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要把探究性學習與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技術的進步,探究性學習也將更加依賴互聯網資源。本文首先介紹了探究式教學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兩者相結合的優勢與結合途徑。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教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62-01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知識經濟從初露端倪開始走向主導地位。知識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儲存、消費之上的經濟。在這個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不是土地和資本,而是知識,是人的素質。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方式、社會交往活動的方式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是網絡的真正意義的所在。對此,應運而生的網絡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它對傳統學習方式的沖擊也非同小可,其作用也無可量比。而這一切的背后,學習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改變。知識猛增,信息爆炸,科技突飛猛進把教育由階段性推向永久性,由一次性推向終身化,由校園推向全社會。
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引進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教育思想現代化和教育技術現代化是推進現代化之兩翼,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實施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必須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反之,為了引進和更好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整合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使現代教育技術活躍課堂,發揮應有的作用。教育部啟動的中小學“校校通”工程,不僅要求修建“高速路”,更需要配置“高速車”,建設大量“車站”和豐富的“景點”。作為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環節,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對探究性學習產生了“催化劑”的作用:
(1)以往學生若要進行一些探究性學習,工作量是相當大的。而多媒體、交互式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信息表達方式,使得信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所以學生可以考慮從互聯網上尋找信息和選擇資料為自己手頭的探究服務,十分方便且相對獨立地在教育信息資源的海洋中遨游——查詢和獲取知識,運用某些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對比。探究式學習也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增添活力,因其文、圖、聲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種教育信息的表達更加生動、直觀、多樣化。
(2)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與網絡學習營造的教育環境里,各種趣味游戲、生活情景讓學生的各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充滿好奇,思維活躍,更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3)現實世界中師生間面對面的“對話”,真實親切,雙方能很快地感知彼此的感受。對于這些受到交流的時間與空間的客觀因素、教師的交流技巧與師生的性格等主觀因素的制約,借助網絡的交流是相當有好處的。雖然沒有面對面對話的親切感,但是它不受時空限制,它的虛擬性又為“對話”奠定了平等與開放的基礎。
(4)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著知識傳遞方式、途徑、時間和地點等方面的變革。我們應該把探究教學和信息技術較好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現代傳播技術,尤其重視使用具有交互功能的計算機網絡,積極建設網絡學校,讓計算機不僅成為“教具”,也成為學生的“學具”,讓教育超越時空,并具有開放性。
二、兩者結合的途徑
從目前中學在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構建上看,主要的是多媒體教室和網絡教室,也有少部分的學校有“網絡班”的設置(就是每個學生的桌面都有一臺聯網的計算機)。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活動時我們實踐了以下三種組織方式:
第一,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使學生“無中生有”。網絡環境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可以通過虛擬的空間將參與探究活動的師生聯系在一起,并且可以實現多項的交流、互動,從而圍繞要探究的問題展開基于深層思維活動意義上的合作。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任務,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從網絡中查找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這些網絡資源可以由教師提供的信息中選取,也可以自己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收集,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信息的交流、共享學習成果,以提高網絡利用效率,從而達到共同完成任務的目的。我們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標新立異。因此,我們就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很好的探索環境,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易獲性,讓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和總結,得出自己關于對某個感興趣的問題的結論。
第二,利用多媒體環境進行探究式教學。在多媒體技術支撐下,可以開發出一些“智能化”的探究情景,可探索性非常強,學生的思維過程可以在此基礎上充分展開,正像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那樣:“計算機多媒體軟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鏈接的能力顯示了它在科學教育中的巨大發展潛力。多媒體技術在挖掘要探究情景中的深層次問題上有著“粉筆+黑板”無法比擬的作用,而要達到探究活動的有效展開,必須在教學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情景建構的可探性。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還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教學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營造出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點,設法根據學生特點制作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第三,利用網絡多媒體的集成性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信息過度而不是閉目塞聽的時代。潮水般的信息經常讓人眼花繚亂、身心疲憊。為此我們需要通過聚合思維這種能聚合和提煉信息的有效思維方式來很好地處理信息。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從已知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結論,從現成資料中尋求正確答案的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理的思維方式,網絡能夠為我們提供大量的繼承性信息,我們在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有利于訓練我們的聚合思維。
參考文獻
[1] 張崇善. 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1
[2] 徐學福. 美國“探究教學”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 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