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斌
摘 要:綜合設計型實驗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要求的實驗類型,教育技術專業開設綜合設計實驗是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專業發展的需要。教育技術學科的獨特性賦予綜合設計實驗許多鮮明的特征和要求。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應做好實驗平臺的建設,加強實驗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加強實驗過程的協作和交流,加強實驗過程的指導和評價。
關鍵詞:綜合設計型實驗;教育技術;認識與實踐
一、綜合設計型實驗的內涵
信息技術時代下,推進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成為共識。目前按實驗內容和教學形式,實驗項目設置上主要分為基礎驗證型、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三種層次。綜合設計型實驗建立在傳統基礎實驗基礎上,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要求的實驗類型。從實驗形式上看,綜合設計型實驗是多個設計性實驗的綜合;從實驗過程來看,一般是教師提出實驗選題后,學生(或實驗小組)自行查閱資料,論證實驗題目,確定實驗目的和任務,進而設計實驗方案,并按照方案擬定實驗程序,開展實驗,最后得出創造性的實驗結論或結果;從實驗目的意義來看,綜合設計型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教育技術專業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的思想認識
1.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創新教育應該著眼于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性。綜合設計型實驗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獨立和自主,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有效載體。綜合設計型實驗強調知、情、意、能的高級復合作用,強化實踐動手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綜合設計和多元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同時,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也能促進實驗內容的更新,促進實驗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促進實驗室管理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實驗指導老師個人專業水平的提高,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軟、硬件條件,促進創新教育良性循環發展。
2.新時代大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要求
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具有反叛意識??傮w表現為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敏感而好奇,注重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他們自信、情感豐富,但往往自以為是、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毅力、缺乏團體意識。傳統實驗教學體系實驗任務簡單、實驗步驟與過程趨同,且各學科之間橫向聯系嚴重缺乏。這種實驗教學體系缺乏個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無從談起。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充分迎合了學生的求知和好奇心理,保護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機會。開展實驗項目,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發展,并且提高了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鍛煉了學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3.教育技術學科改革發展的要求
教育技術學科性質獨特,屬于技術學層次的方法論性質的學科(焦建利《論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2005第8期)。教育技術實驗則擔負著鞏固、發展課堂教學,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任務。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進步,教育技術學科實驗正逐步朝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作為重要使命之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承擔著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的任務,轉向綜合設計和應用研究。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設計、技能實訓、畢業設計等形式的綜合設計型實驗是滿足學科教學改革發展、專業發展需要和社會人才需求必然舉措。
4.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提高就業能力的要求
據調查,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主要從事的具體工作依次為計算機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機房電教設備管理,教育技術公共課,專業科教學、網管、軟件設計開發和相關部門的助手翻譯工作(《中國教育》,2008年第1期)。教育技術從業崗位的性質,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備對信息化環境下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以及組織管理和評價的能力。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應用、整合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綜合開發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就業上崗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
二、教育技術專業綜合設計型實驗的特征
教育技術學是一個技術層次和實踐層次上的學科,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的獨特性,為綜合設計實驗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展示出自主開放、文理融合、多層次、綜合化以及創新性等明顯的特征。深刻理解和領會綜合設計型實驗的特征,以便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實踐和指導工作。
1.綜合性
