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亞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資金來源中財政資金的比重不斷下降,向銀行貸款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貸款的風險巨大,但目前高校原有的會計制度已經難以滿足貸款風險分析的要求。文章正是從這一角度分析了現行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貸款風險
中圖分類號:F2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0-0028-02
1高校貸款現狀及其風險
1999年,為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國家大力倡導高校大規模擴招,允許高校向銀行貸款以發展教育。由于部分高校擴張過于迅速,帶來了一系列資源緊張問題,許多高校開始求助于銀行,先后走上了舉債建設的道路,并且逐漸形成了貸款建設之風。《2007年中國教育藍皮書》披露,到2006年底,全國高校貸款規模已高達4 500億元。
高校銀行貸款,雖然解決了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但是, 這造成了一些高校過度負債,隨之而來的則是日益嚴重的貸款風險問題。主要表現在:
①形成財政風險,并轉移給當地政府。高校貸款涉及政府、銀行、高校這三大主體,由于高校的特有性質,三方博弈的結果政府永遠處于弱勢地位。高校貸款風險一般通過三種途徑轉嫁給政府,即:高校—政府途徑;高校—銀行—政府途徑;高校—學生—公眾—政府途徑。這樣就貸款風險轉化為了財政風險。
②造成銀行的大量壞賬。高校的債務問題使銀行增加了財務風險,將有可能最終成為商業銀行新的不良債務。據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的研究表明,在2002年時,原教育部直屬的74所院校就已經有10所高校達到財務風險預警線。
③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高校若過度融資,一旦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則會使學校信用喪失,后續融資產生困難,進而引發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這將會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轉,破壞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對廣大教職工的心理產生深遠的負面效應。
2高校貸款風險形成的原因
①發展定位不明確。高校的發展定位是高校后續發展的關鍵,定位太低會喪失發展機遇;而定位過高則會需要過度的資金支持,而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貸款,這往往會形成貸款的高風險。
②資金結構不合理。在高校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張的過程中,資金結構的不合理更加加劇了原有的貸款風險。一些高校以長期貸款為主,沒有安排適當的短期貸款,導致資金成本偏高,定期償付利息的壓力驟然增大。而另一些高校則恰恰相反,重視短期方式融資,而忽視長期貸款,使得短期內還本付息的壓力增大。
③會計信息失真。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是高校管理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債權人確定提供貸款資金與否的重要基礎資料。但高校目前采用的會計制度已經不適應當前高校的實際情況,導致了高校會計信息普遍失真,致使高校管理者和債權人都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從而帶來了較大的貸款風險。
文章認為,高校要有效地防范貸款風險,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是關鍵。
3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對貸款風險分析的障礙
貸款風險分析是貸款風險控制的重要前提。貸款風險分析的首要任務就是全面了解高校的財務狀況,進而充分揭示財務風險,評價還款能力。然而,目前高校會計制度中恰恰這幾個方面的信息不全面、不準確。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3.1資產負債核算不準確
①債權資產核算不完整。目前,在高校的會計核算中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以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支出的依據。在這種核算基礎下,一些應收而未收的資產沒有被記錄于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中,而一些應付未付的費用支出亦沒有被記錄于資產負債表中。
②未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目前高校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高校會計報表中的固定資產按原值計入報表。這與當前高校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嚴重不符的。實際上,如果按提取折舊后價值來看,有些設備的實際價值幾近為零,但在賬面上仍以原價計入資產,這使得高校在不考慮折舊的前提下所形成的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不符,以此作為決策依據必然會掩蓋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風險。
③負債披露不全面。由于采用收付實現制,只核算實際已經收到和支出的款項,而對一些應收未收、應付未付的收入和支出卻沒有披露。例如,高校在采購過程中的大額支出尚未付款,但是卻沒有計入到“應付賬款”進行核算。高校這種隱形負債目前我們很難統計,但由此可見,高校目前的財務報告中確實存在著負債信息披露不全面的嚴重缺陷,這對于高校管理者進行貸款決策是極為不利的。
