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池
一、運動生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抽象。運動生理學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學生學起來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興趣。特別是學生剛開始接觸運動生理學時,肌肉的收縮過程、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等內容復雜、抽象,老師又很難講述清楚,造成許多學生一開始就喪失了學習運動生理學的信心。
2、理論與運動實踐脫節。運動生理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與應用科學交叉的學科,而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運動生理學的知識既可為競技訓練服務,又可指導群眾的健身活動。而在以往的運動生理學教學中常常忽視體育實踐,把運動生理學當成人體生理學來講。
3、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體育運動學校不同學生之間文化基礎不同,不同專項對應掌握的生理學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應針對不同學生傳授不同的知識,對知識的要求也應有所區別。在以往運動生理學教學中常常忽視了這一問題,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沒有真正實現培養目的。
4、缺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體育科學中的許多課程與運動生理學關系密切,運動生理學是學習其他課程如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學、運動處方等的基礎。以往教學中常常忽視這種聯系,把該課程當成一門孤立的課程來講,給其他課程的學習造成了困難。
二、嘗試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
1、降低教學難度。CAI課件中大量直觀、動態的圖像是其他教學方法中無法比擬的,它最有效地將抽象的內容大量形象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易于學生掌握。如橫橋擺動引起肌肉滑行的過程抽象、復雜,教師不易講清,學生難以理解。CAI課件中肌肉滑行畫而,直觀地演示了這一過程——橫橋、原肌凝蛋白、肌動蛋白的相互運動。
2、提高教學效果。課件的應用提高了老師上課的效率,課件設計時注重相關內容的銜接,文字、圖片、動畫、錄像連為一體,使用方便。另外,文字、圖片、動畫多種刺激,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兩個信號系統,調動了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器官的功能,使教學內容能夠在學生大腦皮層留下深刻記憶痕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性、積極性都有了。課件應用大量銜接,采取圖片與動畫相結合、圖片與視頻相結合、單個圖片與組合圖片相結合等形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感覺內容層出不窮、富有新意。在不同畫面切換過程中由易到難,充分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另外,網絡版的課件實現了智能交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學解剖學知識。
4、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在課件制作時,我們采用教師列提綱、指導學生制作的方式進行。學生根據所分擔內容,收集、歸納、整理有關資料,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制作。通過課件的制作,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生理學知識的掌握,又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了積極思維。
三、結合學分制進行教學改革
1、多媒體集中授課與分開授課相結合。開課前,我們仔細鉆研教學內容并組織相關學科的老師討論,打破教材知識體系,找出哪些知識是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知識是某一專項學生需掌握的,哪些知識和后續的選修課關系密切。根據學生專項和興趣、選修課的不同,將運動生理學課程內容分為基礎知識和專項知識,其中基礎知識約占70%,專項知識包括生理實驗約占30%。CAI課件的應用為集中授課提供了可能。多媒體集中授課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年輕教師幫助輔導、批改作業等。多媒體集中授課重在廣度,輔導、批改作業重在引導和鞏固。在專項知識的學習中,由年輕教師根據所帶班級學生專項不同,指導學生根據專項進行探索性學習,充分發揮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敢于探索的特點,講授重在深度。
2、注重與相關課程的聯系。體育科學中的許多課程都與運動生理學關系密切,運動生理學是學習后續課程如運動免疫學、運動醫學等的基礎。我們在教學中注重運動生理學與這些學科的聯系,從整個運動人體科學大學科的觀點出發制定教學計劃。如物質代謝、能量代謝部分,在運動生物化學中要重點介紹最大吸氧量、心率等內容,是運動處方制定的基礎,應重點解釋。
3、做好因材施教。由于專業、生源渠道的不同,造成體校學生入學時文化基礎差異較大。因此,在進行運動生理學教學時應注意這些差異,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模式。對學習困難者,重在幫助其復習、鞏固基礎知識、答疑解難;對學習有余力的同學,應鼓勵他們在課后利用網絡課件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教師給予指導。另外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如運動處方學習小組、科學健身學習小組等。培養學生運用運動生理學知識進行科學訓練、健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