綜合性絕不是已有實驗項目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多種媒體技術的輪番應用。綜合也是整合,強調的是各方面間的聯系、溝通、銜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展示出的是一種新的探索和新的創造。
2.自主性
實驗的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學生可以自主組合實驗研究團隊,自行選擇實驗項目,并根據實際情況管理和安排實驗過程;其次,實驗全過程由學生自主完成,從實驗選題開始,自主查閱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擬定實驗步驟、獨立完成操作記錄實驗數據,最后自行探究實驗結論,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綜合設計型實驗的自主性突破傳統實驗教學時空的限制,學生可根據實驗室情況自主進行實驗。
3.多樣性
現代教育技術為綜合設計實驗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手段,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的多樣性為綜合設計型實驗開展創造了條件。多樣性還體現在實驗項目類型是多樣的。
4.創新性
綜合設計型實驗方案一般無章可尋,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去學習、去探索。綜合設計型實驗旨在恢復一個認識自然、探索科學的研究過程,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創新思維。綜合設計型實驗使學生學會設計、學會研究,提高其從事科學實驗的基本素質和開創性的科研能力,培育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教育技術綜合設計型實驗的實踐探索
1.構建有利于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的平臺
應當把綜合設計型實驗列入實踐教學計劃,提高其在實驗課程項目設置中的比重,并創造條件構建有利于開展綜合設計型實驗的平臺。其一,構建實驗研究的項目環境。院系領導、老師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申報創新科技項目,組隊參加各項競賽項目,通過課題研究和技能競賽帶動綜合設計型實驗的開設,促進良性循環發展;其二,構建綜合設計型實驗研究需要的硬件環境;其三,進一步整合院系教學資源,突出教育技術專業的優勢、特色。圍繞專業方向,開設系列選修課程,為培養學生堅實的學科知識奠定基礎;其四,推進外聯內合工作,加強與國內外一些大公司、企業的合作,建立實踐基地,共建實驗室或開展項目合作,成立專業技術協會,為廣大學生參與設計實驗提供機會創造條件。
2.加強設計實驗過程的組織和管理
綜合設計型實驗涉及實驗小組、實驗對象、指導教師以及實驗儀器設備等要素。加強組織和管理有利于優化配置各實驗資源,調動各方人員的積極性,保障實驗過程順利實施。對此,首先要做好實驗指導教師團隊配備。綜合設計型實驗研究領域寬廣,研究對象多樣,這對指導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組建一支結構合理的實驗教師指導團隊,增強實驗指導能力;其次,綜合設計型實驗中,學生是主角,本著學生自主自愿組隊的原則,教師應考慮不同類型實驗的人員需求,并根據學生的能力及特長,合理搭配人員組建實驗小組,選出實驗小組負責人;第三,實驗指導教師要督促各實驗小組制定實驗進度,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和匯報工作;第四,對實驗室的使用、實驗器材的配置要進行必要的統籌安排,并做好實驗室使用制度的制定及管理。加強實驗安全教育,切實落實實驗基本操作流程,培養嚴謹的實驗作風,杜絕實驗事故發生。
3.加強實驗過程的協作和交流
協作和交流有助于提高實驗參與度,擴大參與面,提高實驗效率,充分發揮各自成員的特長,有效應對各項任務挑戰。協作和交流是實驗的要求,也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體現,實驗指導老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協作和交流的意義與作用,并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聯絡和引薦本學科領域知名學者專家,開展相關課題講座或學術交流,開闊學生科研視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②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手段進行實驗技術與情報資料的交流,開展校外實驗協作活動,提升項目協作、協調合作能力;③協調院系之間、不同專業實驗室之間的關系,促進實驗儀器與實驗資源的共享,促進實驗項目的創設與協作;④加強實驗小組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通過交流和評價來進一步開拓實驗思路,激發深層次的思考,改進后續的探索活動,進而培養和諧向上的實驗氛圍。
4.加強實驗設計過程的指導和評價
設計型實驗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絕非是聽之任之、放任自由的過程,它需要實驗指導老師的全程關注和悉心指導。老師的指導應當貫穿在以下幾個環節:①為實驗小組的實驗選題提供可行性分析。指導教師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根據現有的實驗條件,兼顧個人指導能力和學生的能力水平,制定實驗選題參考方向,以便學生選擇;②協助學生論證所設計的實驗是否符合科學道理,實驗方案設計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③把關實驗過程。教師應當根據實驗進程給予適時和適當的指導,幫助實驗小組把握實驗時機,捕捉實驗現象,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實驗方法來分析和處理數據,提高實驗的效率。
對實驗結果及其過程進行評價也是指導教師的職責所在。評價能提升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認清實驗的得失,發現各自的長處與不足。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實驗改進或方案調整的意見,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 勇,徐 斌.教育技術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探討.華東論文網,2008-6-28.
[2] 胡仁杰.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綜合性實踐環境.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6).
[3] 孫晶華.加強教育技術專業實驗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長春大學學報,2006,(6).
[4] 任來寶.教育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電化教育研究,2000,(11).
[5] 周海濤,董有爾,陳寶明,楊保東.設計性物理實驗的探索與實踐.實驗室科學,2005,(5).
[6] 周躍良,舒慧東,等.以工作能力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現代教育技術,2007,(12).
[7] 徐紅彩.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就業: 現狀、問題與建議.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網,2007.
[8] 李 鳴.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實驗室科學,2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