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發展消費信貸、拉動經濟回升已成為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以山東省為例,著重分析了金融危機以來消費信貸的運行狀況及對經濟回升的作用效果,并提出了進一步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的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消費信貸;宏觀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1.5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6-0020-03
一、引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理論和實證研究的熱點問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發揮銀行信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2008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提出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2009年3月23日,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又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投放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文以山東省為例,分析了金融危機以來山東省轄內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狀況,找出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拉動不力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山東省消費信貸的發展狀況
近年來,消費信貸成為各銀行競相追逐的業務增長點,貸款品種不斷增多,業務量逐步擴大。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粗放型發展模式的制約,近期出現了增幅放緩、占比下降的態勢,順經濟周期特點明顯,對消費和經濟拉動作用發揮不夠等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消費信貸業務持續較快增長,但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增速放緩
近年來,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將消費信貸業務列為風險低、收益穩定的信貸品種來重點發展,消費貸款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自2008年以來消費信貸業務增速逐漸放緩,甚至降到近幾年的最低水平。雖然國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使消費貸款增速有所回升,但仍然明顯低于全部貸款增長幅度。
(二)消費信貸業務順經濟周期現象明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發揮不夠
經濟決定金融,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著銀行的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波動、增長方式轉變以及政策調整等因素的變化都會對銀行運行狀況產生影響。統計數據顯示,山東轄內消費貸款業務發展與宏觀經濟運行表現出較強的相關性,經濟波動對消費貸款運行的影響較大,消費貸款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如,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內(2005年-2007年),消費貸款年平均增長幅度高于GDP年平均增速6.86個百分點;經濟放緩增長時期內(2008年),消費貸款增速相應回落,且回落幅度大于GDP增速回落幅度5.52個百分點。目前山東省消費信貸占信貸總量的比重不足10%,且由于產品開發滯后、市場潛力挖掘不足等原因,消費貸款對消費總量的正向刺激仍然有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作用。
(三)住房貸款是消費信貸主體,受房地產行業影響較大
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貸款的主體,業務量占比一直都在70%以上。但住房貸款受房地產行業影響較大,被動發展現象明顯。2005年至2007年,山東房地產銷售額年均增幅為35.23%,相應住房貸款平均增速也達到24.86%,年均增量為176.61億元。進入2008年以來,山東省各地市商品房銷售量逐步萎縮,增幅大幅回落,市場觀望氣氛更趨濃厚。2008年末,山東省房屋銷售額為1540.31億元,同比增長8.5%,增幅回落25.4個百分點,直接導致住房貸款增速明顯放緩,成為消費貸款業務全面走低的主導因素。
(四)汽車消費貸款增長較為平穩,但仍顯乏力
據被調查銀行反映,汽車消費貸款在經歷過2004年-2006年調整期后,進步了穩步發展的通道,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汽車消費貸款呈現出增速放緩跡象,但在國家出臺成品油價稅費改革以及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推動下,乘用車市場出現回暖跡象,與之相對應,汽車消費貸款未再出現如2004年-2006年的持續負增長現象,發展較為平穩,但增長仍然乏力。
(五)消費信貸逐步實現多元化發展,但集中性特征仍然明顯
一是機構集中。近幾年,各銀行機構紛紛開展了消費信貸業務,消費貸款逐漸成為各銀行爭相發展的業務,但由于中小銀行起點較低,規模偏小,仍無法與國有銀行平分市場。二是信貸品種集中。目前,消費貸款品種仍集中在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傳統個貸業務,兩者業務規模已達到消費貸款總規模的83%,其他新型消費業務發展較慢。三是區域集中。由于農村領域可用于抵押的財產較少,農村消費貸款發展較慢,絕大部分消費貸款發放到城區。四是擔保方式集中。為了保障消費信貸的質量,各銀行紛紛增加抵押貸款比重,提高風險覆蓋率,調查數據顯示,消費信貸中82%以上為抵押擔保貸款。五是客戶經理集中。受人力資源限制,各銀行機構存在消費信貸業務從業人員與規模發展不匹配的問題。
(六)資產質量相對較高,但潛在風險逐步加大
從靜態歷史數據看,消費貸款不良率整體較低,但在房地產市場低迷進而導致住房貸款違約增加的背景下,消費貸款特別是住房貸款風險逐步上升。同時,考慮到個人住房貸款大多以中長期貸款為主,風險暴露時間一般應在5年之后,而山東省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大多起步于2000年左右,近幾年風險才逐步顯現,加之目前國內外不確定的經濟環境,消費貸款隱性風險不容忽視。
