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亭
摘要:文章從煤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堅持的原則、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選擇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認為煤礦企業的發展必須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堅持走科技興煤和人才強煤的循環經濟之路,提高生產力水平,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促使煤炭行業從傳統的粗放型煤產業逐步轉變為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型的生態產業,充分利用煤礦現有的煤矸石、煤泥、礦井水等資源優勢,使資源良性循環利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2-0019-02
中國能源資源條件和能源生產、消費形勢賦予了煤炭工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給的歷史重任,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堅持以循環經濟為指導,充分利用煤礦現有的煤矸石、煤泥、礦井水等資源優勢, 使資源良性循環利用, 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高效、安全、環保、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煤炭工業,不僅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供給的需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1煤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能源結構主要是以煤炭為主,而且根據能源稟賦條件,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70%。并且據預測這種結構今后20年內不可能有太大變化。但嚴峻的現實是,一方面煤炭資源儲量有限,另一方面煤炭的回采率極低。因此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傳統的工業企業,煤礦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1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從1980年至200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18%,能源消費年均增長4.19%,其中煤炭年均增長4.14%,也就是說我們國家用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慮,保障能源供給也有很大的困難。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發展模式,以煤炭、石油的大量消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是難以為繼的。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1.2 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正確認識和解決煤炭資源在生產和消費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對于維護我國環境安全,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至關重要。據資料介紹,我國煤炭利用率若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00萬t左右;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若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就可減少約1000萬t廢棄物的排放;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個百分點,就可以減少排放近4000萬t,這將使環境質量得到極大的改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1.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煤炭的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主要表現在:產出率低、利用效率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實踐證明,較低的利用水平已經成為煤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主要障礙。堅持以煤為本,發展替代產業,推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煤電、煤電鋁、煤化工、煤建材、煤焦油、煤氣化等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形成以煤為主,煤電、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化產業格局,開發利用煤炭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高煤炭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2煤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堅持的原則
2.1必須堅持以循環經濟實現企業發展和環境治理的
良性循環
企業發展要做到兼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就必須堅持以循環經濟的理念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眾所周知,由于環境保護具有成本高昂和公共產品兩個屬性,往往使得企業把環保投入看成是企業的額外成本和負擔,盡管國家三令五申,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企業自身仍不愿意在治理環境上花錢。發展循環經濟,可使這種情況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循環經濟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利用企業現有資源變廢物為寶,并在經濟循環中又產生了新的附加值,而且由于下一級產業鏈輸入的是上一級鏈條產出的廢物,產品還具有低成本的優勢。因此,在總體上它不同于單一的環境治理,而是把環境治理有機地融入企業的生產中得到了價值增值,能夠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增值的雙重效果,企業發展與環境治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由相互對立變成相互促進。因此,煤炭企業應擔負起社會責任,更新環保觀念,從循環經濟的角度看待環境保護,分析自身行業與產品的特點,按照經濟規律推行環境治理。這樣,環境保護才有經濟上的可持續性。
2.2必須堅持選擇發展相關多元化的產業
在企業的經營中,一元化與多元化的抉擇是企業發展歷程中永遠解不開的死結。一般說來,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由于想突破單一主業經營規模的限制,總是會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進入其它領域。人們經過分析后發現,凡是從本企業、本行業實際條件出發,選擇相關多元化戰略的企業,大都比實施盲目多元化,進入與自己不相干領域經營的企業經營更加平穩。循環經濟的光明前景就在于,在拓寬非煤產業經營領域時,所選擇從事的發電、水泥與制磚等都與煤礦主業有著內在聯系。這樣他們所經營的各種項目都連在一條有機的產業鏈條上,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著堅實的基礎,在“做大”的同時也實現“做強”的目標。
2.3以先進的科學觀為指導,堅持科技興煤和人才強煤戰略
