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香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95-01
學校是德育的主陣地,目前從學校的德育工作總體上看,還未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德育教育理論、德育教育程序、德育評價體系,還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徑和方法,幾乎是“零”體系,表現在如德育與智育相脫節,德育行為只停留在對學生的意志和行為的限制與防范上;德育運作機制不暢;缺乏科學的可操作的學校德育工作序列和德育管理細則,德育工作缺乏規范性運作;缺乏各年級段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目標設定,工作起來隨意性大;缺乏學生個體德育成效檢評系統,部門之間、科任教師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均缺乏有效的常規化的反饋系統等等。筆者認為構建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是建立一套機制、抓好三德建設:干部隊伍抓政德、教師隊伍抓師德、學生群體抓品德。
一、建立健全學校德育工作運行機制
1.學校德育工作運行機制要確保學校德育工作有序、有重點、常規化運作。首先,成立自上而下的專司學校德育的指導、服務、督查機構,如學校可設立德育處,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指導、督查、評價班主任工作,肩負起班主任工作專業發展的重擔;其次,切實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規程和常規管理細則,要從學校德育的內容、形式、方法、途徑、程序等予以規范化,并制定相應的管理細則和評價評估方案,學校要制定中長期(三到五年)的規劃和年度學期工作計劃,這兩者要根據德育規程中的序列、目標、方式方法、形式手段、載體制定成切實可行、符合校情的方案,以便工作中操作、評估;再次要強化日常指導服務和診斷改進工作,德育工作者要經常深入班級、學生進行服務性指導等。
2.要建立學校德育規程,使之序列化、整體化、個性化、心理化和活動化,注重可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①是學校德育工作內容的序列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心理健康指導、品格修煉和法紀教育、安全教育等難以學科化的東西,必須靠日常序列化工作才能得到保證,不然的話就會流于形式地“作秀”,缺乏誠信和系統。必須分年齡段劃出有層次、逐步發展的序列目標,并走專題教育之路;②是要努力促使學校德育成為“綠色德育”,要找準道德要求與學生道德需求的契合點,其起點要從學生的道德需要出發,與年齡、個性結合,努力使我們的道德教育成為學生的個性需要。要關注學生個體的道德體驗,注重道德的內化,從而使道德成為習慣。可設立“校長信箱”、開通“心靈關懷通道”,如心理咨詢室、悄悄話信箱等,并讓校園廣播、班刊經常燉出鮮美的“心靈雞湯”。
二、抓好政德和師德兩個建設,建立全員育人制
1.干部隊伍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屬于學校德育的政德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學校德育內容、德育目標的組織、實施和實現。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學校樹立管理權威和教育形象的重要環節,學校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本”的干部隊伍建設原則,加強干部政德建設:①開展政德建設培訓班,經常對干部進行思想教育和勤政教育,掌握正確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方向;②加強干部隊伍自身世界觀的改造,樹立現代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人才觀,注重干部自身理論學習和觀念更新,在思想、作風、能力上上臺階;③學校應有計劃的派干部參加各種培訓,提高干部的理論素養和道德修養。在此基礎上,學校要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措施,如“以德立校,嚴謹治學的辦學思想”,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兢兢業業的工作,積極帶頭投身于德育研究和教學一線,不違反學校規定,在群眾中樹立起威信,努力成為各教師學習的榜樣,在教育教學管理和工作業務上樹立典范,正所謂“德高、身正”。
2.教師隊伍建設,亦即師德師風建設,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使教師在全面育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樹立起以為人師表、嚴以律己,敬業樂教、熱愛學生、甘當人梯為內容的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道德修養、道德行為。學校應把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認識,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制訂出規劃和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加以實施:①要齊抓共管,建立管理體系,黨支部負責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師德師風規范和常規管理,工會負責教師個人品德修養行為規范教育,團方面負責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②是優化學校環境,為師德師風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在硬件方面加大投資,創設一流條件,為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創造良好的條件,使教師有光榮感、自豪感和神圣感,同時在軟件環境建設上多做工作、體現人文關懷,如開展隆重的教師節慶祝活動,喜慶節日的問候、拜年等。平時多關心教師的生活疾苦,讓教師感到學校是一個團結、和諧、溫暖的大家庭;③是關心教師切身利益,創造條件為師德師風建設奠定扎實的物質和思想基礎。如解決教師住房難問題,教師家屬工作、生活困難、子女升學等問題;④要創造條件,提高教師知識素養,如提高學歷,外出進修、培訓、參觀、學習等,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發展的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三、抓好學生品德教育工作,整體布局,形成教育網
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既要整體布局,形成立體教育網絡,又要創新德育內容,強化德育過程,拓寬德育渠道和途徑、突出德育的創新性、實效性和生活化。新時期學校學生德育工作應走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之路,以班主任為核心、創設一個和諧的育人環境、運用兩種教育形式,抓好三條教育主線,搞好四個結合。
1.以班主任為核心,抓德育的起點與落點。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德育的主力軍。德育目標的實現通過班級為單位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應①充分挖掘和創造課堂內外各種德育因素對本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②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與科任教師及家長合作溝通,抓好德育的四個結合;③充分發揮班集體的教育功能,建章立制,尋求不同的班級管理模式,保持和發揮班干部隊伍的先進性,搞好班集體建設;④切實從班級常規思想教育拓展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訓練,努力用科學、系統的現代教育思想關注學生成長的諸多因素,指導學生塑造健康的心靈;⑤做好個別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2.整體作戰,形成德育教育網絡。①要創設一個和諧的德育環境,重視環境對德育的隱性教育作用。在硬件上,加大校內設施。校外基地是德育實踐的場所,是學生品德培養的沃土,學校應努力開發、利用好這些資源。在軟件方面,(即人文因素)要注重培育濃厚的校園氣氛,如政治思想氣氛、遵紀守法氣氛、文明禮貌氣氛,人際關系氣氛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興趣和健全的人格;②要運用兩種教育形式,包括外在的德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的各類文化活動)和內在的德育滲跡(各種潛移默化的德育思想外化、覺悟);③要抓好三條教育主線,即德育中的三支隊伍:一是班主任隊伍,是德育的主力軍,二是各科任教師,是德育的大部隊。三是各種學生干部隊伍,是德育的自我教育力量。三支隊伍通力合作,德育整體效應就會產生;④是要搞好四個結合,即德育與學科教學密切結合,做到寓德于教,德育與常規管理密切結合;德育與家庭德育密切結合以及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總之,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研究德育規律、總結德育經驗與方法,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策略、新方法、新途徑、新思路,全員育人,建立起科學系統的學校德育實施細則和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做到以德立校,才能為社會、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