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 楊冬艷
【摘要】利用貴州省1990年~2007年數據對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進行了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的主要結論是:貴州省經濟增長和高校教育規模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經濟增長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格蘭杰原因,表明貴州省經濟增長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誤差修正模型表明高等教育在短期內主要受經濟增長的影響,誤差修正項系數為負,符合反向修正機制。
【關鍵詞】高等教育 經濟增長 協整 格蘭杰因果關系 誤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經濟發展水平是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與此同時,教育對經濟的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經濟穩定增長,高等教育不斷發展。本文基于貴州省高等教育和經濟發展的現狀,運用協整方法對樣本期內(1990年~2007年)貴州省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檢驗,以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結果進行解釋。
二、實證研究
1.變量與數據的說明
本文的樣本數據區間為1990年~2007年,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反映貴州省的經濟增長,用貴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學生人數(GP)衡量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所采用數據均來自歷年《貴州省統計年鑒》。為了消除價格波動的影響,對GDP指標用GDP指數進行處理(1990=100)。本文的數據處理均是在EViews5.0統計軟件上實現的。
2.平穩性檢驗
單位根檢驗是判斷時間序列平穩性的最常用的辦法。在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時,常用的方法有DF檢驗法,ADF檢驗法及PP檢驗法。本文對序列進行ADF檢驗。由于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來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線性化,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所以對原始數據取自然對數為LGDP和LGP,一階差分序列記為DLGDP和DLGP,并采用EViews5.0軟件對兩個變量LGDP和LGP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檢驗結果表明,在5%顯著性水平下,原始序列LGDP和LGP為非平穩序列,而一階差分序列均為平穩序列, 所以LGDP和LGP均是一階單整序列,即均是I(1),滿足協整分析的條件,因此,可以進一步檢驗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3.協整關系檢驗
協整關系就是多個單整序列間的均衡關系。通常檢驗協整性就是檢驗協整回歸方程的殘差項是否存在單位根。如果殘差中存在單位根,那么這兩個序列就不存在協整關系;如果殘差是平穩的,那么這兩個序列則存在協整關系。由于LGDP和LGP均是一階單整,滿足協整檢驗前提條件,故可進一步對二者進行協整檢驗。下面按照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首先用OLS法估計長期靜態回歸方程,其次用ADF統計量檢驗殘差估計值的平穩性。
結果顯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即殘差序列是平穩的,也就是說,這個回歸不是偽回歸。因此,貴州省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存在協整關系,即二者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4.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如果變量X有助于預測變量Y,即根據Y的過去值對Y進行自回歸時,再加上X的過去值,能顯著地增強回歸的解釋能力,則稱X是Y的格蘭杰原因;否則,稱為非格蘭杰原因。協整檢驗結果告訴我們,貴州省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是這種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即是高等教育的增長帶來經濟的增長,還是經濟的增長帶來高等教育的增長,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對LGP、LGDP進行因果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檢驗結果表明,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當數據滯后1期時,經濟增長是引起高等教育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高等教育發展不是引起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即說明了貴州省經濟發展拉動了貴州省高等教育的發展,但貴州省高等教育發展還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
5.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
誤差修正模型是建立在協整關系基礎上的,通過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就一定存在誤差修正表達式。誤差修正模型是把長期均衡模型的誤差項作為解釋變量引入模型,把變量的長短期參數集為一體,描述了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對短期波動“負反饋”的調整機制。
協整檢驗表明,LGDP和LGP之間是協整的關系,可以對這兩個時間序列建立回歸模型,回歸是有意義的;又由格蘭杰因果檢驗可知LGDP是因,所以可以以LGDP為自變量,LGP為因變量,建立回歸方程。根據EViews5.0分析結果可得其回歸方程:
LGP = -5.7349+1.1401*LGDP+ut(1)
t= (-7.2538)(9.7869)
R2=0.86D.W.=0.3412F= 94.7825
本文采取Hendry(1991)“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由ADL模型入手,然后借助統計檢驗逐步剔除回歸系數不顯著的變量,最后獲得最簡潔的誤差修正模型:
DLGP=0.2373+0.7814*DLGDP-0.1087*ECM(-1)(2)
t=(3.4289)(-1.7899) (1.6960)
R2=0.79D.W.=1.8654(其中ECM=LGP+5.7349-1.1401*LGDP)
由方程(2)可知, 從模型的各種統計量來看, 模型有令人滿意的統計性質。擬合優度R2較大,變量顯著性檢驗的t統計值都通過檢驗, 由D.W.統計量可知序列不存在序列相關, 誤差修正項系數為負, 符合反向修正機制。
在上面的誤差修整模型中,差分項反映了短期波動的影響。高等教育的短期變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短期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一部分是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誤差修正項ECM的系數的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從系數估計值(-0.1087)來看,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將以(-0.1087)的調整力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
三、主要結論及原因分析
1.結論
(1)協整檢驗結果表明貴州省經濟增長與高等教育發展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二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2)貴州省經濟增長是引起高等教育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動了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但高等教育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
(3)檢驗結果發現,高等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通過建立的誤差修正模型可知,貴州省高等教育的波動在短期內主要受當前經濟增長的影響。誤差修正項前的系數為負數表明短期內高等教育發展的非均衡狀態逐漸向長期均衡狀態趨近。
2.原因分析
(1)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貴州省經濟增長是引起高等教育發展的格蘭杰原因,由此得出貴州省經濟增長是推動高等教育加快發展的原因。這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財力投入不斷加大,從而推動了貴州高等教育的發展。
(2)雖然從長期看貴州省經濟增長與高等教育發展之間存在均衡關系,但高等教育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目前貴州高等教育還未完全形成適應高等教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其層次結構、區域結構和科類結構等都存在不盡合理之處,貴州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加上貴州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的外流問題,因此,貴州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尚未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
四、對策建議
貴州高等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根據貴州獨特的省情,我們應該主要從教育資源、學科結構、人才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以促使貴州高等教育更好的走向優化發展之路。
1.全省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全省各級政府應該完善撥款體制,并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使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主渠道暢通無阻。另外,還應推出各種行之有效的政策,采取各種方式千方百計吸引社會資金投入,以大力發展貴州高等教育,盡快改變我省高等教育發展滯后于全國發展水平的局面。
2.調整、優化貴州高等教育的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在層次、專業、知識結構方面的需要。當前,要把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防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要加強能源化工、環境監測、農業、生物、藥材、水資源、生態旅游等貴州經濟發展急需的特殊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3.加強人才管理。貴州省人才外流現象嚴重,每年通過高等教育畢業的人才有相當部分離開貴州到沿海發達地區工作了,這樣就大大減弱了貴州高等教育對經濟的作用效果。因此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挽留人才,進一步強化激勵機制,營造寬松、科學的學術氛圍,以感情留人,同時盡力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比如提高人才待遇,改善人才生活條件,同時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如西部志愿者計劃,吸引大學畢業生扎根貴州。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2]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與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