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提高中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新時期中職學校面臨的共性問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內容之一。中職德育工作細微化是在繼承傳統德育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多方位、多層面重新審視中職德育現狀而進行的德育工作創新與探索。
一、當前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生升學競爭也呈現出社會化傾向。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后進生。進入職校后,由于過多的消極學習體驗、社會偏見、課程內容的多樣和枯燥,學生普遍存在厭學傾向和不良心理狀態。面對后進生和問題生,教師往往會束手無策,導致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威信下降,班級管理失控,德育工作無效。另一方面,學校行政疲于應付個別學生教育和處理,無法安心從事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布置和創新研究,嚴重影響了職業學校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對德育工作細微化的認識
德育工作細微化就是教師必須因人而異、因情而變,融入學生心靈,多樣、深入細致地開展德育。細微化強調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著眼,注重細節行為,以小見大、知微見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講求實效;弄清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道德體悟,引起學生關注和同感,進而讓其接受、內化,促使其生成真正的道德行為。
三、中職德育工作細微化的實踐
以生為本的細微化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從小事抓起、從身邊事做起,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為指導,春風化雨般地融入學生的心靈世界。
1觀察細小的道德現實
觀察學生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及其細節,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中職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道德教育背景。當學生走進校園時,教師要了解其身后的成人社會,了解家長的道德水準和道德教育能力,從而初步判定學生已有的道德水準。了解情況后,班主任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情緒疏導和心理輔導,初步改變他們的不良行為。
2投入細膩的道德情感
德育工作細微化的核心內涵在于教師細膩的道德情感。“真心愛學生”是教師發自內心對學生心靈健康的關注。例如,面對后進生和問題生,教師要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現實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他們逐漸改變的過程中,教師要為他們的點滴進步感到高興,不斷鼓勵他們。
3注重細節的道德規范
“率先垂范”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只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落到實處才能得到體現。學生身邊的成年人,是學生借以觀照社會道德標準和社會道德行為的參照物。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的小節,直接影響或誘導著學生的具體行為。部分教師在長期艱難的德育工作中慢慢失去了耐心,經常對學生漫罵、諷刺,甚至體罰,都影響著學生對教師的看法和態度。不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視師生禮儀,衣衫不整或過度前衛,語言粗俗,行為失范,都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整體效果。因此,無論多么正確無誤、美妙動人的言辭和理論,都經不起不良“細節”行為的消蝕和詆毀。
4提供細密的道德選擇
正確、簡單的道德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但往往面對實際的道德情境,學生就迷失了自我,失去正確選擇的能力。作為班主任和教師,不僅要細致入微地去發現學生心靈中的矛盾沖突,耐心細致地調動各方面積極力量去引導和幫助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還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嘗試判斷、體驗積極的道德情感。有些教師教育學生時,多采用單刀直入法,以說教為主,并輔之于威脅、警告等話語。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教師不妨嘗試帶領學生去問題發生的現場,弄清事情的來由,明確是非曲直,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輔以道理闡述,使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主體,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選擇,使學生能從心靈深處體驗道德情感,提高道德選擇的能力。
5探索細微的道德方法
社會生活多元化、學生發展個性化、成長問題多類化必然要求德育工作方法多樣化、細微化。繼承發揚傳統德育工作的優勢,探索現實社會發展中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中職德育工作的必然趨勢。當前,網絡道德文化的缺失、不良影視文化和外來極端思潮等都直接影響著校園德育文化的建設。所以,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職校學生的生活現狀,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綜合觀察學生的生活細節,仔細推敲每個學生,對癥下藥,做到“穩、準、巧”,體現出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具體性和靈活性。
中職德育工作細微化是對當前中職德育工作的重新認知和領悟。在以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過程中,職業教育工作者始終要堅持“以德立人”。德育工作細微化可以改變以往中職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簡單化的現象,促使其轉向體驗化、具體化和多樣化,從而促進學校德育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