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澤
【關鍵詞】初中化學 探究 教學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程內容的選擇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知識的邏輯順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生活性、實用性,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探究的力度,精心創設活動與控究的情境,以及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內容的選擇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三個特點充分表明,實施化學教學,應舍棄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尤為重要。
一、設置化學問題,創設學習情景,培養探究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根據不同的課題內容創設學習情景,“設置化學問題”就是一種方法。例如,在學習“燃料的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這一課題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化學問題情景:某中學組織自然科學興趣小組針對我市某熱電廠下游幾千米內河水中魚類幾乎絕跡的現象,進行了一次調查,并取得了一些資料。
1.測定熱電廠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為0.0064%。
2.了解煤燃燒后的氣體未經處理即排放到空氣中,熱電廠地處多雨地區。
3.了解到熱電廠發電用水未經冷卻直接排入河中。
試分析魚類幾乎絕跡的原因。設置這樣一個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問題,將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情境之中,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從該問題中,學習到“科學興趣小組”的科學調查問題的方法,可以說學生是一種全方位的素質提高。
二、通過新聞報道,創設情境,培養探究能力
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涉及到化學方面的知識情景,例如,有一報紙報道:我市有一下水道發生了爆炸,所炸之處,下水道蓋全部被炸開,并一直炸到一所學校的校園內,并炸傷幾名小學生及路人。據事后調查,這是一起嚴重事故:有一名從事灌裝液化氣的人將罐內殘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丟煙頭掉進下水道而發生了這起爆炸事故。學生閱讀后,深感生活化學知識無處不有,加深了點烯“一切可燃性氣體或粉塵都應驗純”的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同時,也對我國很多煤礦發生瓦斯爆炸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在這里,可以進行知識拓展,設計一個“點燃不純H2”的爆炸實驗,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驗證獲得為什么會“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挖究活動,挖究的內容是“怎樣預防礦井的爆炸事故發生”,學生會感受到搞好礦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學生對社會對人民增添了一份責任感。
總之,創設學習班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