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莉
摘要:對于教學而言,智力開發是目的,非智力因素是關鍵,教與學的方法是手段,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動力,它們直接影響中職生的語文課堂效果和學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明確影響中職生語文學習的因素,可以更好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中職生;語文教學;效果;因素
中職生語文學習的問題多,直接影響著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究竟是哪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起制約作用呢?本文總結出了影響中職語文教學效果的原因,主要概括為非智力因素和教育環境因素兩個方面。
一、非智力因素
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影響學習的內在因素主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關于智力,國內外有多種表述,但基本觀點是一致的:智力是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中職生,大多寫文章沒有東西可寫,不會觀察,捕捉不到生活的精彩畫面,體味不到生活的種種感受,不能透過現象發現本質。聽話時不能理解話里的含義,閱讀課文不能領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都是思維能力不足造成的。但是這些方面不是中職生語文水平低的關鍵,真正影響中職生學習的,是非智力因素。作為動力系統的非智力因素可通過個性心理傾向的選擇機制為青少年智力發展定向。情感、意志等因素則對智力活動起到增力和減力的作用。非智力因素還可以通過自我意識系統,使人對智力活動進行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整。有無自我意識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個體的學習是一種在自我意識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智力活動。學習活動的方向是否正確、學習的動力是否充足、學習環節有無失誤、都依賴非智力因素中自我意識系統的作用,只有評價及時而正確,自我體驗深刻,自我調節有力才能保障智力活動的優質高效。中職生反映自我學習動機的情況統計,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可知,有的同學將語文能聽懂才愿意學作為興趣,可想而知,這種“興趣”的效果有多糟。影響中專生語文學習的因素,除了知識積累的欠缺,主要還在于思想、態度的欠缺。中專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突出問題,他們對學習沒有渴望,學習目標不清楚,造成學習缺乏真正的興趣,缺乏進取的動力。這些不足,歸根結底是情感嚴重匱乏所致。因此在非智力因素中,滲透情感就顯得尤其重要,情感是人在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的體驗,作為非智力因素,感情本身就是動機,情感具有帶動、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是認知活動的動力系統,是認知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活動中,情感對認知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包達列夫的研究結論就證明了這一點。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態度會在他的知覺、思維、記憶和想象等心理特征上留下痕跡,學生缺乏積極態度,就會阻礙他們活動潛能的發揮。語文蘊涵著豐富的情感,語文教師應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發揮情感的作用,通過課程內容的感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渴望,用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熱情去取得成功。否則,缺乏飽滿的熱情、適當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情緒狀態不好,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育環境因素
中職語文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每節課講授時間一般在30分鐘以上,因條件限制,多媒體應用很少,黑板、粉筆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學生參與活動和自由發言的時間少,使參與意識本來就弱的學生自主提問,發表自己獨立思考見解的機會更少。相關調查顯示,課堂教學中,中職生喜歡參與式活動的組織、討論。隨堂進行5分鐘口語訓練、齊聲朗讀和默讀等較活潑的方式是他們最喜歡的,只有24.4%的人喜歡講授。中職生中有90%的同學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習興趣有影響,90%的人認為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習有幫助,有7.8%的人渴望改變現在的語文教學方法,這說明中職語文教學方法需要改進,教師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學。有81.4%的同學認為教師的語言、態度等對學習興趣的提高影響較大。語文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對他們能力的發展有較大的作用,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很高,他們希望老師能教給他們有用的東西,能關注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希望老師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們,尊重他們,激勵他們。
參考文獻:
[1] 曹明海.語文教育學(修訂本).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2.
[2] 靳健.語文課程研究.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