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亞琴
【摘要】高校院系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亞文化,它凝聚在教學活動、學生工作及各種事務管理當中,通過全體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表現出來。高校院系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相互補充,互為載體、互為內容,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在價值上具有共相性。
【關鍵詞】院系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關系
對院系文化及其建設的研究,應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這將有利于增強院系凝聚力、實現院系教學管理目標、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也將是建設世界高水平的大學、打造以院系為中心的“學科品牌”的重要途徑。
一、緣何從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研究院系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向人們傳輸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的價值觀以及相應的法律、道德規范等,以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向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文化是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產物,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它主要由符號和語言、價值觀、規范、物質產品等因素構成,其中價值觀及其具體化的規范是文化的核心。自階級產生和國家形成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使人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從來都是用人類積累起來的具有永恒價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于人的心靈,以培植人的德性。可見,文化本來就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在歷史上一貫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在不同的階級社會里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聯系、相互轉化,成為統治階級重要的思想武器。
院系是高等學校下屬的基層教學單位,也是對學生、教師工作進行管理的基本單元,在長期的學習工作和管理實踐中,院系的全體成員以正式的組織形式及非正式的情感紐帶聯結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相對閉合的群體組織,成為校園文化中的一個文化圈。根據西方文化分層原理:文化是由某一群體共享的因素構成的,是組織成員行為的解釋框架,是所有成員共享的,但是不同群體的文化具有其典型性。當代著名的文化研究專家霍夫斯塔德也曾經把文化界定為“是一個群體中的成員區別于其他群體成員的集體性的精神規劃”。也就是說,以院系為標志的不同文化圈的文化特質、文化內核和文化性格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的。而正因為不同院系各具特色的文化性格,才使得校園文化異常的多彩紛呈,才充分的顯現出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效應。院系文化的產生、發展、轉化、繼承等并不是簡單的文化復制或文化移植的過程,院系文化的產生、發展、轉化、繼承等必須建立在理性批判的基礎之上,即建立在文化選擇、文化改造與文化創新的基礎之上。教育是文化孕育與發展的天然土壤,只有通過教育的作用,文化才有傳遞、發展、傳播、貯藏、再創造和把生物個體改造成社會人的可能。因而對文化的選擇與改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屬性和內涵。院系文化建設必須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將這種文化的核心精神內化為師生自身的追求、愿景與信仰,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文化的選擇與改造作用來融合文化與教育、管理,使院系文化成為創建學科品牌、打造世界名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高校院系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關系
1.高校院系文化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致性
文化是諸多要素構成的復合體,這些諸多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文化功能。文化功能對社會發展起著促進和推動作用,沒有文化,人類社會的發展就不會逐漸高級化。在一定意義上,文化是除社會物質生產之外的人類社會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高校院系文化作用于高校院系及其成員,具有教育、導向、凝聚、示范、激勵等功能,是高校院系目標實現、品牌學科建設、人際關系和諧等最重要的推動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社會獨具特色的一種社會化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發展的依據與基礎,也是其本質的外在體現和集中表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個客觀的‘物質系統,而是一個‘人為系統,其中滲透了人的活動,體現著人的目的要求與價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高校院系及其成員,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情感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高校院系文化功能在作用對象、范圍和內容上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進高校院系及其成員形成共同的愿景、核心價值體現、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2.高校院系文化價值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共相性
“所謂價值,是指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也即客體的屬性與功能能夠滿足主體需要、有利于主體生存和發展的功能和效益。”“文化價值是價值對象在規范和優化人的生命存在方面所具有的好的特質,是人在‘文化自己及其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追求和遵循的那種價值。”高校院系文化價值就是高校院系文化
在促進院系總體目標實現、推動院系學科發展、院系成員品格完善、院系人際關系和諧等方面所具有的好的特質以及所發揮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作為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意義,也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及其效果,能夠滿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提出、倡導、組織和實施者的利益和需要的功能和效益,能夠促進主體所統治的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價值與功能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功能的發揮直接關系到價值的實現,價值是基于功能而生成的存在合理性,價值依賴于功能,功能具有現實的價值性。高校院系文化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致性,決定了高校院系文化價值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共相性。這種共相性表現在:首先,二者作用的客體是共相的,都是高校院系及其成員。其次,二者的價值內容是共相的,都具有教育、導向、凝聚、規范、激勵等價值。最后,二者的價值特性是共相的,都具有間接性、隱蔽性和漸進性。
參考文獻:
[1]鄭忠梅.文化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褚鳳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的新視點[J].探索,2005,(2).
[3]李江凌.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創造和實現[J].求實,2006,(3).
[4]孫美堂.從價值到文化價值——文化價值的學科意義與現實意義[J].學術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