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摘要】運用了匠心獨到的實驗課程設置,旨在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利用法律實驗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問題的論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利用親自動手對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質量的法律人才。
【關鍵詞】高等教育;法學;法律實驗教學
法學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學生將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這一認識得到了全體人們的認可。但真正做到這一點卻存在著諸多困難,取得的效果也達不到人們的滿意,如在傳統法學教學中人們常常應用案例教學法與學生社會實踐法等,都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雖然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實踐性內容,但還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案例分析不能作為法學課程的主體,學生在教師列出的案例中也只是研究某一個知識點,不能掌握系統性的實踐性知識而只是位于法律實踐部門當中,常常因為當前實行的社會實踐制度與不完整的內容而不能順利掌握知識,也就是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不具備明確的目的,因此得到的只是日常行政工作經驗和怎樣與人打交道等,不能掌握完整的法律實踐經驗。
一、法律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
1、促進課程改革
在實踐教學中應用了獨立的模塊化法律實驗做法,認真研究了當地需要法律人才的類型,在此基礎上確定與之相對應的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著重改革了法學高等教育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第一,在當前設置的法學課程中引入法律實驗教學部分;第二,在主干課程外開設法律實踐課程,使法學教育中學生將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同時更新了教學內容。
2、推動法律專業實驗室建設
在原有基礎上建立了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法律實驗教學實驗室,使法律實驗教學硬件建設達到了標準。再有,為了做好法學實踐教學工作筆者引入了科學的評估機制,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評估機制不完善,因此不能有效開展法學實踐教學,建立科學合理的法律實驗教學評估機制可以借鑒理工科實驗課程評估機制,從而使法學教育評估達到規范化與合理化。
3、增強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角色培養
建設法律實驗教學體系,引進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以學生當前就業去向為導向開設實驗課程,利用建立合理的法律實驗課程,使實踐性法學教學做到課程能夠準確定位、學生積極參與等。
4、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要想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必須具備高素質的實驗教學隊伍,不但要充分利用校內專職教師,而且還需引進校外教師資源,可以聘請當地法律實踐部門的優秀人員來校任教,以達到充實本校教師隊伍的目的,做到“雙師制”。當前我國很多法學院校都采用了“雙師制”這種做法,但因為法律實踐課程的重要性還是不能與法學理論課程相比,因此聘請的很多校外教師都不能親自來校任教,不能發揮這些人員的才能。在法律實驗課程中只有引入各種各樣的兼職教師,才能使法學課堂變的生動與形象,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兼職教師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二、法律實驗教學創新和效果
法律實驗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傳統法學教育模式,形成獨立的法律實驗教學課程。法律實驗教學課程在推行過程中不能過于死板,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與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當前法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已設置完全的情況下,法律實驗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興趣、將來發展、當地法學人才需求情況做到靈活設置。
1、模塊化教學
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當地法律人才需求情況,在當前我國各個法科院校中雖然都開設了法律診所課程,但都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但律師只是法律眾多職業中的一項,并不能單純認定法學只是培養律師這一職業,而應該是培養不同層次不同方位的法律人才,因此法學教育應不受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束縛,要設置各種各樣的實驗課程,以培養學生各種各樣的法律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筆者任教的法學院以培養律師、法官、公務員為主,設置了二門課程,法律診所實驗課程主要就是為本科生培養律師、法官、檢察官的實踐技能,再就是針對公務員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公務員技能,在此基礎上開設實驗教學課程,使其達到了本科生的95%以上。
2、充分考慮到地方性高校法學教育對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承擔的應有責任
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要求對待法學專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地方性高校法學專業要想在將來獲得合理發展。要想在將來高等法學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辦學模式與辦學特色。對于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的高校法學專業教育來說,要善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地經濟現狀,使本身法學專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地方性高校法學專業教育在制訂辦學目標、專業設置、培養手段、組織管理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要積極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本身不但要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的法學人才,而且本身也要成為法學研究與法治文化的發源地,以提高當地法治文明水平。
【參考文獻】
[1] 諶愛華. 建構主義視域下高校法學實驗教學探索[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