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曦
[摘要]在高職院校中,應用文寫作是教學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一名高職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更是高技能人才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之一。怎樣才能把應用寫作較好,也是我們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教學 高職 就業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10143-01
“應用寫作”實際上是高職院校為高職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實用課程。但是應用文在高職院校中,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比語文可能還要重要,但是教師教之無味,學生學起來更是無趣。因此,如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突出實踐導向,以實踐訓練為中心組織教學,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成了高職院校應用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應用文寫作課程作為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在經濟、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寫作應用文的需要在每個人工作、生活過程中無處不在。在世界著名高校哈佛大學所印發的《通識教育特別工作組初步報告》中,非常明確地把倫理學、外語、寫作與分析性推理、理性與宗教信仰、美國與世界、科學與技術、文化傳統與文化變遷等課程,列為學生的核心課程。由此可見應用寫作的重要性。
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是為將來畢業就業作準備的,能否掌握必須的應用文寫作技巧和使用方法,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求職、工作、生活將起到極其重要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應用寫作是專業理論、業務水平、思維方式、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體現,而不僅僅是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傳統的寫作教學往往把寫作活動孤立起來,如果教師能運用多元化的理論,把游戲的觀念納入課堂的范疇,寓教于樂,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文字創作的快樂情緒。
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識別和總結每個學生的優勢,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研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當中,審視和分析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自身進行反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總結,使其形成一定的規律性。
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多元智能理論是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納認為每個人至少擁有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
教師應該按照多元智能去設計與組織應用寫作教學活動。也就是說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智能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等不同特點,選擇創設出多樣、適宜、能促進每個學生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每一個學生的多元智能都是依據其自身獨具的智能特點,在一定的活動或情境中表現出來的。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去發展自己的優勢成為專業的人才,而教師則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促進學生特殊才能的發展。而要樹立學生全新的、科學的學習及自我認識觀,則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形式在各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環境下進行,從而全面評價學生的潛能和學業成果。因此,教師必須認真仔細的去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表現,及時做好記錄給出正確的評價。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擬定提綱、改寫文章、錯文改評、精煉標題、等多種手段進行全面的思維訓練。在應用文教學時,應通過寫作實踐這一環節,把學生多元能力調動起來,口腦手并重,語感、思維、表達三位一體。這樣,為以后步入社會、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在應用文寫作中所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闡釋告知學生仿寫的需要,還應該舉例說明讓學生充分了解豐富的人情世故增加社會閱歷。為將來步入社會埋下良好伏筆。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聽說、綜合概括、邏輯思維、寫作能力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體現。實踐證明,學生在應用文寫作教學活動中能看到自己,并對自身的特長和局限有了充分的自我認識的能力,這就為未來的求職路增加了一分自信。
作為承擔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的老師,應該要充分了解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突破陳規,勇于創新。而作為學生也要不斷提高認識,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將應用寫作當作自身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從而把應用寫作課程的學習提到首要日程上來。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三到四年的學習生涯中,除了學習以外,也會參與學校和社會的很多豐富的活動。而不論是學習還是活動,都將會涉及到應用文的寫作。例如:入黨申請書;調查報告、實踐報告;演講比賽;學術論文、報告,參加社團的自我推薦信等等。而教師可以把這些都整合到應用寫作課程教學內容中,這些都是隨時在周圍發生的事情,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實現應用寫作的教學目標。
只要在應用寫作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就可將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通過融入真實生動的案例,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學習甚至是工作場景之中,真正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寫作欲望,有效訓練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
總之,教師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就應當靈活引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按理,注重學生本身只能的培養,使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行之有效的去指導和教育學生,努力是他們今后的職業之路走的更穩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德實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應用寫作》(第2版)2003.7.
[2]H·加登納,智能的結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