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晶
摘要:近幾十年來手風琴發展理念出現了多元化思路,經過從娛樂到嚴肅的過渡,已具有了雙重藝術屬性。本文對手風琴音樂的二度創造——手風琴的演奏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手風琴 演奏 雙重藝術
中圖分類號:J62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1-
一、演奏形式
(一)作為伴奏樂器
手風琴自從產生之日起直至今日,伴奏一直是它的一種重要演奏形式。特別是在它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并得到人們重視之前則主要是用來伴奏的。它作為伴奏樂器的身影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西歐和拉美,手風琴從產生就伴隨著為舞曲的伴奏。如在探戈舞曲《化妝舞》中的伴奏。另外在波爾卡舞、華爾茲舞、幾種拉丁舞像恰恰舞、倫巴、桑巴、帕索斗步舞和爵士舞中,都常常用手風琴來表現其舞蹈性。手風琴也經常作為伴奏樂器出現在群眾性的音樂生活中。比如,在一些群眾性的歌詠比賽中,手風琴是很合適的伴奏樂器。另外,手風琴還經常被用于流行音樂歌曲的伴奏。如在搖滾音樂中,鼎鼎有名的甲克蟲樂隊、比利?喬、尼爾戴爾蒙德。滾石樂隊愛默生、LakePalmer、杰米?懷伯。海灘南孩樂隊,現代民謠王子鮑伯?達萊和其他一些知名藝術家都曾用手風琴為他們的錄音或舞臺演唱伴奏。
(二)作為獨奏樂器
二次大戰左右,手風琴的獨奏演奏形式開始占主要地位。隨著樂器性能的完善、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在演奏技法方面也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和嘗試,如在柴金的《b小調奏鳴曲》中就大量挖掘了手風琴的演奏技巧。如三度、四度、六度、八度的各種音階和半音階進行等等,使手風琴演奏技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作曲家們極富藝術性的獨奏作品的創作,也為手風琴成為舞臺上的主角提供了條件。在作品創作方面,一些著名音樂家開始專門為手風琴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例如,1943年俄羅斯作曲家柴金創作的獨奏曲《b小調奏鳴曲》和《音樂會組曲》。
手風琴作為獨奏樂器登上舞臺,是其從配角到主角轉變的一大突破,從此手風琴就不僅僅作為配角—伴奏,同時也為介入室內樂和管弦樂隊打下了基礎,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功能演變——室內樂
手風琴來源于民間,它的問世,與其所處的歐洲歷史時期社會人文環境有必然的聯系。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都是人們為從一種落后、封閉的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浪漫主義思想。音樂走出了宮廷,來到了民間,成為了廣大平民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娛樂形式。手風琴作為一種音量大,攜帶方便且表現力豐富的和聲樂器,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應運而生。早期的手風琴室內樂,主要是表現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間歌舞音樂,在歐洲的德國、芬蘭、丹麥以及保加利亞、羅馬利亞等國,都有手風琴與其本國的民間樂器重奏的表演形式,演奏的內容均是鄉村民俗的歌舞,帶有強烈的娛樂性和隨意性,表現了當地文化傳統的風格和本民族的性格。
我國早期的手風琴室內樂形式,主要是手風琴的重奏與合奏為主。近年來,隨著手風琴音樂多元化發展思想的不斷深化,與多種形式,多種樂器的合作,成為了手風琴音樂的組成部分,涌現出了較多的手風琴與我國民族樂器室內樂音樂作品。如《烏力格爾主題隨想曲——為手風琴與馬頭琴而作》(張新化),《秋壑——手風琴與琵琶》(羅賽芳、鄭靜雅),《洞窟三像——手風琴與民樂》(田明)等。
手風琴室內樂的一般配器形式:通常來看,手風琴室內樂是一個較廣泛的概念。通常指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的、至少包含一部手風琴的小型樂團重奏組。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手風琴往往和其它種類樂器組成各種形式的重奏形式。其中較常見的組合是手風琴與弦樂器的組合。如:手風琴與大提琴,手風琴、大提琴與小提琴;也有手風琴與管樂器的重奏,如:手風琴與單簧管,手風琴與薩克斯等:另外還有手風琴與吉他、打擊樂器與人聲等。在我國和其它一些亞洲國家,由于手風琴室內樂還處于起步階段,配器形式比較簡單,主要是用兩臺或兩臺以上的手風琴組成的重奏。作品也是為兩架手風琴創作的簡單的兩重奏。如《草原輕騎》(李遇秋)《江南好》(黃立凡)。
手風琴在室內樂演奏中的優勢和缺陷:手風琴因為長期以來作為伴奏和重奏樂器,在演奏上具有很強的個性,但手風琴作為室內樂樂器時,對演奏者就有了較高要求。演奏者應聆聽整個重奏的交錯音響,又能從整個音響中聽出自己的聲部并按照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發音,使之適應總音響效果。由于樂器的發音原理,手風琴在演奏中很容易實現音響的響、強、亮。這是它的優點但在室內樂的使用中又存在著危險性。由于一個單線條的旋律能穿透包括最響亮的銅管樂器在內的整個管弦樂隊,所以把它作為重奏和協奏樂器時必須特別小心,因為這種突出的優點也能變成缺點。對于嚴肅音樂來說,它具有與一支雙簧管和一支大管相同性質的性格樂器,但也會像它們那樣,有時會弄巧成拙。一不小心,會使整個樂隊失去平衡。
手風琴室內樂是手風琴音樂藝術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研究手風琴室內樂,就是研究手風琴藝術本身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在德國,手風琴的表演形式已經拓展到了與多種藝術合作的表演形式,甚至是與現代繪畫、現代體育活動(韻律體操等)的協作,手風琴藝術的表演形式不在是封閉、孤立的,她應該有著更多樣、更廣泛、更豐富的表現內容與空間,以及更多可以組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和內涵,展現其無窮的魅力,從而拓展其藝術的環境與境界。
從手風琴作為伴奏樂器、獨奏樂器再到它在室內樂占有一席之地。從角色的轉換可以看出其樂器地位的提高。手風琴的嚴肅性特征己經日益顯露出來,并且它演繹嚴肅音樂的潛力會被更加深入的發掘。
參考文獻:
[1]王茗.傳統手風琴遭遇的尷尬.中國音樂.2007(2).
[2]席玲玲.手風琴室內樂的類型及風格.手風琴園地.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