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
中圖分類號:G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21-01
摘要:圍棋是中國古老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在古代圍棋與琴、書、畫并稱四藝。圍棋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文化體育項目,兼備了開發智力與培養品行等多項教育功能,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推廣的意義非常大。本文主要對圍棋在小學教學實踐中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族文化;圍棋;課堂研究
圍棋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古典文化,娛樂性、創造性、趣味性和競技性使其得以綿延幾千年而不衰,它的“益智教化”、“陶冶性情”功能更為人們所賞識。2001年3月,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文“要求在學校開展圍棋活動”,指出“……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個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為了遵循“弘揚民族文化,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做到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我認為圍棋進課堂可采用以下策略,創設多種實踐場所和機會,使學生盡情體驗圍棋的魅力。
一、激發興趣
用兒童的語言展示奇妙的圍棋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多表揚、多鼓勵,也許,孩子就能理解更多、掌握更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并在學生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學生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訓練方法
1.“扭十字”練習法。“吃子”是初學者應最先理解和掌握的本領,在吃的過程中不斷吸收營養,才能增加興趣,才能不斷提高水平,我的做法是吃三子或五子為勝而重新開局,增加練習盤數,這樣可以提高練習效率。
2.九路和十三路小棋盤練習法。
九路小棋盤練習法,就是以九路小棋盤進行全局練習,這樣可以快速理解地盤的概念,也可以快速理解官子的意義;十三路棋盤練習為十九路棋盤的過渡練習。
3.記譜訓練與實戰講解。
當能進行簡單的十九路棋盤練習時,要求進行記譜訓練,并進行實戰講解,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其正確與錯誤,有利于快速提高。
4.多媒體的應用。
利用投影或電腦軟件做題目,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5、師生多面打與讓子棋。
多面打可以讓師生有針對性的交流,讓子棋可以提高對抗的強度,有利于學生的快速提高。
三、交流比賽
(一)、校內賽
1.九路圍棋小棋盤賽。
2.校內圍棋公開賽。
3.分組對抗賽、內部循環賽。
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比賽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棋興趣,促進學生的交流和進步。
(二)、校際賽或其他比賽
“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請進來”,一是指為了促進學校的圍棋教學質量提高,提高小棋手的水平,聘請有關的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圍棋教學工作;二是指積極承辦圍棋比賽,邀請外校棋手來校參賽,達到“以賽代練”的目的。“走出去”是指組織圍棋教師及圍棋小選手外出參加各級各類的圍棋比賽,檢測棋藝,擴大眼界。如:圍棋比賽進社區(把校內比賽辦到社區去),擴大圍棋的影響力,為圍棋的發展贏得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四、文化宣傳
以各種方式進行圍棋文化宣傳,增強校園的圍棋文化氛圍,如組織圍棋文化活動周,可設圍棋歷史文化名人展、師生的圍棋書法作品展、師生參賽圖片展等。
五、梯隊建設
以普及為基礎、為廣度、為面,以興趣小組為線、以尖子生為點,點、線、面結合,構成梯隊建設的立體網。
1.普及的面要廣
最初在一所小學開展圍棋教學,面可以大一些,如在1-3年級或更多年級開展圍棋教學,這樣可以大面積發現和選拔人才,第二年取消其他年級,只保留一年級,這是最好的,因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的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學生達到1-3級水平或更高水平,而大多數學生可能剛入門或沒有入門,這就使學生有了巨大的差異性,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這時候,最好的方法是分班教學或小班教學。
2.圍棋興趣小組的組織和訓練
對于興趣較濃或進步較快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進入圍棋興趣小組,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學習,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學生的進步。
3.圍棋校隊班的構建和管理
在興趣小組成員的基礎上,構建學校的圍棋隊,進行重點訓練或組織參加相關比賽,擴大交流的幅度和廣度。
結語: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對學習圍棋的興趣越來越濃,學習自信心日趨增強,學生的圍棋技、戰術水平不斷提高;學校也形成了新的體藝特色。我們希望通過對圍棋教學實驗的研究和總結,使得圍棋教學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祖德,中國圍棋史[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
[2]王振華、錢國柱,趣味圍棋一點通[M],成都時代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