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忠 代金平
摘要:由于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遠遠滯后于互聯網自身的快速發展,致使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結合構建和諧校園實際,在網絡虛擬群體、網絡輿情監控、網絡手段與傳統手段結合以及網絡。理咨詢與教育等方面尋求突破,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化。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5194(2009)01—0122—04
教育方法是實現教育目標、完成教育任務的手段。從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來看,盡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開展多年,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給予了足夠重視,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許多經驗,但由于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遠遠滯后于互聯網自身的快速發展,總體來看,目前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還顯得比較滯后和乏力,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認識水平不高,工作力度不大,解決深層次問題的能力不強,大多處于被動應付、單兵作戰、單點突破的狀態,缺乏系統性和有效性,迫切需要結合構建和諧校園實際,在網絡虛擬群體、網絡輿情監控、網絡手段與傳統手段結合以及網絡心理咨詢與教育等方面尋求突破,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化。
一、網絡虛擬群體教育方法的創新
伴隨著網絡影響的日益深入,人類的交往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遷,人們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以電子為載體,聚集在相對固定的網際空間中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源交互。當絕大多數大學生成為其中一員時,如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而不見,必然落后于時代。因此,正確把握虛擬網際空間特征,從信息流程角度圍繞信息獲取、思想引導和溝通交流等方面創新網絡虛擬群體教育方法,既是科技進步對教育進步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減少網絡對大學生不良危害,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現實需要。
(一)網絡信息獲取方法的創新
思想教育的過程,從特定意義上說,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思想信息的獲取則是這一流程的開始,雖然它的儲存、傳遞和表現需要借助于語言、文字和人的行為,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和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現“時間分離、空間分離、師生分離、教管分離”的四大分離狀況,使得網絡虛擬群體教育中的信息獲取實質上是教育信息傳受雙方以上傳和下載為主要方式的交互學習過程。由此,網絡信息獲取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在認知性方法上創新,對教育對象的網絡行為、網絡語言進行全時關注和全程跟蹤,對獲取的大量思想信息聯系現實生活和客觀環境進行動態分析和綜合判斷,并在此基礎上為及時引導和把握輿論方向,保證內容健康向上作出取舍和應對,把思想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和有限范圍之內,有效防止思想混亂、行為過激和事態擴散。
(二)網絡教育指導方法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歷來主張貫徹疏導方針(或原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作用也體現在“提供信息選擇和服務的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實現明理動情的教育效果。”由此,網絡教育指導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在思想性方法上創新,通過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來優化網絡信息資源,通過正面引導、啟發誘導、因勢利導、造勢引導等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通過有效互動和大量信息存儲強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從而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促使受教育者積極響應、認同接受、自我調節、內化提高、認真踐行,順利實現教育目的。
(三)網絡溝通交流方法的創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網絡化生存方式下的價值教育形態,它與傳統意義上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大的差異,表現之一就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去主體化”,以往的中心地位被弱化,需要在導引教育對象過程中加強自我教育,提高信息教育素質和教育技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就是在符合網絡化生存方式要求基礎上,通過平等的網絡對話,從思想、情感和認識上強化對受教育者的信息消費導引,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消費行為達成自律與他律的統一。由此,網絡溝通交流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在教育實踐方法上創新,通過互聯網與受教育者進行實時交流與對話,通過網絡傳播媒體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通過利用數字娛樂巨大的情景吸引性、廣泛的網民參與性、明顯的思想滲透性等特點對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網絡輿情監控方法的創新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人和塑造人的重要社會實踐活動,因此網絡輿論的形成必然對它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當高校校園網上評論信息“圍繞特定主題大量出現,并表現出一致性、強烈性、持續性等特征時,就會形成輿論,影響到大學生的態度和觀點,甚至影響到他們在現實中的行為。”縱觀高校網絡輿情監控現狀,現存網絡輿論控制體系不能有效控制外網有害信息對學生的滲透,不能對大量的垃圾信息進行過濾,不能實時監控網絡言論,迫切需要創新高校網絡輿情監控方法,牢牢把握輿論控制權,維護網絡信息安全。
(一)信息過濾方法的創新