④負債分類核算不準確。在現行高校會計制度中,負債科目中“應付票據”、 “應付及暫存款”、 “應交稅金”、“應繳財政專戶款”等是屬于流動負債性質的科目;而“借入款項”和“代管款項”核算的內容既有長期負債,也有流動負債,兩者不區分開來核算。如此將全部借款都籠統地記入“借入款項”、“代管款項”,不區分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這樣的核算結果和信息披露顯然無法滿足高校管理者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
3.2教育事業費和教育基建投資分離核算
高校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有兩套核算體系,一是教育事業經費核算體系,該體系主要核算高校的教育部門撥款收入和和教育事業費收入,并向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二是教育基建投資核算體系,該體系主要核算高校的發展改革部門撥款收入和自籌建設資金,并向財政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報送。事實上,當前普通高校基本建設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從政府部門獲得的基本建設資金非常有限。這樣,基建投資核算體系儼然已成為高校核算銀行貸款的一套“賬外賬”,它把本來應該顯現的風險隱藏了起來。
3.3會計報表體系不完善
現行高校財務制度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情況表、專用基金變動情況表等,卻未要求編制現金流量表。這是非常矛盾的。首先,收付實現制是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重要基礎,而當前高校的會計制度正是收付實現制,非常有利于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其次,高校采用的收付實現制恰恰是以現金流入和流出來確認本期收入和支出,未編制現金流量表,會導致無法及時掌握高校某個時期內現金的流向、變化狀況等信息。此外,高校現行會計制度對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比較籠統,大部分高校披露的會計信息也很粗淺,這也會影響相關人員的決策。
4改進高校會計制度的建議
由于高校會計制度存在的上述問題,利用其會計信息來分析貸款風險就會產生偏差,并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對高校的準確判斷,從而影響決策結果。因此要想有效預防高校的貸款風險就必須改革其會計制度。
4.1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
收付實現制在高校會計制度中長期存在,主要是因為高校的資金大部分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而財政資金是按照收付實現制核算的,所以要求高校的會計核算原則要與國家財政資金核算的會計原則保持一致,以便財政部門能夠根據其報表準確計算財政收支差額。顯然,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制度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財政撥款已經不是高校的唯一資金來源,財政資金在其整個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減小,特別是在許多高校基建會計中,財政撥款已經微乎其微。使用收付實現制已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資產和負債。因此,只有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才能完整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真正揭示高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為貸款分析提供依據。
4.2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按照合理的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才能夠正確地反映當前高校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和實際的財務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報表信息使用者正確分析高校財務狀況及其還款能力,并做出正確的決策。
4.3區分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將借入款分為長期和短期分別核算可以有效幫助高校管理者根據還貸期限合理安排資金支出,減少償債風險;也有利于金融機構進行風險防范。
4.4應計提利息費用
目前,高校負債金額很大,常常以億元為計量單位,因此,利息已構成高校沉重的債務負擔。只有將應付未付的利息在會計資料中予以反映,才能真實地反映學校實際負債的金額。這不僅對高校監控風險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金融機構對貸款安全掌握全面的信息。
4.5建立編報合并會計報表制度
高校可試行編報教育事業會計與基建會計的合并報表,將基建核算并入學校財務會計核算。合并后的報表可以全面反映高校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全部的債權、債務情況,增強對償債能力評估的準確性,減少賬外債務引起支付困難的可能性,及時預測和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
4.6增加現金流量表
高校現行會計報表體系忽略現金流量表,掩蓋高校的財務狀況全貌,特別是還本付息能力,難以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特別是政府以外的高等院校投資者、債權人以及高等院校自身財務管理的需要。因此,高校應借鑒企業的財務報表體系,編制現金流量表。
參考文獻:
[1] 趙平峰.高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分析[J].會計之友,2009,(4).
[2] 張韋韋.大學貸款潛在威脅加劇[J].教育與職業,2007,(4).
[3] 李強,相二衛.高校貸款風險分析[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