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燕
編者按:學校文化建設是當今辦學的一個熱門話題,當我們看到一所所學校光環四射的時候,我們便想走進校長,了解他們辦學的心路歷程。明德中學,這所曾是中國南方中學的一面旗幟、享有“北有南開,南有明德”美譽、有著“磨血育人”和“堅苦真誠”精神的土地,學校文化建設有著怎樣的傳承與創新呢?在湖南省中小學校長論壇活動中,我有幸與范秋明校長進行了對話和交流,使我們對明德中學及范秋明校長有了進一步了解。
問:明德中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100多年的風雨征程中,明德出過許多大師和名人,可以說,優良的傳統塑造了明德,也鑄成了明德的精神支柱,那么您如何看待精神的作用呢?在您的治校過程中,精神處于哪個位置?
校長:我認為,對于當今的明德來說,辦學的精神、辦學的思想以及辦學的理念一定要擺在首位。如果一所學校沒有一定的精神凝聚力,學校的老師沒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那學校將是一盤散沙。我最近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教育學理想》,這個理想就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我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指出,一個學校文化建設最關鍵的就是精神體系的建設,可以這么說,校園精神的建設是教育文化建設的靈魂。
說到我們明德中學,到今天已經有104年的歷史了,104年真的可以用漫長來形容了。從辦學上來說,明德是湖南教育史上一所非常有名的學校,也是全國歷史上幾所教育最好的學校之一,有著“院士的搖籃”“北有南開,南有明德”“泰安球王”等美譽,那么明德為什么能夠辦出這樣的水平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精神凝聚力,而這種精神概括起來就是我們的胡老校長提出的“磨血育人”的精神以及“堅苦真誠”的校訓,這是學校的先輩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東西,而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磨血育人”和“堅苦真誠”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理念,更化成了一種血液融入了明德的各個歷史時期、各項流程之中。
問:“磨血育人”和“堅苦真誠”的精神為明德帶來了什么?當今的明德如何把學校的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
校長:“磨血育人”的精神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明德的老校長胡元倓先生的教育思想,它與墨子“摩頂放踵天下而為之”的墨家學說一脈相承,也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完全一致。老校長倡導辦教育要像“磨墨”一樣,把自己的精力與心血,一點一滴地“磨”,一直磨到心殫血盡為止。這種“磨血”精神為明德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一直影響到我們當今的教師。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僅應該吸收過去的精華,更應該注入新的內涵,所以現在我和一位退休的校長正在寫一篇文章,就是研究胡老校長“磨血育人”的精神,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論述了“磨血育人”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基本內涵及其對明德的教育所作的貢獻,特別指出了新時代的“磨血”精神與師德教育的結合。
和“磨血育人”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堅苦真誠”的校訓,這是胡老校長在《明德之精神》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具體內涵是:堅即堅毅、堅貞、堅韌;苦即苦口、苦身、苦心;真即純真、真實、真摯;誠即誠心、誠意、誠身。“堅苦真誠”的校訓既是明德人修身治學的規范,也是明德人立業成材的保障。堅強不屈的毅力,堅定不移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是肩負重任的品質基礎;能吃苦耐勞,不貪圖享受,在苦難中磨礪意志、錘煉身心,是將來做大事、成大業的必要前提;明是非,辯真偽,腳踏實地,追求真理,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待人誠信,做事虔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孜孜于此,必將事業有成。到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變化非常快,我覺得此刻這個校訓更加顯示出了對我們的督促和激勵作用,我們也總結出了“堅苦真誠”的新內涵,那就是:不求名利,終生奉獻是堅苦真誠的精髓;愛國主義,振興中華是堅苦真誠的靈魂;為民造福,為國育才是堅苦真誠的目標;全面發展,提高素質是堅苦真誠的指針。
怎樣使老師們的精神風貌產生變化,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學校的教育是有理想的教育呢?這就需要我們把老師、把學校引到一個良好的方向去,這是非常關鍵的。那么我們要把明德引向哪里?我就結合我們的歷史精神和當今的時代特征給明德定了一個這樣的目標,那就是要把明德辦成一所尊尚理想、富有追求的學校;一所尊尚人文、最有儒雅的學校;一所尊尚科學、啟迪智慧的學校;一所尊尚藝術、流淌詩歌的學校;一所尊尚道德、樹立人格的學校;一所尊尚健康、注重鍛煉的學校。我覺得新世紀我們就要把學校引到這么一個境界去,這個境界也是一種辦學的思想。
問:作為新一任的校長,您如何通過現在的努力給明德的未來一個交代,以便使這一代明德人不辜負老一輩的期望?
