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晨
摘要:近年來,我市的創業培訓在省市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據上半年就業培訓報表統計,我市共完成創業培訓6765人,遠遠地超出了全市全年5000人的培訓任務,其中SYB培訓4281人,占創業培訓總數的63%。同時我市職業培訓中心為了進一步提升創業培訓質量,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建立了16家創業培訓基地,培養了92名SIYB創業培訓教師,為我市創業培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也可以看出創業培訓中不容樂觀的一面,那就是和其他發達城市相比,我市目前的創業成功率比較低下,創業培訓的后續服務還存在著一些困難。本文對我市的創業培訓存在的問題作簡單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淮安;創業培訓;問題;思考
1 創業培訓存在的“五個”問題:
從培訓人數和培訓對象的改變上可以看出,我市創業培訓近幾年的發展很大,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相比我省的一些發達城市,我市的創業培訓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1 創業培訓成功率較低。隨著我市創業培訓規模的擴大,我市創業者的創業成功率僅為30%左右,而我省某些城市的創業成功率達到了60%以上。
1.2 創業培訓質量有待提高。隨著全市創業培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業培訓師資水平不均衡現象進一步凸顯,登記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有不同的培訓需求,需要豐富教學手段,提高針對性。
1.3 創業培訓后續服務需要加強。在創業孵化工程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淮安市民走上了創業道路,他們迫切需要政府部門提供完善的創業后續服務,保證創業成功率和經營穩定率,目前,我市的創業服務手段單一、形式呆板,不能完全滿足創業群眾的實際需要。
1.4 創業扶持資金力度不夠,小額貸款反擔保難。雖然我市為加大創業貸款扶持力度,對創業者申請小額貸款門檻進行了多次降低,不斷放寬貸款對象、貸款額度、貸款期限、貼息范圍,貸款反擔保人也從有穩定收入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放寬到部分經濟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在職職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困難群眾不具備這樣的親朋好友,難以提供合適的反擔保人,無法申請到小額貸款,貸款反擔保難已成為制約這些群體創業的最大“瓶頸”。
1.5 政策執行力度需要加大。今年以來,市勞動、財政等部門接連出臺創業優惠政策,為推進全市創業孵化工程提供有力地保障,成為創業工作新亮點。但是各地、各部門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完全統一口徑,造成了某些工作鏈接不順暢。
顯然如何提升我市的創業培訓成功率和做好后續服務,是我市推動創業孵化工程過程中亟需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2 發展我市創業培訓的思考與對策
創業成功率是衡量培訓效果的最終指標,在做好創業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我們以搞好創業后續服務為主線,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式的后續扶持服務,將他們“扶上馬、送一程”。
2.1 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工作
人們通常對當老板是很感興趣的,自然,培訓微小企業家的SYB培訓也會吸引許多人前來申請報名。大家需求不同,想法各異,SYB培訓就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經濟變化和培訓人員心理的變化,進行隨時調整,只有滿足了培訓對象的需求,根據他們的特點提供培訓,使他們真正受益,他們才會向他們的朋友和其他人傳頌你所提供的培訓,樹立SYB培訓的良好口碑,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培訓。
2.2 積極開展培訓,做好培訓相關工作
2.2.1 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教學
在具體實施SYB創業培訓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按照國家項目辦和省廳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充分結合實際,在完成SYB規定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計劃培訓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創業培訓教學內容。一是邀請勞動保障、財政、工商、稅務、銀行、擔保機構等部門的領導和政策專家,為培訓學員開展各類促進創業優惠扶持政策的專題講座,并為學員答疑解難。讓學員在了解相關政策、法規和自主創業優惠政策的同時,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為下一步具體實施創業計劃打下了良好地基礎。二是邀請成功創辦企業的人士為培訓學員開展現身說法,為學員介紹創業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介紹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困難、問題和風險,以及解決各種困難、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培訓學員增加創業信心和風險意識,使培訓學員在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三是應該多組織培訓學員現場參觀我市的一些創業典型的企業,考察創業基地,提高培訓學員對創業的感性認識,從而讓學員從成功創業者轟轟烈烈的企業生產氛圍中獲取自主創業的激情和動力,從與創業成功者的面對面的交流中獲取創業的方法、技巧、經驗和教訓。
2.2.2 提高教學管理人員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改善SYB教學質量
優秀的師資是SYB創業培訓質量的保證,但優秀的教學管理人員也是SYB創業培訓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目前我市SYB創業培訓管理人員還沒有參加過專門的管理培訓,建議省局能開展SYB教學管理人員培訓。同時繼續開展 “SYB師資提高班”,交流SYB教學經驗,探索SYB教學規律,提高SYB教學質量。
2.3 加大后續服務工作
2.3.1 加強“四大平臺”創業服務性能,更好的開展后續工作
市直堅持每周一至周四為創業者提供專家“門診”服務;每周五舉辦一次創業指導現場咨詢活動,邀請創業指導專家坐堂,免費向創業群眾提供“會診”服務;每季度組織創業指導專家開展“巡診式”、“上門指導”等創業服務,爭取幫助更多的創業者解決實際困難。充分發揮創業者協會的職能,廣泛吸收SIYB學員、創業成功人士加入創業者協會。每個月,要緊緊圍繞“創業”主題,舉辦“創業沙龍”,開辦創業講座,交流創業體會,提供創業信息,形成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2.3.2 加強對SYB學員的融資擔保服務和貸款及時發放工作
為了促進培訓后的學員更好的創業,應該積極推進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引導促進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擔保機構的服務功能,推進銀企合作,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銀企對接活動,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加快信用社區建設,簡化小額貸款反擔保手續,對信用社區推薦的創業資金困難人員,取消反擔保。同時,需進一步解放思想,降低貸款門檻、擴大貸款對象、提高貸款額度、縮短貸款審批的時限,真正為想創業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資金支持。
2.3.3 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群體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
當前社會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就業和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返鄉農民工的加大、大中專畢業生的未就業就失業、退役士兵的安置難等情況越來越不樂觀,等、靠、要是沒有出路的。只有通過自主創業,才可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獲得社會的尊重和承認,而且可以通過他們自身的有效創業,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可謂利國、利人、利己的大好事。因此,我市創業指導中心積極組織骨干教師赴各縣(區)為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舉辦創業培訓。
在《淮海商報》勞動保障專刊開設“創業問答”欄目,每周一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對失業人員、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創業者常見的問題進行解惑答疑。在淮安勞動保障網站開辟相關專欄,讓更多的失業人員走上成功的創業路。
2.3.4 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以扶持創業者、催生小企業為主題,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創新創業基地形式,辟建創業社區、創業一條街、創業市場等形式多樣、規模不同、管理配套的適合各類主體創業的基地。到2010年能集中建立一個設施配套、功能齊全、服務高效、成效明顯的新式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
3 結束語
今后,我市會繼續落實省市創業培訓規劃,做好創業孵化工程,面向失業人員,大力開展切實可行的創業培訓,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