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吳 桐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不是學校或企業單方面努力所能解決的,要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的貢獻度,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徑,學校與企業要密切合作,實現在高深層次上的聯合。
旅游企業選用人才面臨的問題
對員工的企業文化理念、敬業態度進行不斷激勵和有效管理是現代管理類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企業用人的過程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旅游企業在錄用人員時形成了一套唯企業化的標準,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之間尚未建立必然的聯系,存在以下問題。
沒有建立明確的用人的評價和待遇標準,對員工的激勵考慮不夠在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已經成為學生接受學校考核、學校接受上級考核的標準之一,很多院校走“雙證”并軌的培養道路,但卻無可奈何地發現,某些職業資格證書根本不具備社會認可度,企業并沒有建立明確的持證用人的待遇標準,對“雙證”的認可不夠,“雙證”并軌的培養模式不能成為激勵學生在校學習的有效途徑。旅游企業因員工數量要求較大,加上部分崗位對技術的要求不高,對文化知識的要求不深,所以各級各類畢業生不能得到企業合理的任用和培養,影響到學生的在校學習和進入企業后的正常發展。
旅游企業員工隊伍流動性大,繼續培訓和教育得不到保證,對高職畢業生的吸引力不夠旅游企業普遍存在員工的高流動性,員工隊伍很不穩定。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導致旅游企業對員工數量要求增加,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致使企業不能投入更多的勞動力成本,只能降低員工準入門檻,企業的不規范運作導致競爭性弱,不注重員工高水平、高層次的在崗培訓,企業的不良運作導致利潤率下降,員工薪酬不高,員工因得不到培養和重用只能頻繁流動。其中,企業降低員工準入門檻和企業員工流動頻繁直接造成高職院校畢業生不屑于到旅游企業就業,導致旅游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降低。因此,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效能得不到保障,對社會的貢獻度不高。
旅游企業產品無統一標準,無專利性,操作缺乏規范旅游產業是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嚴格意義上說旅游企業尚未形成嚴密的行業運作規范,一些企業難免會陷入唯利是圖的短期行為怪圈中,無法靠產品開發形成優勢。一個不規范運作的企業自然無法傳授給員工正確的行業規范,不能按科學的企業經營理念培養和提升員工的水平。其結果則無法挖掘員工的潛力并發揮其特長,不能很好地吸引高校畢業生,致使旅游企業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
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困惑
與旅游企業在選用人才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相比,各級各類旅游類院校或旅游專業比較重視人才培養的社會效能,強化學生行業職業技能訓練,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但由于職業教育面臨學校教育管理、社會需要和學生期望值之間的錯位,致使人才培養工作同樣陷入困境。
社會與家長對高職人才培養和就業的定位與期望不夠理智很多家長對高職教育的要求與高職教育的規律相悖。與有長足發展的傳統專業相比,人們對師范教育本科、研究生畢業后到小學當教師已不感到奇怪;但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到星級酒店做領班,從事服務行業,人們則會懷疑學校培養的質量。家長要求學校豐富學科教育的內容,加大知識教學的力度,而高職教育更多地關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技能素質培養及人文素質的提高,關注學生就業后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
社會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效能認識不明確以在旅游相關企業就業的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為研究對象,我們發現,很多旅游企業并未建立起畢業生的學歷、職業資格證書與薪酬、晉升之間的必然聯系。因此,就目前狀況而言,一些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專業由于無所適從而無法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學校教育效果的隱性化和長遠性管理類專業的高職畢業生進入企業,初期表現出的工作效率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從業經驗、工作態度和個人綜合素質,而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無緊密的正相關性,因而使得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人才培養產生了弱依賴性。但從長遠考慮,高職、中職的畢業生與未經歷過學校培養的社會聘用人員相比,在未來職業潛能的發揮上是有明顯差別的。
校企雙方人才培養與需求的愿景
在對旅游企業人才需求和學校培養現狀的分析中不難看出,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問題上既存在著無奈,也存在著巨大的人才需求和迫切的相互溝通的需要。
旅游業迫切需要懂業務、有技術、高素質的一線旅游專業人才旅游業是新興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是滿足和提高人們高級需求的產業,在未來依然會有長足的發展,因此,擺在旅游企業眼前的問題是實現更高、更強的目標。旅游院校要高度認識行業對人才的需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人才,要充分認識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與人才標準,為旅游業輸送合格的優秀人才。
旅游企業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高超的操作技能管理類行業尤其是一線工作領域,對員工技術水平和知識深度無嚴格限定,而對員工的工作經驗和敬業態度等人文素質要求很高。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將企業的理念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積極營造企業需要的育人環境,以培養出切合企業需要的人才為宗旨。
旅游教育強烈呼喚旅游行業規范學校教育注重以正面和積極的方式教導學生,培養學生熱愛專業、養成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培養對企業的誠信。學校培養的學生最終要走上社會,進入企業。企業的價值理念不能與學校教育相悖,形成“凡是教師的話都不能聽,凡是書本上的都不可信”的局面。這需要學校與企業進行多種層面的合作交流,更需要企業志存高遠,以規范和科學的經營管理理念培育員工,從本質上提高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旅游教育要求旅游企業明確制定教育層次與薪酬及晉升掛鉤的標準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典型的人才依賴性,如果能夠形成良性的用人機制,則企業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建立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與薪酬、晉升掛鉤的明確的等級標準,無疑會從正面引導社會明確認知教育培養、學歷層次與工作勝任度之間的關系,為各級各類教育明確辦學定位產生推動作用。
校企合作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的措施
高職院校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密切培養與使用的關系,實行校企合作,是妥善解決企業用人與學校育人之間的問題的關鍵。
