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74-01
摘要:從分析教材入手,進而初步探討了教師教學的教法、學生學習的學法,并對教學實施的全過程做了一定的關注,以期讓學生熟練掌握“Excel中工作表格式化”的技能。
關鍵詞:Excel;工作表;格式化;教學實踐
“Excel中工作表格式化”是《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五章(EXCEL2002及其應用)第三節內容,本教材是由歐陽廣主編的高職高專專用教材。
一、教學分析
1.Excel中工作表格式化的重要性
本課程是學生學習了WORD的圖文混排后編排的,是學生掌握電子表格操作的重要知識內容;也為學習后面的知識建立圖表打下一定的基礎。可見,這一課時的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EXCEL表格的修飾與美化應用十分廣泛,以物流業為例,數量清單、員工考勤表、考核工作表、市場調查表、市場分析表、運作質量考核表、庫存報表、財務單證計劃表、分析報表等等都可能用到EXCEL工作表格式化。
2. 學情分析
(1)學生特點分析
使用對象為大學一年級學生,其年齡在19周歲左右,生理發育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個體的心理變化已趨穩定,個性發展基本形成:自我意識不斷發展、智能高度發展、思想和行為表現充分。具體表現在:(1)外部動機對學習者的促進作用隨著年齡的升高逐步遞減,“在專業領域要有所建樹”、“能夠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對以后在社會上容易立足”等作為學習的主要動機。(2)大學生的學習由以記憶為主的再現型向以理解遷移為主的應用型轉變;學習方法、自學時間和課外學習計劃能夠自決、自控;學習內容由以教師講授為主到超越講授范圍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方向發展。
(2)主要問題
本教材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與傳統的必修課程相比,在教與學上都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況復雜,城鄉皆有,且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計算機硬件設備條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異,因此,學生在中學所接受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深度及應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一部分已達到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處于零起點,所以,要求也不一樣。
3.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設置單元格格式;學會設置工作表格式;學會自動套用表格樣式。(2)技能目標:能夠制作和修飾庫存日報表;能夠制作和修飾調撥通知單;能夠制作個人簡歷,實現對表格的修飾和美化。(3)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4. 重點、難點
統一格式的表格應用廣泛,自動套用表格樣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自動套用表格樣式是重點;設置單元格格式和設置工作表格式的操作相對比較繁瑣,所以這個部分是難點。
二、教學策略
以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沒有結合專業,沒有結合工作崗位進行教學。之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往往出現這種情況,一本教案面對所有的專業,這樣是不科學的。(2)教師演示操作,學生跟著練習。這樣單一知識的傳授,并沒有提高學生的能力。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筆者嘗試采用了以下方法:(1)任務驅動、分層教學。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式教學的原則。基于本節課的特點:對表格的修飾和美化,學生自主創作的空間比較大,應著重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2)自主學習、交流協作。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實踐、與交流活動,通過實踐與交流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養成品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與實施過程
1.教學手段
第一,物質化的教學手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機房授課,一人一臺電腦,網絡教室軟件。教師在進行學習提示、提出任務和補充講解以及學生在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運用網絡教室軟件非常的方便。第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案,教態要端莊,語言要精練、嚴謹,眼神要有全局觀,肢體語言要準確到位、有含義,評價要適度,注意個體差異。
2.教學實施過程
全班41人,學生分10組,其中一組5人,其余每組4人。具體情況見下表
3.討論分析
(1)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可以到網上搜索庫存日報表的模板,并下載下來使用;(2)小組討論分析任務,設計表格的最終效果,并交流合作進行;(3)看自動套用格式中有無現成的表格樣式可以套用;如有可用的,自動套用表格樣式;(4)用到的知識點:表格的自動套用、設置單元格格式、設置工作表格式;(5)提高學生的能力:收集資料并整理資料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歐陽廣、付曉霞.計算機應用基礎[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8月.
[2]張勇.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報,2007
* 作者簡介:陳利萍,女,(1981.10—),湖南永州人,漢族。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實驗實訓處教師;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