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明
福建廈門市教育局日前發出通知,班主任必須在國慶期間到學生家進行家訪。這一規定一出臺就受到極大的關注:有贊成的,當然也有反對的。我覺得這樣的規定于情于法都是合理的。
不少教師對家訪有抵觸情緒,認為家訪只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只要自己能好好工作,上好自己的課,讓學生有好的成績,就對得起家長和學校,也對得起自己拿的那一份工資了。所以,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少有教師真正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家訪。如果某個學生有什么問題需要讓家長知道、需要得到家長的配合的話,也只是一個電話把家長叫到學校來。其實,這是對學校教育的誤解,是對家訪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要性的忽視。
筆者曾經對我們學校和周邊的學校有關家訪的情況做了個統計,結果令人心寒:除了極個別班主任因為班級某個學生調皮搗蛋、或做了什么被班主任認為是壞事、或成績實在是太不象樣而且學習的態度很惡劣,或者打電話通知家長到學校來而沒有來的情況下,才去家訪。我們這里的教育主管部門也發動了千名教師訪萬家的家訪活動,但是卻沒有實效,很多教師甚至懶得理睬。
家訪作為一種常規的工作,被學校、教師漸漸遺忘了,而直接的后果就是學校教育成了封閉的教育,成了只有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不需要家長參與的單向活動。
其實,學校教育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作為學校和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數的提高。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僅憑學校或者教師單方面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需要合力,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而得到家長的有效支持是學校教育得以保持生機和活力的保證。
很多家長都渴望老師能多關心自己的子女,也希望能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盡管很多家長會通過與子女的交談、觀察子女的表現而獲得一定的信息。但這樣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而家長能徹底了解子女的重要途徑就是與老師的交流。作為家長,他們有自己的正常工作,他們不可能常常去學校了解情況;當然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自己沒有必要多操心。
有時候,我們老師真的很努力去關心每一個學生。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一個很嚴酷的事實,那就是有些學生,不管教師如何去教育管理,就是無法學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懲戒權的教師只能無可奈何了。而產生這樣問題的背后,就是沒有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沒有讓家長及時了解情況,也就無法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教育在沒有得到家長的配合的情況下,是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的。
教育需要合力,學校教育需要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和支持。對于這一點,很多教師都認可的。我不是說教師都有惰性,但事實上很多教師都把家訪看作是份外事,特別是需要教師利用工作外的時間去家訪,得到的只有消極的回應。
從教多年,我知道家訪的重要,有很多事情就是在家訪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真正的原因,通過和家長的協商,共同采取措施而得到很好解決,也由此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通過我多年的體會,作為老師來說,不僅僅要在學校里關心、愛護學生,也需要通過及時的家訪,讓家長了解他們的子女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也可以通過家訪使老師更多地掌握學生的情況,從而能與家長加強合作,更好地教育學生。也就是說,家訪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應該讓家訪成為一種制度,成為教師必做的功課。
教育學生沒有時間差,它就在于每天每時之中。作為教師來說,工作確實很繁忙、辛苦,但不管怎樣,利用自己工作之余進行家訪也是必要的。我覺得福建廈門市教育局發出這樣的通知規定沒有什么錯。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它的奉獻性,為教育、為學生的成長,多付出一點,對自己來說沒有什么重大損失;相反,看到學生能在我們老師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