校長:明德在過去的道路上經歷了很多曲折,可以說發展到今天,我們的實際成就和我們歷史上的輝煌是不太符合的,當然這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到了新的世紀,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不能給明德的未來一個好的交代,我們不僅對不起明德的老前輩,也對不起明德的歷史。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剛才說的“重振名校雄風”。具體來說,我們希望我們的學校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辦出自己的特色,用特色來帶動整個學校的振興。事實上,我感覺到我們學校近幾年來各方面的發展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的工作重點主要就是在新課程體系建設、文化管理模式還有特色德育教育這樣三個方面。這三方面是我們目前建設明德特色的中心。明德在改革開放以來曾經錯過了很多機遇,所以我們進入新世紀后要抓住的第一個機遇就是新課程改革。
問:在新課程改革這樣一個背景之下,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教學成績,您如何保證既實行改革又不放松教學成績?在教育方法和教學思路方面,您上任一年多來有哪些新的舉措?
校長:這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新課改倡導以長遠的眼光來培養人,但是現在社會上評價一個學校的標準依然是它的教學成績,所以成績我們不可能放棄。其實現在的學校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改革只能是逐步改,這個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成績這方面我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現在我們學校各個年級都在構建適合人的發展的教學模式,從高一到高三都在探索和構建基本的教學模式,到下半年的時候,我們每一科的教學基本模式就會全部成型了。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一個特色教學模式就是我們的單元五步教學法,這也是我們學校承擔的一個國家課題,題目就是“高中新課程單元模塊教學程序中的五步教學法”。模塊教學就是把知識分成若干個單位,有選修也有必修,每一個模塊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要求,而這五個步驟就是“說—講—評—測—結”。第一步是“說”,包括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說檢測評價;第二步是“講”,就是上課,包括講基礎知識、講重點難點、講習題解答;第三步是“評”,評教學設計、評教學方法、評教學效果;第四步是“測”,測學習過程、測學習內容、測學習效果;最后一步是“結”,結評課情況、結檢測實際、結模塊程序。這個五步教學法的課題是基于人本主義理論、符號互動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而設計的,具有深厚的理論背景,也是適應我們學校教學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單元五步教學法現在已經成為統領學校教學的基本法則,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個基本的教學特色。
問:現在大家都在談文化管理,您是怎樣看待這個管理模式的?學校目前做到了什么樣的程度?
校長:管理方面我們確實也在發展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我們的文化管理模式。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的教育大致經歷了三個管理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80年代,就是校長的權威管理,凡事都是校長說了算,這是一種官本位的體制。后來人們覺得這樣不行,老師們在這個圈子里不能舒心地開展工作,他們的積極性被壓抑了。到了90年代,各個學校開始搞制度化管理,制定這樣那樣的典章規程,這跟校長的權威管理相比已經進了一步,但是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模式還是沒能挖掘出老師們的潛力。客觀地說,以上兩種管理模式對當時教育的發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它們不能真正激發員工們對事業的獻身精神和高度的自覺性。因此,我們在以人為本的大環境下實施了文化管理模式。什么是文化管理呢?就是學校管理必須以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為載體,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使學校全體成員在共同的辦學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工作作風統帥下,共同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事業向前發展。這種管理模式能充分地挖掘老師們的潛能,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老師們形成最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我們實施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之后,老師們感覺到他們被壓抑已久的東西全部被釋放出來了,他們不用防備校長的權威,也不用防備各種制度了。我認為文化管理是一種民主管理、和諧管理、科學管理,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我們針對文化管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我覺得以一種專業引領、人格引領,來把學校的師生領向一種更高的境界,這是我們學校在管理方面要發展的方向。