在互聯網上各種信息潮流洶涌而來,可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面對這種狀況,很有必要“通過技術、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信息源頭,給信息空間一片‘藍天。”由此,信息過濾方法的創新要抓住要害,加強信息審查,在所有信息入口處設置過濾裝置,把不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信息留在網外;加強網站分級,提高網絡出口信息的安全指數,堵住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垃圾信息;加強訪問范圍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把大學生留在網絡凈土之中;加強非法代理服務器管制,防止違法和有害信息通過代理服務器屏蔽任何訪問控制,構成網絡安全大漏洞;加強網絡在線投訴建設,讓所有網絡用戶都來參與,發現不正當行為,立即連接網絡在線投訴網頁報告情況,在最大程度上上給居心叵測的人一個警告,防止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
(二)IP地址管理方法的創新
當前常見的IP地址管理是管理員通過MAC(物理地址)來識別網絡設備甚至網絡用戶。但實際使用網絡中,用戶可能會私自加裝設備,更改網卡、更換IP地址、私設DHCP服務器,出現IP地址盜用現象,導致網絡可用性和服務質量的下降,甚至網絡的崩潰。由此,IP地址管理方法的創新要技術先性,通過綁定靜態ARP表,解決IP地址和MAC地址的綁定,保證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過綁定交換機端口,確保交換機每一個端口只允許一臺主機通過該端口訪問網絡,固化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過在網絡交換機中內置網絡管理軟件,使之具備尋找IP地址設置沖突對應交換機端口的功能,保
障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過應用防火墻和代理服務器,在應用層上解決IP盜用問題;通過安裝過濾路由器,在局域網對外路由器上設置限制條件,阻止網絡外部IP地址的欺騙;通過靜態掃描技術,建立合法IP一交換機端口一MAC地址的對應關系數據庫,實時掃描網絡交換機,及時處理盜用IP地址者;通過端口認證技術,在多點訪問環境中提供點對點的用戶識別,有效保證非法授權用戶無法接入網絡。
(三)網絡輿論引導方法的創新
要把握規律,充分認識“校園輿論的‘議程設置效果、校園BBS引發的‘沉默的螺旋現象、校園網絡的信息放大機制、校園網絡輿論造成的‘刻板印象效果、校園熱點話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二級傳播效果等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大學生思想與行為機制的傳播規律,”通過凸顯引導信息的重要性,把重點新聞和重要觀點設置在顯眼與強勢位置,形成輿論引導的強大聲勢;通過第一時間發布行動信息,搶占網絡輿論話語的主導權;通過主動介入“議程設置”,把學校政策議程轉化為大學生關注的公共議程,引導網絡輿情;通過多維重復和多媒體聯動,擴大主流信息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全天候網絡監控方法的創新
要突破傳統時空界限,圍繞提高防范有害信息滲透、掌控網絡輿情、疏導不穩定因素等能力的需要,采用技術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在行政手段上重點采用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制度,實行用戶身份認證和實名注冊制度、信息發布審批制度、校園網絡規則張貼制度、校園網絡安全保證制度等,確保校園網絡信息內容的文明健康和校園網絡輿論的實時控制;在技術手段上充分運用防火墻技術、安全認證技術、密碼技術等,實時避免系統遭到破壞,防止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營造健康、有序的校園網絡環境。
三、網絡手段與傳統方式結合的創新
互聯網與知識的融合對大學生成長的教育環境產生了直接影響,也對大學生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傳統方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健康的人格以及引導和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提出嚴峻挑戰,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弘揚主旋律與運用網絡技術相結合、推進開放與嚴格管理相結合、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相結合,豐富教育資源和理論視野,增強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中占有市場,增強影響力。
(一)弘揚主旋律與運用網絡技術結合的創新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手段與傳統方式有機結合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正確、積極、健康、科學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提高大學生‘接受正確、有益的信息,拋棄錯誤、有害的信息的能力,用豐富和正確的主流意識影響和感染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滲透優秀的歷史傳統和愛國主義思想,幫助其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崇高理想,并最終通過思想或理想指導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言行,使他們能夠嚴于律己、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勇于實踐,努力掌握建設祖國的知識和本領。”由此,弘揚主旋律與運用網絡技術結合的創新就是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增強現代科技成果的應用,把科學理論宣傳、科學思想培育、科學知識普及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快主旋律教育科學化、現代化進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應變能力,增強主旋律教育知識含量。同時,加大主旋律教育的科技含量,建立高校校園網絡宣傳信息平臺,開發校園網的教育功能,與社會信息系統接軌,廣開獲取信息的渠道,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思想政治教育防線,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推進開放與嚴格管理結合的創新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在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社會信息的開放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滾滾洪流。大學生在互聯網上接觸的東西也是無所不有,通過網絡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常是五花八門。對此,任何簡單地加以禁止和封殺的做法都是徒勞的。當然,面對紛繁復雜的網上信息,強化網絡安全觀念,嚴格管理也是其應有之義。由此,推進開放與嚴格管理結合的創新就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創造條件讓大學生共享現代科技成果,在推進開放中培養其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和自我分析辨別能力。同時,規范網絡運行,加強對局域網、校園網的管理,對涉及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發社會爭議的焦點問題要及時審查;對違反四項基本原則和上級管理部門明確禁止的內容要盡快清理;對發布違規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學生要予以警告,嚴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在敏感時期要加強監控并安裝電子郵件過濾系統,抵御境外敵對勢力的信息攻擊,堵截反動電子刊物對大學生的侵擾;通過各種形式將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增強大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構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墻”。
