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勤
新課標提倡“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發展性教學思想,主張問題式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互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合作者。很明顯,探究式教學日趨重視,并成為課堂教學主要方式,它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表現更為突出。
一、探究式教學對問題意識的要求
各地探究教學的教學模式雖然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設定問題情景,提出問題;②分析問題,對問題提出質疑、假設;③設計解決問題過程,進行推理驗證;④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因此可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只有把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才能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探究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數學教學中,涉及到的很多概念、性質、公理、定理、公式等都較適宜于學生探究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發掘和創新,把問題融入恰當的數學情景中,不斷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根據學生心理認知規律,創設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1)問題要問在有疑之處。“疑”是引導思維、啟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促使學生心理活動進入更高的境界,引起學生注意力和情感態度及時變更并重新組成認知行為,促使學生對問題更細致、更深入思考,尋找方法,得出結論,總結規律。學生問題得到解決,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此時設疑,增加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2)問題的難易要適度。問題的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設置學生通過周密思考基本能夠解答的問題。如果設置了學生可望不可及的問題,就會使學生產生放棄心理,容易打消其學習和探究的信心。
(3)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啟發性和誘導性。創設具有激趣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在課堂接受數學知識的過程成為一個滿足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欲望需要的過程。有質疑的問題,不一定都有啟發性,有些問題雖然使學生產生疑問,但與學生現有認識水平距離很遠,這些問題只能對學生啟而不發,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適合學生心理需求,盡可能地能在學生現有能力下得以解決,與學生發生共鳴,使學生感興趣。
(4)要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探究教學要求建立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回答問題,充分展示每個學生對問題的見解,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探究教學的課堂,教師以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欣賞者的身份在學生的面前出現。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寬松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要遵循教學原則,把握教學過程,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1)精心設疑,激發興趣。探究教學中,學習內容往往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積極思維。但是問題的設置必須選擇真正使學生困惑的、適合本節內容特點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使學生愿學、樂學,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學生興趣油然而生,進而發現錯誤原因。
(2)啟發誘導,以問代答。在探究教學中主張盡量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讓學生總結結論,開闊學生思維。在學生發現問題時,通過設計中間臺階,讓學生順勢獨立完成,找出問題答案。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證明“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中線的2倍”這個題,可以引導學生將圖形的一部分進行180°旋轉或延長一倍中線。讓學生發現問題,找出對應關系,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還可順勢利導,總結作輔助線的方法:遇到圖有中線,只須將其一倍延。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應用類比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只要注重學生發展,尊重科學的認識規律,善于觀察總結,就一定能夠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方法來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課程與教學論.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盛建武.新課程教學問題解決實踐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