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銀行集中采購績效審計是指內審部門運用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對同級或下屬單位和部門有關集中采購政策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使用管理采購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等內容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反饋信息。它是規范人民銀行集中采購運行秩序、提高人民銀行預算資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保障。
一、集中采購績效審計的必要性
(一)集中采購績效審計是內部審計職能深化的必然結果
目前,人民銀行集中采購審計著重于審查集中采購部門的財務收支賬目以及實施過程的真實性與合規性。這種傳統的財務審計是不能滿足當前需要的,因為隨著集中采購支出的迅速增加以及采購范圍的日漸擴大,決策層以及廣大員工想要知道的不只是集中采購開支是否合理、合法,而且還想了解采購資金是否得到經濟有效的使用,采購行為是否有效果,這就需要用績效審計的方法來監督各集中采購部門履行其經濟責任。
(二)集中采購績效審計是強化人民銀行內控管理水平的需要
對集中采購開展績效審計,就集中采購行為提供獨立的評價,有利于促進被審計的采購單位為達成各自的采購目標,圍繞提高效率和效果而不斷地改進工作,加強內部控制,實現最佳的資源管理,做到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對集中采購開展績效審計,為決策者和廣大員工提供有關集中采購的信息,這些審計信息不僅限于財務方面,而且包括采購效果方面,這樣有利于加強監督,進而有利于和諧央行建設。
二、集中采購績效審計的目標
集中采購績效審計的目標就是評價被審項目的經濟性和效率性,即評價采購活動中資源是否得到既經濟又有效率的管理和使用。績效審計與傳統的財務審計不同之處大致如下表所示。
集中采購的經濟性,是指集中采購部門以最低費用取得一定質量的商品和服務。而效率性,是指從對一個項目的資源的投入中,力爭取得最大的產出,或確保以最小資源投入取得一定數量的產出。對此,人民銀行集中采購具體目標應包括:評價遵循和采購項目有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及組織的健全性;評價衡量、報告和監督采購項目效果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評價采購項目的成果;識別影響采購效果的因素。
三、集中采購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及指標
筆者擬將集中采購績效審計評價內容分為四個方面:
(一)集中采購內部控制有效性審計
內部控制通常被看作是保護資產、預防和發現錯誤以及違法事項的第一道防線。內審人員通過對集中采購經辦機構、管理部門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符合性和健全性測試,以確定集中采購績效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在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時應重點關注: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執行;各經辦人員的職責權限是否明確,是否按規定分別單獨核算各項社保基金,個人賬戶管理的基金收支情況是否清楚等內容。
(二)集中采購政策執行效果性審計
社保基金審計政策性強,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自身履行征繳、使用、管理基金的職責任務重大。審計中應重點關注:各項政策法規是否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有無因執行政策不到位而影響集中采購實施的情況;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負責人對與集中采購相關的制度法規知識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否存在由于片面理解有關文件而導致執行政策不力甚至出現決策失誤等情況。在進行集中采購的執行效果審計時,審計人員應適當考慮該項目是否遵循適當的采購慣例;遵循適當的程序,保證購買的物品具備需要的型號、質量和數量,并且被各使用單位加以妥善使用和維護;避免重復采購、盲目采購;采用效率高的工作程序。
(三)集中采購經濟性審計
經濟性是指實施集中采購管理成本與使用成本的節約性,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則,集中采購經濟效益可建立包括集中采購節約指標、集中采購費用指標、集中采購盈余指標等指標體系。
1. 集中采購節約指標用于評價集中采購的節支情況,它包括節約額和節約率兩個具體指標。
集中采購節約額是指按市場價計算的采購物品總金額與按集中采購中標價計算的采購物品總金額的差額,即批量采購所享受的價格優惠形成的節約額。
集中采購節約額=按市場價計算的采購物品總金額-按中標價計算的采購物品總金額。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編制預算的人員對市場行情了解不清楚,在制定政府采購預算時,不能準確地確定預算價格,有的是采購單位報多少批多少,有的是在采購單位報的數字上隨意壓縮,預算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在計算政府采購節約額時宜選用市場價作參照物。
大額集中采購節約率的計算公式為:
集中采購節約率=集中采購節約額÷按市場價計算的采購物品總金額×100%。
2. 集中采購費用指標用于核算和評價集中采購所發生的耗費。它包括集中采購辦公費用和集中采購招投標費用兩項具體指標:
集中采購辦公費用是指集中采購工作人員在辦公過程中所發生的耗費;集中采購招投標費用是指大額集中采購操作機構在招投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如公告費、會議費、公證費、評委報酬等。
將一年內集中采購管理機構和操作部門的辦公費用與大額集中采購操作機構的招投標費用相加,即為年集中采購費用。采購費用與采購經濟效益呈反向關系,費用越高,經濟效益越低,費用越低,則經濟效益越高。因此,要提高集中采購經濟效益,就必須嚴格加強費用管理,防止鋪張浪費。
3. 集中采購盈余指標反映集中采購凈節約或凈虧損的情況。它包括以下盈余總額指標:
月集中采購盈余總額=月集中采購節約額-月集中采購費用;
年集中采購盈余總額=年集中采購節約額-年集中采購費用;
或者,年大額集中采購盈余總額=∑月大額集中采購盈余總額。
如果年集中采購總額是正數,表明集中采購出現了盈余,盈余越大表明集中采購效益越大,反之則反是;如果年集中采購盈余總額是負數,表明集中采購增加了支出,浪費了資金。
(四)集中采購效果性審計
效果審計是對集中采購真正的績效進行衡量,即對采購項目是否能實現其目標進行評價。效果不同于結果,它是把采購項目的實際成就和預期要達到的成就進行比較,然后把比較的結果與績效標準聯系起來。效果性審計主要是評價采購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即審查決策目標是否正在或已經圓滿地實現。對大額采購項目效果審計時,審計人員應評估管理系統是否完備,確定該采購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查明造成績效不夠理想的因素。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