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賀榮
【關鍵詞】 外傷; 小腸破裂; 護理 ;體會
小腸占腹腔面積最大,在腹部閉合傷中占臟器損傷的第三位,空腔臟器損傷第一位。隨著外傷事故的增加,外傷性小腸破裂也隨之增多。如何提高外傷性小腸破裂的早期診治水平,是臨床醫師及護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腸破裂屬嚴重的急性腹部疾病,小腸破裂后可繼發化膿性腹膜炎,如處理不及時可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感染性休克,嚴重者危及生命。許昌市中心醫院2001-2007年收治小腸破裂120例,現作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01例,女19例;年齡5~67歲,其中20~50歲90例占75%。受傷至入院時間最短0.5 h最長6 d;墜落傷11例,交通事故傷69例,鈍器傷18例,銳器傷11例,撞擊傷3例,擠壓傷2例,爆炸傷3例,其他傷3例;臟器損傷情況:小腸破裂1處86例,2處23例,2處以上11例,合并其他臟器損傷41例。其中脾破裂16例,肝破裂4例,胃破裂1例,胰腺挫傷2例,腎挫傷6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1例,顱腦損傷7例,脊柱、肋骨骨折4例。開放損傷18例,閉合損傷102例。患者皆有腹痛,伴腹脹80例,惡心、嘔吐40例,典型腹膜炎104例,體溫>38.5℃25例,血壓<12/8 kPa 39例。行腹透檢查75例,發現膈下游離氣體46例。腹穿88例,陽性81例。B超檢查96例,陽性64例。
1.2 治療方法和結果 本組114例在連續硬膜外麻或全麻下行手術治療,4例合并重度腦外傷和2例失血性休克者未手術。單純腸修補96例占80.0%,腸部分切除腸吻合術11例占9.2%。同時根據病情對合并傷進行手術:脾切除15例,肝修補4例,胃修補1例,膀胱修補1例。住院10~136 d,平均21 d。治愈114例占95.0%;死亡6例占5.0%,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導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多發傷致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重度腦外傷。
2 相關因素分析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種嚴重的感染未能及時治療控制而引起敗血癥所致。由于細菌毒素和抗原抗體復合物的作用,使休克在早期就有較廣泛的細胞損害,有多種酶的改變,病理性因子等釋出,影響重要器官功能,血液常呈高凝狀態。
3 護理
3.1 基礎護理及康復指導 基礎護理及康復指導工作對于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很重要,但容易被醫務人員所忽視。具體措施:保持病室及空氣清新,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加強飲食指導。抗休克治療患者入院后處于休克狀態,立即建立2條靜脈通道快速補平衡液。補入晶體2000 ml,膠體500 ml,使患者血容量迅速得到糾正,血壓90/60 mm Hg,為急診手術做好準備。
3.2 引流管護理向患者和家屬解釋,引流是為了將腹腔內的滲液排出體外,使殘留的炎性反應得以局限、控制和吸收。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折疊、扭曲或受壓,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特別要注意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
3.3 病情觀察,基礎護理
3.3.1 制定嚴密的護理計劃,術后派專人24 h特別護理。使用心電監護儀,每15~30 min觀察1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情況,加強患者意識、腹部情況及尿量、尿色的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做出正確處理。如患者由煩躁、意識淡漠變為安靜、清醒,皮膚發紺轉為顏色紅潤,皮膚溫度由濕冷轉為比較溫暖、干燥,說明休克糾正。待術后病情穩定,拔除一組液體,調整輸液速度。遵醫囑按時給予抗生素應用。
3.3.2 患者術后臥床,體質消瘦,咳痰困難;2 h翻身拍背1次,臀部發生小面積褥瘡,清潔皮膚后涂搽龍膽紫,避免大小便污染;按摩足跟、背部受壓部位,加強營養,保持床鋪整潔,無皺褶、渣屑,預防褥瘡再發生。皮膚后涂搽龍膽紫,避免大小便污染;按摩足跟、背部受壓部位,加強營養,保持床鋪整潔,無皺褶、渣屑,預防褥瘡再發生。
3.4 心理護理 該組病例中成人比例較高,護士要重視患者心理變化對疾病的影響,做好心理護理。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待患者積極熱情,取得患者的信任,對其表示同情和理解。對患者的心里細心呵護,積極安撫,向患者講解術后的恢復過程,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3.5 切口感染觀察和護理 在患者術后要密切觀察病情,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時更換敷料,使用一次性藥碗和敷料,必須嚴格無菌操作。術后應用腹帶包扎,胃腸減壓,加強支持療法,及時補液,糾正貧血、營養不良等術后情況,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術后患者應取半臥位,避免過早劇烈活動,指導患者咳嗽、打噴嚏,避免便秘,用力排便時應用雙手保護患者手術切口兩側腹壁,防止和避免切口裂開和切口疝。
3.6 術后的恢復及預防 及時禁食、持續胃腸減壓,中藥灌腸、低壓溫鹽水灌腸、中藥散劑臍部外敷。足量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盡快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注意鉀、鈉、鎂的補充,正規的全胃腸外營養支持,以促進腸蠕動,協助患者早日起床活動。術后8 h未排尿者,檢查患者膀胱區有無膨脹;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有尿意者應采取各種誘導措施;用溫水沖洗會陰部,熱敷膀胱區,膀胱按摩,無菌導尿術,針刺治療等幫助其自行排尿。嚴格掌握導尿指征,嚴禁膀胱沖洗,改善患者全身狀況,增加抵抗力,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清潔,加強留置尿管的基礎護理。以防止病毒感染而導致腸梗阻、尿潴留、尿路感染。
4 體會
根據感染性休克的相關因素分析,做好預防工作最為重要。腸破裂可致腸內容物破入腹腔,糞便污染腹腔,細菌感染可致體溫升高。按時測量生命體征必不可少,應做好對癥處理,高熱時行物理降溫。重視全身和合并傷的治療,外傷性小腸破裂,由于受傷機制復雜,往往合并其他臟器損傷,因此在處理小腸破裂的同時,要注意全身情況和進行必要的術前準備,包括止痛、輸液、胃腸減壓,早期使用抗生素,有休克表現者應抗休克。積極治療合并傷,力爭在生命體征達到滿意水平后及時手術。加強術后護理,防止術后并發癥,醫、護人員之間和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要密切配合,防中有治,治中有防,才能防止和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渡過術后關,進而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 考 文 獻
[1] 魏明.外傷性小腸損傷54例分析.臨床外科雜志,2002,4:235.
[2] 崔瑞敏.高齡患者腹部手術主要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臨床醫學,2004,24(12):65-66.
[3] 鄭正葆,李俊東,馮向陽,等.外傷性小腸破裂256例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7):403-404.
[4] 王信富.外傷性小腸破裂的診斷治療.實用醫學雜志,1994,1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