三、消費信貸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008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形勢的急轉直下導致消費貸款增長乏力,增幅下降。這種現象說明,銀行對經濟運行及宏觀形勢變化缺乏研判和應對預案,消費信貸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和貢獻程度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銀行在發展消費貸款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長遠規劃,對宏觀形勢變化預判不足
從長期的監管實踐和近期調查情況看,銀行在發展消費信貸時普遍缺乏長遠規劃和明確的市場定位,對宏觀政策研究不足,對產業的發展前景缺乏科學的判斷和長遠把握,沒有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貫徹落實措施,致使消費貸款應對經濟和政策變化的彈性差。具體表現為:在經濟處于上行時期和市場需求旺盛時,銀行一哄而上,業務規模急劇擴大;而在市場發生波動和變化時,則采取消極被動的上收信貸權限、壓縮業務規模甚至只收不貸等簡單化處理方式,導致業務量增速減緩,很容易陷入一種消極的循環圈中。
(二)風險防范意識薄弱,應對經濟及政策變化準備不足
近年來,商業銀行普遍將個人貸款業務視為低風險、高回報的優質業務來重點發展,但對消費信貸的風險普遍認識不足,對其潛在的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及法律風險缺乏深入研究,更沒有采取相應的風險管控手段。這種不計成本、不顧風險,盲目擴張的發展方式,在經濟上行、消費旺盛時期尚可以維持,但在經濟下行、消費緊縮時期則極易暴露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進入2009年以來,消費貸款一改以往資產質量良好的態勢,不良貸款比率明顯提高,而且增速高于全部貸款不良率,正是說明了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銀行沒有建立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缺乏先期準備和風險防范措施。
(三)產品創新能力差,對經濟復蘇和發展的拉動作用不足
產品創新既是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是分散、轉移和規避風險的一種途徑。調查發現,各銀行消費貸款產品之間同質化問題嚴重,差異程度小、抗風險能力弱,研發新品種的主動性差。基層銀行對于消費信貸品種基本上是被動接受,缺乏大力開拓業務的主動性和靈活性。銀行間在產品設置和組合上的相似性,難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不能在經濟形勢變化的情況下有效挖掘市場消費潛力,制約了消費信貸業務的長期可持續增長,也影響了消費貸款拉動消費需求繼而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發揮。
(四)內部管理不規范,長期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
各銀行對個人消費貸款的范疇沒有統一的界定,統計口徑及管理規定不一致,特別是其他類個人貸款業務管理混亂,導致消費貸款難以持續平穩發展。從調查情況看,各銀行其他類個人貸款業務一般包括個人住房、汽車、助學、旅游、家裝、個人投資等多種貸款用途。銀行主要憑借個人信用等級發放貸款,貸后無法監控資金流向,無法審查資金用途及真實性,潛在風險較大。
(五)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消費信貸市場秩序混亂
2008年以來,受宏觀經濟變化影響,個人消費貸款發展壓力增加,部分銀行紛紛降低授信條件、調低產品價格來爭搶業務,個別同業機構甚至在部分地區、部分產品上突破了監管部門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競爭秩序,造成客戶的誤解和投訴。近期調查中也有很多銀行反映,目前在住房按揭貸款方面銀行政策執行口徑不一致,部分銀行已或明或暗地放開了一二套房貸標準,導致市場競爭失衡,對其他銀行消費貸款發展造成了困難。
四、發展消費信貸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一)從戰略發展的高度確立理性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消費貸款對經濟復蘇的拉動作用
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購買力決定消費貸款的外延,銀行的經營理念、營銷策略及產品創新程度影響消費貸款的市場發展深度和空間。因此,各銀行要從戰略發展的高度統籌規劃消費貸款的發展方向和思路,根據各行及當地實際情況明確市場定位,借經濟結構調整之機,將消費貸款引入有序發展的軌道,促進經濟良性健康發展。
(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產品創新拉動居民消費需求
各銀行要通過細分市場,充分挖掘潛在的市場和客戶,根據目標客戶的投資和融資需求,集中優勢資源開發特色化、個性化消費信貸產品,加大信貸拉動消費的力度。一是大力提升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先進服務業信貸投放,積極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和擴大內需型建設項目,支持一批與擴大消費密切相關的產業和企業做強做大。二是在防范風險前提下擴大銀行卡業務,加大對汽車、家電等消費需求的支持力度,促進城鄉消費升級。三是以擴大農村消費為重點,繼續做好送家電下鄉等相關信貸支持工作。
(三)監管部門要加強引導,促進消費貸款穩健發展
一是對商業銀行推出的消費信貸新業務品種在合規的前提下給予寬松的監管政策,科學評價商業銀行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能力,對適銷對路的產品給予鼓勵和支持,同時嚴格落實報告制度,對缺乏管理技術和內部控制的消費信貸品種適當加以限制。二是改進和完善消費信貸的統計監測體系。目前統計報表中關于消費貸款的統計分類不細,缺乏具體品種的數據,建議在研究個人信貸違約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統計口徑并增加部分報表或指標,加強消費信貸業務的分析和預測工作,動態跟蹤評測貸款風險。三是研究制訂有關監管指引,有效遏制商業銀行間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的同質惡性競爭以及通過降低貸款準入門檻爭奪客戶資源的行為。
(四)發揮部門合力作用,創造有利于消費信貸發展的宏觀環境
一是制定和完善與消費信貸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懲戒機制,加大對失信、違約行為的懲處力度。二是加快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完善個人信用管理制度。三是加強居民個人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教育,引導其理性應對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波動對個人財富的影響,同時不斷培育公眾的信用意識,培養誠實、守信的信用文化,為銀行經營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四是統一相關政策。例如針對銀行反映各地(預)抵押登記方面的規定不統一給銀行正常辦理業務帶來很大影響的問題,建議政府部門予以規范、協調和統一。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