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開周
【摘要】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也應以此為目標和指針來指導教學活動。本文將重點探討大學體育與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
【關鍵詞】大學體育 個性發展 作用
實現素質教育是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素質教育要求“以人為本”,即要求教育應重視學生個性特點,培養具有獨立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體育教學面對的既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群體,怎樣在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既完成各種教學活動,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每一位從事大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筆者將就這一問題進行如下探析。
一、大學生的個性特點
大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身心的成熟,使其個性也愈加鮮明,獨立意識更強。主要表現在:首先,其個性具有可塑性。雖然大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后期階段,但由于一個人個性的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它的形成是一個漸進和發展的過程,所以大學生個性的可塑性仍然很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其個性具有外向性。
大學教育的多樣性,自主性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漫長的應試教育下蟄伏的個性翅膀,在大學階段得以舒展和釋放。且由于大學生心理和生理已漸成熟,因而其個性多為外向性。他們更愿意與各種活動中展示自我。再次,其個性具有多樣性。因個體的成長環境,先天素質,教育環境的不同而顯示了多樣性。同時,自身的個性結構也存在積極與消極,進步與落后并存等多層次性。這些個性特點都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予以重視。
二、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
1.體育教育對增強大學生意志品質的作用
體育教育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即它可通過各種方式和活動強健學生的體魄,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體育教學中的競賽還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意志力、自制力等品質得到鍛煉。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其個性中的消極、落后、畏難等不利因素,增加勇敢、頑強、果敢等意志品質。以增加學生的進取心、自信心,形成積極健康上進的心態和良好個性。
2.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現代健康的人的標準不僅僅指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高校體育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能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標準是在理解自我的基礎上能夠接受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正視和接受現實;熱愛生活;能適當地表達情緒;具有健全的人格等等。高校體育教學能通過各種教學和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形成果斷、堅韌、自信等意志品質;能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和不良習慣、不良欲望等,進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3.體育教育對學生社會性的作用
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一個學生群體,對其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是所有學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恰好能提供培養學生社會適應力的良好教育環境。
因為,體育教學活動本身就需要在群體環境中進行的,學生能在教學活動中容易進行溝通,其交往形式也通常自由而隨意,同時課堂和諧的氣氛也有助于消除學生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緊張心理。體育教學既有利于建立學生間的良好人際關系,又能避免學生的孤獨感和人格偏差。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三、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
1.通過“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
“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其實就是“興趣教學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所在,在課上或課外開設各種活動項目,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課上可安排幾個不同活動項目,讓學生自由挑選參加。課外可安排“排球、足球、籃球的等適合男生運動的俱樂部,也可安排健身、舞蹈等女生感興趣的俱樂部。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要求,又豐富了教育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課外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通過開設選項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
目前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選項課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它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嘗試,是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可自由選擇的教學內容來代替傳統的整齊劃一的教學內容。是由體育教師選定教學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身能力以及需要來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內容。選項課能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運動特長和運動潛能。教師同時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多種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應用,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成熟。
總之,大學體育教師應順應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以人為本”,努力貫徹素質教育對于發展學生個性的要求,使學生在步出大學校門的時候,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社會適應性強,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程昆.高等體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1998.
[2]周宏.個性化教育與學生自我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