢圓后再問聾生見沒見過?喜不喜歡?然后再換成圓的,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生活中的體驗來感知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是圓的以及圓的特征。再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讓學生動手把長方體拆開,把兩個面完全重合,相對的棱長的長度相等也一樣,從而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這就不但使聾生掌握了知識,更培養了聾生的信心和興趣。
第三、模擬生活創設情境。如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邀請別組的同學參加,小組人數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多也可以比原來的少。創設這些形象情境,可使學生感知處在興奮狀態,從而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主動愉快參與。因此,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既要以課本為主源,又不受課本知識地禁錮,教師要激發聾生學習興趣,引導聾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從而真正達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目的。
(作者簡介:李寶榮(1974.5—)女 ,本科學歷,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現任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導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