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林
《中庸》有言:“致廣大而盡精微。”教師對教學細節得當的處理,定會使課堂變得靈動而精彩,充盈著生命的個性與張力。
一、潛心研讀,追尋文本的張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的精彩離不開教師在課前對教學細節的精心預設,而教學細節的預設又來源于教者對文本的潛心研讀。教師只有潛心研讀文本,把文本反復咀嚼品味,發現文本中精妙之處,課前才能精心預設教學細節,上課時方能得心應手。同一個文本,教師研讀的深淺不同,所得也定然會不同,研讀越深越容易發掘出文本內在的蘊含與精髓。研讀文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追尋文本張力的過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激起思維火花、增強情感體驗的“搖籃”。《大江保衛戰》是一篇通訊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軀鑄成的“鋼鐵長城”與長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間進行的頑強戰斗。研讀全篇,我們不難發現:全文緊扣一個“戰”字來展開。作者運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子弟兵不畏風暴,奮不顧身地保衛九江大堤;描繪了連長黃曉文“拔釘”后繼續參加搶險的感人畫面;用感情真摯的排比句描寫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斬浪,救起一個個鄉親。文本既有群體的描繪,又有個人的寫照,既有詳細的敘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展現了子弟兵“錚錚鐵漢”、“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師對文本的深入研讀,為引領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品析人物,體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關注學生,激揚生命的活力
1.激活學生。
課堂上,只有讓學生思考并快樂著,才能把課上到學生的心里,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樂此不疲、興趣盎然。對細節的關注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喚醒學生的語文意識,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筆者考慮到這篇課文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較遠,很多學生對這場自然災害一無所知。在課堂導人時,筆者以2008年的雪災為由引出1998年的那場洪水災害,教學中以洪水肆虐、戰士們搶險護堤的音像畫面和戰士們立下的誓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領著學生感悟文本、體驗情感,教學結尾處以一曲感人至深的《為了誰》的樂曲將學生對人民子弟兵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實踐證明,這一系列教學細節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生命活力。
2.張揚個性。
課堂中,教師科學合理地創設自由的空間,與同學共同討論、共同研究,使得教學細節不時閃現出創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進一步培養與發展。
教學中,筆者領著學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賽城湖抗洪搶險時。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細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從這些語句中找出一兩句話來認真思考:“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或者聽到了什么聲音?”這樣的預設意在以畫面、聲音這些具象的事物來誘發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引領學生進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的情境之中,從而感悟語言、體驗情感。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開放的氛圍中,學生對課堂教學才有一種“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發表見解,發展素質。在教學中,教者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細節,讓學生自由地發展,充分彰顯他們的個性。
三、動態生發,彰顯語文的魅力
1.獨特體驗。
“對文本的多元化解讀”是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亮點,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因為,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教育的資源來珍惜和開發,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在教學中,為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筆者質疑道:“學了《大江保衛戰》,什么地方最令你們感動呢?”有的說是九江賽城湖大堤搶險的場景;有的說是黃曉文連長“拔釘”的感人事跡;有的說是解放軍戰士勇救人民群眾的動人畫面。這時,教者引導學生通過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讀,從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中,學生獲取了獨特的體驗,碰撞出許多思維的火花,實現了情思的同構共生。
2.生成調控。
新課程改革使得語文課堂充滿著張力和復雜性,這種張力和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學習情境的開放性、學習形式的多樣性、學習反饋的及時性上。面對開放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教者在展開教學細節時要有清醒的頭腦,綜觀全局,重視并實施有效的課堂生成調控。有效的生成調控,會使課堂出現張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發展態勢。
在領著學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賽城湖抗洪搶險的過程中,學生在交流匯報“讀著這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或者聽到了什么聲音”時,一會兒交流仿佛看到的畫面,一會兒交流仿佛聽到的聲音,一會兒又說到仿佛看到的畫面,課堂一度處于失控的狀態。面對這一“窘況”,教者及時明確了討論的順序——“讓我們先來交流仿佛看到的畫面”,失控課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調控。
3.立體對話。
在課堂中,師生間的真摯“對話”,使得師生成為不可分割的“學習共同體”。在《大江保衛戰》的教學中,教師由情人手,讓學生自讀勾畫、體會,讀出感受,說出體會,師生自始至終沉浸在對“錚錚鐵漢”們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師生們一起交流課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跡,從而更加豐富了對“錚錚鐵漢”的感知,英雄們的壯舉也更為深刻地震顫著學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實彰顯課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繪課堂的色彩,以對話凸現課堂的內涵,已成為語文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