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社會生活中的每個領域,當今社會對計算機軟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國在計算機軟件人才的培養方面,主要依靠高等院?;蛑懈呗殞W院來完成的。本文從分析中國軟件行業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以賦予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獨特的生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軟件藍領;聯合辦學;校企合作
一、引言
據權威部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40萬人,其中至少存在20萬軟件人才缺口,并且這個缺口還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但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與之相矛盾的是大量的軟件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國高等院校目前的計算機領域教育,尤其是軟件人才培養,不能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高等教育市場化,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近年來,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蓬勃發展,在構建“軟件藍領”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不少成果,但培養質量遠未達到社會認可,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軟件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職教育要培養的是實用性強的高技能專業人才,但我國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教育和需求的脫節,使人才培養方向偏離了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主要表現在:
1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在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中,雖然強調了對學生技能培養的重要性,但學生基本上都按“通才”方式培養,而目前軟件產業的發展需求更多的應該是軟件上的“專才”,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由于生源人口素質較低,按“通才”模式培養計算機軟件人才,教學難度很高。更重要的是,在培養目標中沒有重視現代企業發展要求具備的職業素質的培養,導致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普遍缺乏敬業精神、缺乏吃苦精神,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
2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的高職教育中,軟件類教學內容多采用“壓縮”高校本科內容,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沒有突出高職教育技術性、應用性的特色。課程設置中一般基礎課程多,富有特色和針對性的專業技術課少;實踐教學課時少,模擬現實的實訓課程更少。而高職生因時間、精力、文化基礎等原因,造成了軟件專業高職生在基礎理論上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扎實,在實踐和動手能力上又缺乏明顯的優勢,質量不出眾,特色不鮮明。
3教學模式落后
沿用的授課方式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重理論少實踐,而且沒有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監控,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按照“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調整。教學過程還停留在課堂上,不能充分發掘和利用校內、校外實訓基礎,沒有和企業結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三、培養方案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定問題,高職院校只有明確培養目標,并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滿足信息化產業迅速發展所需的軟件人才。
1素質教育是根本
高職院校培養的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應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規范的職業行為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同等技術背景下,企業更看中的是求職者的個人素質,更青睞的是有發展潛力、有職業道德、有團隊精神、有敬業精神的求職者。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堅持技能教育和素質教育并重,素質教育是根本。
2先進的教學模式
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培養的人才應以基礎程序員為主,培養中低端實用型人才,來盡量彌補這部分人才需求缺口。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一方面,社會上日益涌現的培訓學校有著先進的管理機制以及較好的就業平臺,可以通過與其合作的方式或者經驗的借鑒改進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學生管理;另一方面,通過和企業聯合辦學模式實現對軟件人才的培養,行業[企業)依靠教育,教育依托行業(企業),才能實現兩者的互惠互利,共同建設社會、企業和院校全方位軟件人才培養系統。
3可持續發展的教師資源
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與辦學實力的關鍵在于高素質的師資。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決定了學院的辦學質量,也決定了學生的未來。通過實施“企業的專家請進來”,邀請企業里有實踐經驗的員工作為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實習實訓進行指導并對校內教師進行培訓;另外還要貫徹“校內的教師走出去”,讓教師在企業中兼職以提高實踐能力,這可以使教師對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有更為深入的了解,能從實踐中總結出更獨特的教學方法,并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只有具有科學教學方法和先進教學內容的“雙師”型教師,才真正能夠勝任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
四、綜述
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面向應用、突出實踐為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個性發展原則和創新原則,注重教育功能性,由學生未來崗位決定教育內容,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需要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