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摘要: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稅法)于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稅法對原有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和相關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必會對我國內資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文章從新稅法的改革亮點即對內資企業影響深遠的幾方面談起,繼而分析新稅法對我國內資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法;應納稅所得額;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
中圖分類號:D92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0-0175-01
1新稅法的改革亮點
1.1稅率的變化
新稅法實施之前,我國內資企業的稅率有三檔33%、27%、18%,其中33%是基本稅率,適用于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以上的企業,27%、18%是優惠稅率,,新稅法規定統一稅率為25%,照顧性稅率為15%、20%。新稅法的實施有利于公平內外資企業的稅負,有利于兩者在同樣的環境下進行公平競爭,新稅法打破了近20年的內外有別的納稅格局,為內資企業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原稅法下,內資企業的名義稅率為33%,但是實際負擔率全國平均為24.53%,新稅法實施后,企業的實際稅負將由24.53%下降為20%左右。稅率是衡量稅負輕重的最主要的標志,而通過我國稅率的變化,尤其是實際稅率的變化,可以看到對于內資企業來說稅負將會大大降低。
1.2優惠政策的變化
新稅法對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與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原稅法主要針對地區給予優惠。新稅法對于優惠政策的相關規定帶給內資企業更多的發展契機,但是我們也會發現新舊優惠政策相比,原來的許多優惠政策都被取消了,這是對內資企業不利的一面。
1.3計稅公式的變化
原企業所得稅法下,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免稅所得
新稅法下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扣除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兩個公式的主要區別是:①新的計算公式中增加了不征稅收入,扣除的范圍擴大,更加準確的反映應納稅所得額的內容。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 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②新的計算公式中各個扣減項目的順序發生了變化,把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放在了扣除額和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這兩項之前,這樣就真正實現了企業所得稅稅基的準確性,計算方法更為科學,更能保證國家相關經濟、社會、產業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我們的內資企業來講是一個利好消息。
2對內資企業的影響
2.1 有利影響
新稅法統一了稅率、增加了稅前扣除、改進了稅收優惠等等,為內外資企業提供了公平的稅負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新稅法規定內外資企業適用的基準稅率為25%。對內資企業原來的33%的稅率而言,降低了8個百分點,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盈利空間,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財政部會計司于2009年7月23日發布了《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通過對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進行綜合分析,觀察出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以下顯著特征: 一是上市公司2008年增收不增利;二是上市公司存貨、固定資產和銀行貸款等資產減值損失巨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三是新稅法實施對上市公司業績貢獻顯著;四是商業銀行貸款增幅較大,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五是我國虛擬經濟規模較小尚未成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提升。其中第三個特征明確地指出了新稅法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非常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新稅法的實施對內資企業的有利影響。在分析新稅法的實施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時,報告統計了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實現的利潤總額為11 124.88億元,同比減少了3 122.49億元,降幅為21.92%。實際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為2346.37億元,同比減少了1 281.02億元,降幅達35.32%。實際負擔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1.09%,比2007年的25.79%下降了4.7個百分點,企業的實際所得稅負明顯下降。2008年凈利潤降幅17.34%,低于利潤總額21.92%,降幅達4.58個百分點。以上分析表明,新稅法改革明顯減輕了上市公司負擔,較大幅度提升了上市公司業績。另外新稅法對小型微利企業和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20%的優惠稅率,這將會鼓舞一些民營創業者的熱情,有利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②稅收優惠政策的變化也對我國內資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有利的一面。新稅法規定: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相比而言新稅法更為合理和科學,在新稅法下建立了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格局,這樣便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對于我國的內資企業而言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③新稅法有助于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研發體系。新稅法第三十條規定:“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在新的稅收政策下,企業就會加大對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從而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我國內資企業長遠的發展,提高我國內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新稅法還有專門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一系列優惠措施,有利于我國內資企業的發展。
新稅法下還有許多對內資企業而言有利的改革,如關于扣除限額的許多規定政策都放寬了,例如:工資薪金支出的扣除,新稅法第34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相比原稅法下要計算計稅工資扣除標準的規定,增加了企業稅前扣除額,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福利水平;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福利費的計稅基數以新稅法下的計稅工資為標準計提,其中,教育經費的計提比例由原來的1.5%提高到現在的2.5%;新稅法第53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相比原稅法,新稅法下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扣除額增加。新稅法下這樣對于內資企業有利得規定還有許多,不再一一枚舉。
2.2不利影響
①新稅法下優惠政策相比原稅法減少了,減免稅的政策基本取消了,這對原來享受減免稅政策的一些內資企業而言是非常不利的。②新稅法改革區別于以往稅法不同的一點是,新稅法增加了反避稅的條款,在新稅法中明確規定了反避稅的條款,這使得企業的避稅空間縮小,使企業的避稅難度進一步加大。③新稅法下有關扣除限額改革的政策都放寬了,除了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新稅法第43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0.5%。即在新稅法下業務招待費最多只能扣除發生額的60%,而不像原稅法下,符合規定可以全額扣除。
3結 語
新稅法給一直處于不公平狀態中的內資企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新稅法的實施使內資企業的稅前扣除總額增加,應納稅額降低,直接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了企業的凈利潤,有利于提升內資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有利于提高內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內資企業長遠地發展。但我們也應看到面對新稅法,面對巨大的發展前景,內資企業在經營理念、資金設備、內部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許多薄弱的環節,這就需要內資企業加快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潘長風.新企業所得說法對福建經濟的影響[J].福建論壇.2009,(1).
[2] 姜鑫.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的影響[J].經濟與法.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