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希玉
摘要:髓腔髓石是常見牙髓病變,通過臨床病例分析其臨床表現及病因、診斷與治療。
關鍵詞:髓腔髓石;病因;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6.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6-0114-01
髓腔髓石是常見牙髓病變,是以變性壞死牙髓細胞為鈣化中心,周圍鈣鹽層層沉積而成。髓石可呈單個或多個分布,可游離在髓腔,也可附著在髓室壁,髓石大者可充滿整個髓室。髓石患牙可有或無臨床癥狀,疼痛是髓石患者就診主要原因,開髓取出髓石并處理牙髓為疼痛患牙主要治療手段。筆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門診收治45例髓腔髓石患者,共51個患牙,現將其臨床表現及治療特點分析整理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
45例髓腔髓石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齡9-60歲,20歲以下8例,21-40歲19例,41-60歲18例。
1.2臨床表現
①疼痛是就診的主要原因。51個患牙中主訴疼痛46個,其中髓石并齲齒、急慢性牙髓炎39個,殘髓炎5個,根尖周炎7個。開髓治療時可見髓石存在于牙體齲壞相應部位。8個無牙體牙周病變患牙疼痛性質類三叉神經痛,x線片發現髓石,開髓取石后疼痛消失。5個無任何癥狀患牙X線片發現,未做處理。②髓石的形態及存在形式:肉眼觀髓石為砂礫樣淡黃色晶體。表面光滑、質地堅硬,最大為0.4×0.3×0.3mm。髓石游離髓腔中19齒,附著髓室壁32齒。③髓腔髓室的牙位分布:全部發生在磨牙,以第一磨牙居多。4例患者6個髓石患牙呈對稱牙位分布。2治療情況
46個有疼痛癥狀患牙給予治療,徹底清除髓石后行干髓術或根管治療術是其治療原則。10個髓石并牙髓壞死,根尖周炎患牙在清除髓石后行根管治療術治愈。其余36個患牙在失活牙髓、清除髓石后行常規干髓術治愈。其中19例在失活牙髓過程中因失活效果欠佳封第二次失活劑,11例因封藥后產生劇痛改為局麻下切冠髓取髓石再行干髓術,效果佳。1年內45例患者51個患牙中,無一例因治療后繼發殘髓炎或根尖周炎再次就診。
3討論
(1)髓腔髓石的成因探討:本組資料髓石患牙并牙體齲壞、牙髓炎占患牙總數75%,均發生在齲患率最高的磨牙,髓石的主要成份是Ca5(P04)(0H),其次是SiO2,這些成份主要存在牙體硬組織中,顯示牙髓石產生和齲病、牙髓炎關系密切。牙髓炎致血循環障礙,牙髓細胞變性壞死、鈣鹽沉積,齲病致牙體硬組織分解產物鈣鹽,SiO2等沉積凝集,這是髓石形成重要原因。髓石的主要成分與唾液腺結石、靜脈結石相同,含有微量C27H460,這是否與自身循環、代謝障礙有關尚需探討。
(2)髓腔髓石診斷:開髓直視下看到并取出髓石為髓腔髓石的診斷依據。有文獻指出,15%的髓石能在x線片上顯示,可以作為輔助診斷。本組資料提示在磨牙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診治中,如果出現患牙封失活劑效果差或封藥后產生劇痛,開髓見髓腔狹窄,治療器械探及髓底或根管口困難,應警惕髓腔髓石存在可能。對無牙體牙周的病變疼痛性質類三叉神經痛患牙,應考慮髓石存在可能。在診斷中須注意附著型髓石與繼發性牙本質鑒別。
(3)治療特點:髓腔髓石引起患牙疼痛均應及時治療。髓石使髓腔狹窄、壓力增大,失活劑滲透受阻,本組資料已證實失活效果差是其治療的特點。對此類患牙可行二次失活或局麻開髓切髓取石。徹底清除髓石后行干髓術或根管治療術是其治療原則,髓石盡量用銳利金屬刮匙挖除,操作中避免正常組織過多磨除,防止髓腔側壁及底壁穿通。
責任編輯曾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