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敏 李海虹 奉星岑
[摘要]研究性學習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熱點,它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新型學習方式。英文電影具有聲影結合、圖文并茂、地道的口語表達、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豐富的文化內涵等特點。觀看英文電影可以使學生接觸各種文化知識在真實場景中靈活運用的情景,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增強了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因此,英文電影在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英文電影;能力;作用
“研究性學習”又稱為探究性學習,是由英文“In-quiry Leaming”翻譯而來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以學生為本,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和努力實踐為目標;以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為基本內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模式進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其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chuàng)造,其出發(fā)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分析歸納和處理信息等實踐活動來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了解社會,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科學態(tài)度和研究意識,提高實踐探索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它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過去大學外語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重教學、輕學習。重知識能力、輕實用能力,重語言、輕文化,重輸入、輕輸出,重筆頭、輕口語,重講授、輕交際,重結果、輕過程等等問題,通過轉變學習方式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英文電影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優(yōu)勢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它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要求,側重的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習得,是獲得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中用正確、熟練的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形式來看,英語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不拘泥于課堂時間的限制,鼓勵學生把課內外結合起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電影等資源來擴大自己的視野,完善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更關注學習過程而非結論;關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獲取知識的數量;關注學生自身的參與和探索,而非被動地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強調學生思維的開放性,使學生不拘泥于教師和課本,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開辟了道路。
英語電影聲影結合,圖文并茂,有著地道的口語表達、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英美國家特定時代社會生活和文化最直觀、最集中、最生動的反映。電影情景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訓練學生視、聽、說能力及英語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與英文電影的有機結合使其更符合語言學習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促進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良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性思維能力等,并最終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提高。
二、英文電影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
1英文電影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中的作用
英國語言學家PallIler提出,“語言必須在情景中呈現和練習”,強調學習英語必須通過真實的交際情景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即語言學習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情景。“情境認知”理論也強調學習者在真實或近乎真實的情景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語言的特征與語境和情景有直接關系,一個具體的語境會使學生聯想到具體的語言。幫助他們掌握正確全面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實際使用外語的靈敏度。英文電影克服了英語學習中缺乏真實言語環(huán)境的不利條件,它創(chuàng)造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語言形象化、生動化,提供了練習聽、說的絕好機會。英文電影使學生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理解了語言的真正含義。學生在觀看電影時會不知不覺地、自然地習得純正的語音、語調和豐富地道的語言,而輕松地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優(yōu)秀英文電影是促進學習地道英語和提高英語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英文電影是一種聲音與圖像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它取材于國外現實生活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原汁原味的語言,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它同時給學生傳達了圖像信息和聲音信息,從而把形象和語言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為學生自然主動地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電影中的語言情景真實而立體地展現了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的環(huán)境。它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擺脫母語羈絆、調動人的感覺器官及大腦對語言信息綜合反應并自然地吸納語言的環(huán)境。而且,原版英文電影所提供的語言信息語境豐富,電影的語言多是不同地理區(qū)域、社會階層、文化程度、職業(yè)、年齡、性別的人們間的對話,它源于生活、接近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后,生動、地道的言語表達,再加上會話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和體態(tài),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效果,能最大限度地體現語言的感染力。同時,通過英文電影賞析,可以使學生在較為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聽力訓練,為他們進入真正的交流環(huán)境做準備。這樣在視、聽、說過程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聽力水平的提高以致英語的整體學習都會有很大的益處。
2英文電影在提高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中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情緒傾向,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復雜認知活動的主動力。研究表明:第二語言的學習效果和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語言學習效果的消極態(tài)度,而電影恰恰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習興趣形成之后,學生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電影是一種特殊的電教媒體,它把聲音、影像合為一體,使語言信息與特定的情景相結合,實現了多渠道、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信息傳遞。從認知語言心理學角度上說,使形象和言語結合起來是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和外語學習規(guī)律的。電影將聲音與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演員的表情和演技,調動了體態(tài)語言的作用,實現了“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積極捕捉并理解語言信息,讓學生概括詞語的條件刺激形成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與第一信號系統(tǒng)協(xié)同活動進行思維。又不受其母語的干擾,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因此說,電影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英語語感
和英語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看,電影保持了語言的基本特征,電影的語言由聲音組成,而且僅僅是語句表達,單詞只作為連續(xù)的聲音成分。電影形象的實例示范,保持了語義不受限制;電影聲像同步,使學習者較少依賴于單一、狹窄、習慣性的語法知識,而是根據情景、解說特征、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認識語體的規(guī)律。英文電影所提供的是語言交際的典型情景,重現實際生活的各個場面。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語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為學生提供了了解異國文化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宗教習俗的機會。學生在視、聽、說過程中把說話者的表情、動作及所處的環(huán)境情景與會話形式和表達的內容直接聯系起來,他們不再拘泥于語言翻譯——思維——翻譯——表達的過程,而是借助于圖像和語言信息,使聽覺、視覺以及言語運動覺都能積極地活動,進入“英語思維”的狀態(tài)中,逐漸找到語言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感覺。達到拓展思路、應用英語思維的目的。
3英文電影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作用
語言是社會的文化現象,語言是被人們用來在社會語境中進行交際的。要正確地理解和使用一門語言就必須了解該語言的文化知識,所以語言教學只有結合文化進行,才符合語言教學的本質。對文化的探究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這樣就拓展了學生的思路,使英語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載體,是現實生活的濃縮與升華,是文化溝通的橋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人文、歷史及思維方式的最直觀、最生動的綜合反映。它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一面鏡子。看電影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理解英語民族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識。英文電影是英語母語國家、民族個性、人文思想和精神氣質的集中、形象的反映。通過觀看英文電影,學生們可以接觸各種文化知識在真實場景中靈活運用的情景,潛移默化地學會運用文化知識的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增強了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隨著文化知識的積累。學生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將會更加透徹、全面,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文電影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多彩的畫面和幽默詼諧、寓意深刻的語言,很容易將學習者帶入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情景中,使學習者如同身臨其境,深切地感受到英語國家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休閑、交流等社會實踐活動。英文電影是大學生直觀地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習俗和禮儀、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包括審美觀)的有效方式;英文電影為學習者提供了英語民族進行交際的真實情景和鮮活的語言,同時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自然情景,它是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佳途徑。英文電影中展現出來的地理地貌、建筑、繪畫、音樂、服裝、舞蹈、方言、菜肴、禮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全都是當地文化的體現,而且所體現的文化一般都比較具體、全面、真實。因此,英文電影在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及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使大學生在欣賞英文電影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逐漸培養(yǎng)大學生在實際交流中應具備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語
語言的學習及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的。生動直觀、場景逼真、聲像結合的英文電影是提高大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英文電影地道的口語表達、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聲像并茂的特點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總之,將英文電影應用于英語研究性學習,能融學習與娛樂為一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語言的魅力,這樣既促進了英語研究性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為更好地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歐陽敏(1955—),女,湖南攸縣人,昆明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李海虹(1965—),女,陜西人,昆明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奉星岑(1978—),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