(一)建立以社會、企業、學校專業人員為主體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和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建立廣泛而深入的調研機制,主動適應按需培養人才的形勢學校要關注市場需求對專業人才需求變化的情況,主動適應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撰寫調研報告,進行可行性論證,按需設置和調整專業。要經常開展有企業資質較深、業務嫻熟和理論功底深厚的專業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參與的課程開發和建設研討會,以企業對人才實際需要的素質、能力、技能為著眼點,加以研討和解析,并固化成專業所需開設的課程和教學內容。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學校教育中學生學業的考核標準,克服高職教育普遍存在的課程設置學科色彩濃厚的弊端。
成立專家委員會,為專業發展導航要根據專業建設方向,組建由行業專家、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教育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有效發揮專家委員會對專業發展的調控、開發旅游業職業能力標準等的作用。要確立以優良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正確的組織意識和服務意識、較強的服務能力與管理能力為培養目標,鍛造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靈魂。要切準行業未來發展需要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體系,移植現代企業文化,完善和充實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形成貼近行業需要的高職特色教學體系。
組建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形成人才培養的合力要根據旅游相關專業的辦學特點,聘請旅游企事業單位領導、經驗豐富的旅游企業管理者、教育與職業教育專家和學者組建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要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專家共同探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制定與修改,進行教學研討,開設專題講座,參與課堂教學與實習指導等教學環節。要利用旅游企業到校招聘、選人的機會,組織校內專兼職教師進行座談交流,征求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意見,采取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使學校的教學與用人單位的需要緊緊聯系在一起。
(二)與旅游企業深度合作,實現針對性培養,健全實踐教學管理體制
據分析,各級各類旅游教育面臨20年不變的尷尬:(1)專業認知不夠,行業持久對口就業率低;(2)旅游專門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3)旅游專業畢業生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因此,必須進行旅游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
探討與旅游企業的深度合作,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進程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慮專業發展的持續性、教師繼續教育及學生對口就業的必要性,遴選3~5家旅游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借鑒利用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形成資源共享,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過程管理研究,加強與企業雙向交流,移植現代企業文化,使教學內容貼近實踐前沿。為了使教學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可派出專業教師到酒店、旅行社、景區景點學習調研,開發和開辟校企深度合作領域。專業教師應利用指導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與實習單位的各級管理人員座談交流,調查了解旅游企業的從業需要,篩選、提煉信息,將體現先進企業文化的創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質要求、服務標準等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要精選優秀旅游企業的典型案例、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員工培訓等內容直接用于課堂講授,使學生置身于企業文化氛圍中。可定期邀請有經驗的企業人員和行業知名管理者來學校做專題報告,了解企業對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及時修訂、補充、完善教學內容,使教學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堅持工學結合,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性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突出特征。要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性。要針對旅游企業的用人要求,不斷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職業理念,練就職業技能。要根據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修訂教學計劃,制定實訓課程教學大綱,完善實訓報告和實習實訓管理制度,推進實習基地建設,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力度,調整、充實專業師資隊伍,促進教學與旅游行業實際的結合。要根據學制特點、學生特點、專業特點及區域經濟特點,優化學生管理模式,指導學生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要將追求人類精神文明的大學文化與不斷創新、求真務實的企業文化相結合,形成濃郁的專業氛圍,創造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育人環境。
校企聯動培育人才,輻射帶動旅游業規范發展一方面,高職高專教育直接為企業培養一線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人才規格與素質要求能否滿足企業需要,是檢驗高職教育成敗的關鍵。另一方面,在旅游產業不發達地區,學校能否以教學、科研的成果反哺和帶動地區產業發展,是檢驗高職教育成效的另一個標準。師資隊伍的高層次、高水平是行業發展的發動機,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研究的成果可以推動旅游行業規范化發展。因此,應通過開發校企橫向課題及加強課題研究,推動旅游企業發展與學校辦學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邱美云.中國旅游教育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3,(特刊).
[2]吳國清.旅游人才培養與高等旅游教育的職業化發展[J].旅游學刊,2003,(特刊).
[3]何佳梅.中國旅游高等教育芻議[J].旅游學刊,2008,(1).
[4]王晨光.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兩個重要命題的思辨[J].旅游學刊,2008,(3).
作者簡介:
王虹(1969—),女,安徽當涂人,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地理、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與科研。
吳桐(1981—),男,安徽馬鞍山人,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系旅游教研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