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是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實踐性較強,綜合知識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只有綜合分析該課程的課程定位、學生學習情況、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才能培養出理論知識“必需、夠用”,并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課程分析
地位與作用《公共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在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1培養模式下,安排在高職二年級下學期和成人高職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是在《室內設計原理》、《民用住宅建筑裝飾設計》、《裝飾構造》等課程的基礎上,主要講授公共建筑裝飾設計內容、分類、風格特點、設計要求、設計規范、設計發展現狀等內容。該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并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后續課程學習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實施模塊教學法,將該課程分為六個模塊:旅游賓館空間設計、娛樂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各個模塊的具體內容、要求、特點和設計原則,并牢牢掌握該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操作技能。(2)技能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公共建筑室內空間設計、材料應用、施工管理等綜合能力,以及熟練掌握CAD、3DMax、PS等設計軟件的能力。(3)德育目標。依照現行建筑裝飾設計規范、施工管理規范、建筑裝飾行業工作崗位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刻苦、積極進取的工作精神和職業道德。
教學重點與難點(1)設計元素。本課程最大的重點與難點是如何提取設計元素,利用設計元素統一空間風格,豐富空間層次,營造空間氛圍。(2)使用功能。公共建筑空間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因此,將設計元素結合使用功能合理巧妙地應用在各空間中,是該課程前期方案設計階段需要攻克的難關。(3)空間設計。公共建筑空間將面對不同的使用者,因此,對空間設計的要求很高,如完備的消防設施、暖通氣流循環系統等。(4)燈光設計。公共建筑空間的采光相對室內設計更為復雜,在滿足照明需求的同時,還需依據公共空間區分的要求完成燈光設計,突出空間藝術氛圍,引起使用者的共鳴。(5)施工工藝。建筑裝飾作品是通過具體翔實的施工圖,用建筑材料完成和體現的。不同材料將有不同的施工工藝,而施工工藝以圖紙為依據,因此,準確繪制施工圖紙尤為重要。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群體性分析首先,普通高職與成人高職的學生層次不同。普通高職生文化知識基礎相對較好,而成人高職生文化課基礎較弱。兩者都有一個共性,即學習惰性較強。其次,學生的學習惰性較強,因此,不能主動學習課程的相關知識,對已學課程知識掌握不牢固。再次,高職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學校后,對高校的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從而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上課睡覺、玩手機、看小說等不良現象較為普遍。此外,高職院校自身管理模式、學院地域環境等綜合因素,往往也會影響學生對施工工藝、軟件技能等的掌握。
層次性分析學生由于學習習慣,智力因素,學習能動性,專業基礎如素描、色彩、室內設計原理、民用住宅建筑裝飾設計等不同,存在著很大差異。
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
(一)整體教學思路
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藝術是感性的,體現為學生個體的藝術修養、審美觀念、綜合藝術知識等。而技術是理性的、科學的,需要依照相關的規范。因此,應改變以往“填鴨式”、“滿堂貫”的傳統方法,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倡導情境模式下的快樂教學。
(二)具體教學方法
從該課程的具體特點出發,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圖片示意法、現場講解法、舉例法和實踐指導法等教學方法。
圖片示意法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課件豐富、直觀的圖像信息,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可以改變以往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
現場教學法與舉例法充分利用各種校內實訓基地,現場講解公共建筑空間各個界面的設計要求,以及消防、暖通、材料應用、施工工藝等內容,使學生親身體驗,直觀感受,從而掌握相關的公共建筑裝飾設計要求。
實踐指導法該課程實踐性較強。通過機房實訓,及教師一對一的指導,學生可以實際動手完成一整套施工設計方案圖紙,提高全局考慮問題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
該課程的最后成果以完整的設計圖紙文本呈現。總評成績為平時學習成績與課程設計成績的總和。平時學習成績包括出勤和初稿作業。課程設計成績包括:設計概念、設計說明,平面方案圖紙設計的合理性、完整性、美觀性,立體圖繪制的規范性、工整性、美觀性,效果圖和整套圖紙文本制作的規范性、美觀性等內容。該考核方式能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該考核體系可提高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一方面特別注意平時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注重實踐操作環節和最后作業的質量。從學期總評成績來看,合格率、優良率明顯提高。
取得的成績
經過5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08年,學院參加了全國土建類高職高專畢業設計作品比賽,選送的作品獲得了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三個優秀獎;在浙江高等學校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室內裝飾設計員競賽中,獲得兩個三等獎。由于學生應用能力強、素質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畢業生就業率較高。走向社會后,學生能快速適應市場的需要,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學生頂崗實習的反饋信息、畢業設計成果及各種競賽取得的成績,在不同程度上檢驗了《公共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教學,同時也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公共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作為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只有對該課程的課程定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教學方法等方面認真分析,才能真正實現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備“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以及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就業及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許華春.民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
[2]許海峰,陳星.高校學生假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優勢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8,(1).
[3]唐曉蓮.《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8,(1).
作者簡介:
許海峰(1980—),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與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