加大科技投入,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基礎、高新技術研究為主要內容,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以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為內容的科技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其專家學者的作用,圍繞制約煤礦安全的重大基礎研究課題,特別是礦井突發動力的災害機理等,組織開展科研攻關,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科技理論水平。 搞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人才匯集機制。調整政策,多種形式引進優秀人才,鼓勵和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煤炭行業工作,提高科技人員比重。建立面向全體職工的教育培訓體系,推行關鍵崗位持證上崗制度,改革煤礦職工招聘辦法,變招工為招生,提高技術工人整體素質。 通過制定和實施科技興煤和人才強煤戰略,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煤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選擇
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應該從全社會的角度、從根本上考慮,結合企業內部特征和外部環境等制約因素來拓寬思路并解決問題。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把煤礦的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物質資料不斷再循環利用,使“自然資源—粗放型工業—產品—污染排放”的線性經濟,轉變為“自然資源—循環利用型工業—綠色產品”的循環經濟。
3.1加強總體規劃, 實現有序開采
目前,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資源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能源的戰略地位,因此對煤炭資源的后備儲量, 應該從技術上、經濟上綜合論證,強化整體規劃, 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有序開采。即使對于現有生產礦井,也要加強儲備監管, 千方百計提高回收率, 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
3.2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
以礦區主產品煤炭為起點的生態工業鏈,既是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最重要產業鏈內容,又是發展各種資源綜合利用類生態工業鏈的基礎和前提。要使從原煤—精洗煤—煤泥—煤泥水循環—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發電的生態工業鏈條的經濟產出最大,必須加大對煤炭深加工的力度。在過去粗放型開采模式下, 多數煤礦僅提供單一產品——原煤。無論對什么樣的用戶、什么性能的熱機,以不變應萬變。所以,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 要大力發展洗煤、選煤技術,有條件的,還要逐步實施煤炭液化、氣化工程, 提高煤炭加工程度,增加產品品種,滿足不同類型的用戶要求,為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礎條件。
3.3發展潔凈煤技術
潔凈煤技術是指煤炭從開發到利用全過程中,旨在減少污染排放與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燒、轉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術的總稱。通過潔凈煤技術可以直接減少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更加經濟、高效、環保地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的價值,據估計,若全面采用潔凈煤技術,每年可以減少上千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6000億元;同時通過潔凈煤技術,還可以彌補液體燃料的短缺,彌補石油資源不足的問題。據預測,到2050年,將有22%左右的煤用于制備液體和氣體燃料,將有40%左右的油品短缺可用煤的液化來滿足。潔凈煤技術將煤炭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保效益結合為一體,成為能源工業中國際高新技術競爭的一個主要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3.4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將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沉陷”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把資源成本有計劃的支出,變被動治理環境為主動經營環境。在治理“三廢一沉”,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方面,淮南礦業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估計,淮南礦業集團“三廢一沉”治理規劃投資將達到100億元。目前礦井水的綜合利用率是44%,06年完成對潘東公司廢水處理系統的改造,07年列入廢水改造的礦井有潘三礦、謝橋礦、新莊孜礦,到08年前礦井水資源利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達到95%以上。瓦斯的綜合利用已見成效,已建成儲氣罐16萬m3,05年年底民用瓦斯總用戶2.7萬戶,到2010年,瓦斯可供10萬用戶居民。瓦斯發電05年年底達到22000kW,到2010年可達10萬kW。煤矸石的利用一是制磚。500大卡左右的可用來制磚,今年鑫達公司已建了兩條生產線,年產量5000萬塊,明年將建成1.6億塊的生產能力,最終年產將達6億塊。不能制磚的矸石可用來填埋、鋪路、復墾。另外,煤矸石還可用來發電,06年潘三礦開工兩臺13.5萬kW的發電機組,到2010年煤矸石發電將達到87萬kW,2020年達到180萬kW。
關于沉陷區的治理,也已全面鋪開,目前全礦區總沉陷面積10萬畝,其中積水區2萬畝,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土地復墾為重點,立足生態恢復和重建,06年計劃完工1300畝,07年計劃治理1500畝。一些穩沉區造一些綠地景觀,生態公園,三年內建成潘一礦生態公園,張集礦濕地生態景觀,新莊孜礦經濟林和苗圃生產基地,綜合沉陷治理到2010年達到萬畝以上。在老礦區,泉九地區的生態恢復建設開發分為兩期,第一期是泉山到大通,第二期是大通到九龍港。到2010年將此地建成生態地質環境恢復綜合整治示范區。新區將建成與生產同步的生態礦區。淮南礦業集團通過將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沉陷”做到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再開發,使其得到治理,使煤炭的產業鏈延長。
4 結 語
煤礦企業要在發展的同時必須兼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以循環經濟的理念為指導,促使煤炭行業從傳統的粗放型煤產業逐步轉變為多元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的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型的生態產業,以先進的科學觀為指導,走科技興煤和人才強煤之路。把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于煤炭開發和利用的全過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充分利用煤礦現有的煤矸石、煤泥、礦井水等資源優勢,使資源良性循環利用,實現經濟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強.潔凈煤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05.
[2]李金昌,仲偉志.資源產業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
[3] 簡新華.產業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4]江德開.規劃長遠建成綠色環保礦區[N].淮南礦工報,200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