問:德育也是比較熱的話題,因為學生在思想品德、人格成長方面出的問題很多,社會上對此也很關注。有一句話這樣評價我們的德育,即“說起來是很重要,做起來是不要的”,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校長:這個說法不對,但是很多學校也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我認為德育的關鍵不是學校重不重視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問題,我們學校一直將德育當成一項特色在抓,我自己也對此進行了一些思考。關于德育我有這樣幾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學生基本道德、基本人格類型的形成固然與學校德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社會不能把德育工作全部推給學校,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事實上,德育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需要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相互配合。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為他們創造的環境和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假如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使孩子品德方面出了問題,這不能一股腦兒全怪罪于學校。只有全社會都動員起來,重視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第二個觀點,現在的學校不是沒有抓德育工作,其實每個學校都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但問題是我們怎樣來抓。許多學校德育的內容和形式都非常陳舊,德育工作顯得蒼白無力,這樣傳統的德育模式早就不適應現在的孩子了。現在這個社會發展實在是太快了,什么是新的模式,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所以現在的德育工作難度非常大,這點我非常理解。
就我們學校來說,我現在在德育上抓兩個方面,一個是德育隊伍的建設,包括班主任集體備課制度、班主任培訓等,就是希望班主任能夠管好這個班。班主任集體備課制度,就是按照我們學校的德育系列規劃,每個年級的班主任在年級組長的培訓下進行集體備課,同時針對一些狀況進行集體討論,相互交流。這個制度是我們第一個在湖南省提出來的,現在實行的效果也很好。一個教書好的老師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班主任,所以我們必須對班主任進行培訓,我們要求德育老師在對待學生方面要“磨”,含有策略和智慧地“磨”,把所有的事情都落到實處,要大事小做、難事易做、虛事實做。
第二個方面,我們實實在在抓學生的行為規范。我現在從早晨晨讀開始抓起,早晨的鈴聲就是命令,打了鈴之后,校園里面就不能亂來了,大家都要開始晨讀,使得校園里面形成一個書聲瑯瑯的良好氛圍;接下來抓課間操,要求學生做到有沒有人檢查都一樣;還要抓衛生工作,我們的宿舍和教室一定要保持每天都是干干凈凈的。我就是從細節抓起,從日常行為抓起,各個部門、各個班、各個年級,都抓這些基本的行為,希望在全校形成一種濃郁的書卷氣和儒雅的風氣。我們還有一項特別的工作,就是做女生的輔導。女孩子的德育工作更麻煩,所以我們現在正在探究一條怎樣教育女孩子自尊、自強、自立的路子,而且也已經開始把我們的女生教育作為一個特色做起來。
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因為給學生講大話沒什么用,做德育一定要做有心人。我在班主任會議上對老師們說,德育工作我們不能只是“交差”,而要做到有所“交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打個比方,班主任都去看課間操,但是你不監督學生的話,看操就變成了應付我的一種形式,這就是“交差”,而不是有責任的“交代”,所以我們的老師一定要在各方面對學生負責。
總結起來,我們的德育工作之所以做得比較好是通過三條途徑,一條就是日常行為規范的監督和法制法規、歷史傳統的教育。第二條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臺、社團和活動小組,這個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我們一年有四個節,3月是文明節,4月是科技節,9月是體育節,12月是藝術節,這些節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的,而且也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條途徑學生是非常樂于接受的。第三條是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交流,比如學生會、團委、班委會、團支部等。這三條途徑組成了我們明德德育教育的網絡。
問:您擔任明德中學校長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各個方面都力爭創出自己的特色,下一步還有什么設想?
校長:課程改革、文化管理和德育教育這三方面是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方面的特色帶動整個明德的振興,以此來呼應我們的歷史。那么接下來我覺得還是要沿著這幾個方面繼續深入,因為這些東西只有持續下去才會真正成為明德的特色,我們要的是長期的效應。如果僅僅是發展短期效應的話,我就抓升學率,但是我們的目標不是這么簡單。
現在來說,包括我們自己和整個社會對我們明德中學的期望都是比較高的,我們在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基礎上提出了這樣一些目標:第一是構建有理想的學校,這是我們的總體目標;第二是拓展我們的新校區,目前我們學校的南拓計劃正在進行中,我們也希望通過新校區的建設來使明德有一個全新的風貌;第三是繼續實施文化管理的基本模式;第四是積極開展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辦學的主體,我們在教師隊伍引進、教師培訓、校本研究方面都進行了全面的探索,目的就是要建設一支在湖南乃至全國一流的教師隊伍。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我們希望將明德建設成一個和諧的校園,我的想法是十年兩步走,第一個五年把明德中學辦成一所湖南一流的學校,第二個五年把明德發展成一所在世界上能夠叫響的學校。我相信經過第一個五年的周期我們就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
后記:在風景秀麗的岳麓山下,碧波蕩漾的湘江河畔,古樸、典雅的明德中學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滄桑。明德是古老的,但它終究要邁向現代。當今的明德人懂得自己不僅屬于歷史,更屬于未來。抓住新的歷史機遇,用今天的努力和未來的振興來輝映歷史,才是當代人交給先輩們的最好答卷。
(責任編輯:薛劍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