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婉
我們常常向往中高段教材中名家名篇較多,而抱怨低段教材的淺薄。其實,我們換個角度看,劣勢也許能成為優勢。低年級課文簡單,事實是低年級課文傳遞的信息簡單。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不必為某些情節糾纏,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帶學生去發現課文怎樣傳遞信息的,在不同層次的讀中實現識字閱讀比翼齊飛。
1.在了解課文內容時,凸顯生字新詞。
看一個人,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整體印象,而不會是鼻子、眼睛、嘴巴怎么樣。同樣,一篇課文,孩子們不能一下讀得文通字順和有感情,但可以通過粗粗一讀,知道課文中相關信息。教,學中,先給他們說已知信息的機會,在說中聚焦生字詞,讓孩子細細辨認。如此,從熟悉出發,自然聚焦陌生,為孩子進一步細讀課文掃除障礙。
2.在認識生字新詞后,表述課文內容。
生字隨相關信息出現后。不只是讀一讀、認一認,可以讓孩子們再將這些詞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讓生詞來源于課文。又回到課文中。
3.在端詳個別生詞時,感悟整篇課文。
低年級課文中,常常抓準某一個生詞,就能借這個支點,帶領學生領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曼妙。如:《要好好學字》中圍繞“啊”的教學片段。
師:好好讀一讀“參加革命了,要好好學字啊!”
(生讀不出語重心長的感覺)
師:這句中的“啊”字很有魔力,老師把它藏起來。你再讀讀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生1:沒有“啊”有些不好聽。
生2:沒有“啊”,好像就是命令,一點也不親切。
師:是的,不能小看這個“啊”,讀的時候別一帶而過,加重點語氣試試。
(生讀得還好,只是面無表情)
師:小朋友想一想,毛主席說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表情?還會有哪些動作?
(生讀,面帶笑容,手還撫摸著另一小朋友的頭)
師:瞧,“啊”的本領多大呀!它有時候會跑在句子的前面,有時候會戴四頂不同的小帽子(聲調)表達不同的感情,真是奇妙無比呢!今天我們只是認識它的一個小小的本事。以后你會慢慢了解它。來,我們不要忘記它。在小手心里和老師一塊兒寫一個“啊”,抓住“啊”,別讓它跑了。
“啊”,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普通的生字,但在這里細細引學生品味,倒嚼出一種滋味,一種在親近文字中讀人的滋味。相信,“啊”會連同主席的親切深深地鐫刻在孩子心里。
總之,聽懂低段教材獨特之處的召喚,教學中,我們就無需跟在別的年段后面跑。聽中高段的課時。我們會在傾聽中吸納,在吸納中做自己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