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桂英 王麗艷 蘇春燕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 收集收治的97例顱腦損傷的病例,對其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顱腦損傷的患者經精心護理均取得滿意治療效果。結論 了解顱腦外傷的基礎知識和救治原則能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顱腦損傷;護理;體會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往往傷情危重,病情復雜,需要認真細致的臨床護理觀察,發現異常變化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從而提高治愈率。本研究通過臨床護理實踐介紹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觀察體會,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顱腦損傷患者97例,男71例,女26例。其中車禍致傷75例,跌傷12例,鈍器傷10例。按急性腦損傷臨床分型標準,重型顱腦損傷54例,中型38例,輕型5例。早期發現腦疝并手術者29例。
2 病情觀察
2.1 意識觀察意識狀態的變化是最早反映腦損傷程度的一項指標,要準確分清嗜睡、淺昏迷、深昏迷等意識障礙的程度[1]。若昏迷減輕,逐漸清醒,視為病情好轉,反之視為惡化。
2.2 瞳孔觀察 瞳孔變化是診斷腦疝的可靠依據,是反映顱腦損傷程度和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當兩側瞳孔不等大,一側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并伴有意識障礙,則提示有腦組織受壓或腦疝;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并伴有深昏迷是病危的前兆,應積極搶救[2]。
2.3 生命體征的觀察 每15~30 min測量脈搏、血壓、呼吸1次,血壓波動大或持續升高,呼吸次數逐漸減慢者,常有顱內壓升高或腦壓迫存在,應警惕顱內血腫或腦疝形成。脈搏快、血壓下降時應結合病情判斷。
3 護理體會
3.1 體位 絕對臥床休息,意識清醒者取平臥頭高位?;杳哉咂脚P,頭偏向一側。顱內壓增高者床頭抬高15°~30°,抬高頭部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部瘀血及腦水腫。顱底骨折有腦脊液耳漏者臥向患側,可在頭部下面墊無菌紗布,注意保持外耳道、鼻腔及口腔清潔,嚴禁堵塞及沖洗,以防顱內逆行感染。術后未清醒者應平臥,頭偏向一側。
3.2 呼吸道護理 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后墜,可采取側臥位。使用舌鉗將舌拉出或放置通氣鉗,及時吸痰。如已行氣管切開,按氣管切開護理。做好口腔護理。
3.3 五官的護理 耳鼻有出血和腦脊液溢出的患者,禁忌填塞耳鼻或沖洗,應保持外耳道及鼻腔清潔。可局部滴用抗生素,以免漏出的腦脊液逆流,引起顱內感染。
3.4 引流管及傷口的護理 腦室引流的患者,腦室體外引流瓶放置高度應以引流管開口處高于側腦室額角10~15 cm為準。不宜過低或過高。固定好引流瓶,觀察腦脊液引流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師處理。注意觀察傷口滲血情況。
3.5 皮膚護理 重癥患者要做好全身衛生清潔工作,每2 h定時翻身,按摩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發生。
3.6 大小便護理 尿失禁患者,應予留置導尿管,以保證尿路通暢和水分出入量的正確記錄。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緩瀉劑,囑咐患者大便時不要過度用力。
3.7 高熱護理 重型腦挫裂傷患者,尤其是下丘腦損傷者多伴有中樞性高熱,應及時給予冰帽及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溫或應用藥物降溫。
3.8 恢復期護理 如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應幫助其做一些臥床期的肢體功能鍛煉,也可在有人照顧下適當下地活動。
3.9 心理護理 患者經受嚴重腦外傷后常有情緒波動,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給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士以高度的責任心關愛患者,同時借助家庭和社會力量全面配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重型顱腦損傷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護士必須了解顱腦外傷的基礎知識和救治原則,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準確執行醫囑,技術操作熟練,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較強的觀察力,為搶救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提高治愈率,防止并發癥。
參 考 文 獻
[1] 陳俊清.重型顱腦損傷的急救和護理.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1):98.
[2] 周翠芝.重癥顱腦損傷的急救與護理體會.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3,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