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儉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該文件還進一步明確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主要形式的頂崗實習問題是值得我們重視和探討的。
高職生頂崗實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就業,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學校也遇到一系列的難題。如何迎接機遇和挑戰,實現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突破,是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高職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專業不對口的問題通過對應屆畢業生的抽樣調查,我們了解到高職生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率為87%,其中有就業意向的占52%。產生專業不對口問題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臨近畢業很多學生更多考慮的是就業問題,盡管學校聯系了足夠的與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但是由于實習單位沒有用人意向或用人需求遠遠低于參加實習的學生人數,在就業壓力面前,學生當然不愿意去,而自己聯系的實習崗位往往不能做到專業對口;二是部分學生本身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更不想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在同樣的就業壓力下,也不會選擇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
實習學生管理的問題大部分專業實習單位分散,實習學生管理難度較大。學生分散在很多單位,實習單位存在人少、點多、面廣的問題;有的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且在實習過程中有變換單位的情況,給學校的統一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頂崗實習質量保證的問題有的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技術含量不高,且在同一崗位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較大,學生難以學到真正需要的專業技能;有的企業對簽訂實習協議、就業協議存有疑慮,某些外資企業由于管理的原因無法簽訂實習協議,導致學生不能安心放心地從事頂崗實習工作。
頂崗實習與學生畢業設計相矛盾的問題首先是內容上的矛盾,部分學生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題目的關聯度不大,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感到壓力大。其次是時間上的矛盾,學校要求學生與指導教師每周聯系,溝通畢業設計(論文)進展情況,但是教師上班時,學生也在實習單位上班,晚上或周末的時間由于不計算工作量,指導教師不愿意加班指導學生。不得已,學生只好頻繁地請假,回校與指導教師見面接受畢業設計指導,這會引起企業的極度不滿,同時也會影響學生頂崗實習的效果。
完善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對策
(一)多途徑拓展頂崗實習基地,夯實工學結合教育基礎
以社會服務為紐帶,拓展校外頂崗實習崗位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崗位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頂崗實習教學質量,影響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學校應高度重視校外頂崗實習基地的建設,有計劃地加強與學校專業相關的,有一定規模、生產技術較先進、管理嚴格、經營規范、社會聲譽好的企業的聯系,將其作為重點合作對象,了解其技術及培訓需求,通過有計劃地派出專業骨干教師主動參與技術開發研究或“送教上門”為企業開展各類員工培訓等途徑,增加企業對學校的深入了解,拓寬學生實習渠道。
以地方商會、協會為依托,開發頂崗實習崗位群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與單個企業合作的模式已遠遠無法滿足學校的要求,必須創新思路,積極走與地方商會、協會合作之路,大面積拓展頂崗實習崗位。要形成“成片開發”實習基地群的良好局面。以地方商會、協會為依托,成片開發頂崗實習崗位群,可以同時解決多個專業的頂崗實習難題,且便于實習管理,可有效地推動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實施。
以場地引資源,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頂崗實訓基地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實現學生頂崗實習的途徑之一,是對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不足的重要補充。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及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建立一批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使在校的學生真正體驗頂崗實習。這種“以場地引資源”的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方法,打破了部門、行業的界限,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可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生產與實訓一體化的作用。在生產性實訓教學中,學生真正在生產一線頂崗,可感受企業的生產環境,經受實際生產復雜情況的鍛煉;可把企業生產線引入學校,變消耗性實習為生產性實習,有效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強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節省企業對場地的投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互助互利、雙贏共進。
(二)加強頂崗實習的教育管理,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實效
重視頂崗實習前的教育和學習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必須結合實習生工作崗位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細致的頂崗實習前教育和培訓學習,提高學生對企業和崗位的認識。學院在加強頂崗實習前教育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三方面的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責任、義務和權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所具備的雙重身份,即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或稱實習員工)。為此,必須接受企業與學校的雙重管理,并要求學生學習相關企業管理制度及勞動法等有關知識,使其對實習企業和自己的工作崗位有較清醒的認識,縮短適應期。
加強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頂崗實習是一門重要的綜合實踐課程,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為保證高職生頂崗實習的順利、有序進行,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必須構建規范的頂崗實習管理體系,制定并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不斷改進頂崗實習管理方法。只有從頂崗實習指導到學生實習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都由校企共同組織實施,才能保障頂崗實習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應組建校院二級、校企“雙元”的頂崗實習管理機構,成立實訓管理中心,由專人負責全校的頂崗實習管理;各二級學院應成立頂崗實習指導小組;校院二級督導機構應設專人加強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監控。學校要廣泛征求合作企業的意見,校企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各專業應充分聽取企業建議,根據專業技能訓練及就業導向等要求制定并完善頂崗實習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大綱。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指導應實行“雙導師制”,明確企業兼職指導教師與學校指導教師各自的責任。針對頂崗實習學生分散的實際情況,除保證每個實習學生都有企業指導教師之外,各學院應安排足夠的校內教師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指導,學校指導教師一方面要定期進行現場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企業指導教師的溝通,并應積極運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網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為學生輔導答疑。學生在實習期間須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實習情況,并定期寫出實習總結或心得。學校督導辦公室等部門要加強對頂崗實習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時收集企業、學生、教師的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不斷總結經驗,形成能夠持續改進的頂崗實習教學管理機制,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提高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生的畢業設計和答辯是對高職生在校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不僅是一次專業技能的實踐,更是一次對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水平和能力的綜合性檢驗。畢業設計和答辯是高職生畢業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使高職畢業生將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密切結合起來,以頂崗實習作為知識、技能綜合運用平臺,做到真題真做,實現真正的理論聯系實際,有效地進行畢業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結合學生畢業前的頂崗實習進行畢業設計改革。畢業設計題目大部分可由學生頂崗實習單位提出,應主要針對企業在生產、科研、管理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盡量使學生的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讓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實踐與技術攻關,并跟蹤最新理論、技術、工藝、流程的發展。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應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各個生產環節的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應用能力,還可以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為學生就業的雙向選擇奠定基礎。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還能夠孕育出有較高實用價值和創新價值的技術成果,達到節約生產成本、改進產品性能、延長產品壽命等目的,是推進工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張玉臣.第三年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教研版),2006,(6).
[2]譚輝平,等.做實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推進工學結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8,(1).
[3]張紹明,等.校外實習基地與實習管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9).
作者簡介:
李儉(1978—),男,黑龍江林口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研究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