(三)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結合的創新
在校園網絡環境下,廣大的網絡信息消費者的思想與行為具有極為復雜的狀況,深深烙上網絡社區與現實社會雙重特性的痕跡。大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上的行為,以及是否遵守網絡道德,取決于平時所接受的網絡教育和對現實生活的體驗。由此,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結合的創新就是要實現二者的相互補充,寓教育于網上宣傳和網下服務中,要在網上旗幟鮮明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時事政治與形勢教育;要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圖文、聲像等信息載體與傳播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趣味性、知識性融于一體;要就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各種網上專題討論,讓大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適當邀請在相應領域有一定建樹和影響的教師、專家參與,用他們的親身體會和經歷以及動人的事跡感召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網絡心理咨詢與教育的創新
大學生網絡心理咨詢與教育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特別是高等教育界的關注,高校也在組織機構、人員編制、經費保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猶抱琵琶半遮面”狀態,有心理問題但長期秘而不宣的學生大有人在,迫切需要在網絡心理知識普及、網絡團體心理輔導、網絡個別心理輔導等方面有所創新,針對性預防和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好地滿足和服務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網絡心理知識普及的創新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大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還比較欠缺,高校通過開設選修課、專題講座、報告會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局限性也比較大,“接受教育的對象只是部分學生,
學生接受的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心理知識。”由此,網絡心理知識普及的創新就是要發揮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信息承載量大的特性,通過開辟網上心理保健知識學習園地,將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或者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及其自我診斷方法、各種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消除及成功心理素質的訓練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上網,形成專家型心理保健知識系統,為大學生獲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成功心理素質的訓練方法開辟新途徑;通過開展網上心理調查,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通過建立網上心理測驗系統,讓大學生在測驗中較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智力、個性特點、能力傾向、職業適應性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狀況,為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和科學規劃自我、發展自我奠定基礎。
(二)網絡團體心理咨詢的創新
網絡心理交流具有多邊性特點,在互聯網上求詢者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范圍的廣泛程度和豐富程度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比擬的,只要本人愿意,一個人的心理問題一旦上網,網上的任何其他朋友都可能幫助你出謀劃策,這種來自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往往對于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的成長大有裨益。由此,網絡團體心理輔導的創新就是要發揮網絡心理交流多邊性和團體心理輔導多向影響的特點,通過開設具有參與性和交互性的網絡心理咨詢聊天室,建立網上心理互動系統,分專題形成心理輔導團隊,讓心理咨詢專家對一些具有普遍性或針對性的問題發布意見,其他網友就此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他們在團隊成員的交流與溝通中就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精神痛苦、人際關系等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心理互助,克服情緒障礙,糾正認識偏差,喚起自我意識,發揮個人潛能,實現自我宣泄和疏導,恢復與社會環境的協調或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網絡個別心理咨詢的創新
網絡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心理障礙的主要措施。但網絡心理咨詢必須表現出“對人性的尊重和愛護,循循善誘,激發人存在的尊嚴,建立起正確的體驗生活的方法,使個體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對物質世界的適應能力。”由此,網絡個別心理咨詢的創新就是要發揮網絡心理咨詢隱蔽性強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服務,就大學生的學習、個性優化、人際協調、情緒困擾、戀愛與友誼、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神經衰弱及神經癥等問題,利用在線心理咨詢欄目、心理咨詢電子信箱以及校園BBS心理版塊等網絡心理咨詢陣地,幫助大學生調整認識偏差,改變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培養他們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和諧健全的人格。
責任編輯:金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