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英 鄭云宏
摘要:我們對學生的一切教育工作,實際上都為促進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與實踐,能夠經常地進行自我總結、自我批評、自我剖析、自我完善,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使人們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大學是一個人受教育的重要階段,其自我教育至關重要。本文試圖從當代大學生自我教育條件及面臨的問題出發,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自我教育;必要性;特點;途徑
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擺在我們教育者面前的課題。
一、正確理解自我教育的內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大學生進人大學接受教育,他們是一群完整的人、豐富的人和全面的人,是具有能動能力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個體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要求和自我發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對自我提出任務,在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以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為前提,通過主客體的分化,把自身作為教育對象,以社會主義教育規范和主體的自身發展的需要為客體,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內化、自我控制等過程,有意識地改造和提高大學生個體認識的主體性,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素質,使大學生自己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的一種高度內省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自我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成長過程中自身發展的需要。
這種需要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正因為人有了思想意識和精神世界,產生了精神需求。這種需求,是個體進取的動力系統,是個性思想道德發展和素質培養的力量源泉。思想道德正是從精神方面滿足人的需要的,而且對主體的內在精神世界有很高的要求。教育不僅是培養完善品德、塑造人格的過程,而且必須是不斷滿足需要、激發人不斷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肯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大學生的一種自覺自愿的活動,有利于解決大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目標與手段、科技與人文,物質與精神、自我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身心需求平衡和追求人格的更高境界,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2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正處于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一個信息社會的時代,一個經濟、文化和道德轉型的時代,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使得生產由集中走向分散,參與生產過程中的人際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各種社會要素在更大范圍內以更快的速度重新進行組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一方面要求人們遵循市場經濟的價值體系,即自由、平等、效率、競爭、開放、理性,它能促進人們形成積極向上,開拓奮進的人生觀,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世俗化,功利化傾向可能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思想相互激蕩、沖突,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影響和沖擊,青年學生面對空前擴大的學習、生活和思考空間,要有效地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守住操守,不被復雜所迷,不為誘因所動,其前提就是把握好自己,這就要借助自我教育,正確的自我教育有利于青年學生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對復雜問題有自我調控能力,自覺抵制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自覺繼承優良傳統和吸取新思想。
3現代教育觀念的需要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信息社會的到來,一次性的學習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教育現已成為每個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終生教育不僅表現在科學技術方面,而且還表現在思想道德方面,人們的主觀認識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的一種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這種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既受社會的客觀條件制約,也受主觀因素影響,如果人們能按照客觀世界的發展來自覺改造自己的主觀思想,并能推進社會的發展,這就是自我教育的表現,這種自我教育應貫穿在人的一生當中,同人們要終身學習科學文化一樣,都是人們適應現代社會的一種需要,因此大學德育不再是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理論知識,而是轉向運用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組織、引導、督促學生在其中學習,即著眼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
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需要。
縱觀最近幾年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大學生的招生數量在急劇地增加,高等教育開始面向全社會,門檻降低,出現教育對象的多樣性,需要對他們進行個性化教育。同時,獨生子女已開始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主要成員,由于生長環境的特殊,獨生子女性格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特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多樣化,必然要求大學提供個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大學生自身更要重視發揮自主性,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動性。
5高等教育后勤社會化需要。
近年來為了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程,滿足高等教育日益擴大的招生需求,大部分大學生人住了大學生城,即對大學生進行公寓化管理。公寓化管理自然而然的也就影響到原來那種以大塊時間和整齊劃一、統一行動等集中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由于收費制度改革,對那些家境較好的大學生來說,有的會產生住公寓和住酒店一樣的想法,認為是花錢來享受服務的,買服務的,無形中滋生優越心理;人住公寓后,必然使原有的校園氛圍減弱,德育效果差,淡化了自立、自律、自強、自信教育意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
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大學生的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都是主體,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端正對自我教育的認識,創造各種有利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
1教育者應激發大學生內在需要,優化自我教育環境
(1)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需要,調動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我教育一定要轉變為大學生意志的動機,才能成為大學生自覺的行動。同時,應適當給予監督和鼓勵,并及時指出他們在自我教育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或優點,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超越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實用工具的觀念,重視思想政治在塑造學生健康人格方面的需要;超越傳統的強制性管理方法和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需要;將傳統的單一政治功能轉化為文化、品德、智能發展需要等。
(2)創新教學方式和教育載體,優化自我教育環境。一是創新教學方式。首先,融洽師生關系。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信息和行為交流的過程,是
“教”與“學”的互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促使師生之間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有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其次,注重探索教學新方式。教育者在教學中應積極采取啟發、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教學活動,可采用研究式、討論式、辯論式等新形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應有的尊重。二是創新教育載體。首先,加強校園文化活動載體建設。校園文化是一種適合高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手段,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自我教育的一種潛在的、無形的載體,它所著力培養的校園精神,如愛國主義精神、敬業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等,都對自我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其次,加強傳媒載體建設,發揮廣播、宣傳欄、電視、電影、網絡等傳播媒體的自我教育作用,其中要特別重視網絡載體的建設。
(3)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機會直觀生動地接觸社會,增強個人對社會的適應性;可以把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既能鍛煉大學生獨立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又能檢驗大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素質。首先,大力開展各種貼近大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比如,家教活動,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社區志愿者活動等等。其次,建立健全適當的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進行獎勵,予以宣傳,擴大影響。在實踐中檢驗和培養發展自我教育能力,用自我教育去促進全面發展,同時又外化為實踐工作的能力與水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業去實現,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為中去培養,淵博的知識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奮去積累,嚴明的紀律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鍛煉。
2大學生應善于自我學習,升華道德境界
(1)善于自我學習。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信息的急劇膨脹,人們思想的多元化趨向,對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自我學習就是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自我學習,大學生能夠對理論、價值等選擇、鑒別、理解、吸收,促進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首先,學習辨證分析問題的方法,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在認識自我時,大學生應該用聯系、運動、全面、發展的辨證法分析自我,理性對待自身的優缺點,正確確立理想自我。其次,學習優秀傳統道德經典和學習社會主義道德理論并重。
(2)培養自我教育習慣。大學生主動培養自我教育習慣,就是主動做到在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既能始終以科學的思想觀念指導自已的行動,又能時刻保持能動性和自主性,根據變化了的社會環境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思維及行動方式。要經常引導、督促學生養成記日記、寫學習收獲、談學習體會等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際,經常引導和要求學生適時進行思想小結,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和努力的方向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能力,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字寫作水平;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工作,在回顧總結的基礎上寫好自己的鑒定來實現自我教育的方法;通過政治、道德理論的研究,使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質得到自我提高的方法;開展廣泛經常、小型多樣、豐富多彩的學術、藝術、辯論賽等活動,使校教育活動從呆板走向活潑、從單調走向豐富、從靜止走向變動,躍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早日養成自我教育習慣,以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
(3)加強自我修養,升華道德境界。道德修養是一種非常自覺的道德活動,又是一種有明確針對性的道德活動,為了升華道德境界,大學生主要針對自己的弱點有目的地自覺調整和改進,主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通過道德修養中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比如“慎獨”作為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要求大學生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自覺地按社會道德規范去做,嚴格規范言行,主動地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地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