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偉
[摘要]現代物流管理類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高職院校應對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定位,按定位崗位要求培養其職業素質,以實現人才市場供需“共贏”。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物流專業 職業素質
一、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供求現狀
(一)人才需求現狀
目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相當旺盛。據預測,到2010年,全國物流師缺口約600萬人,高級物流人才需求達30萬人以上。專家預計,中國物流人才需求高速增長將持續10-15年,雖然目前受經濟危機影響,人才需求受到一定沖擊,但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復蘇,出口貿易進一步擴大,物流人才需求缺口仍將繼續增長(中國交通協會資料),物流人才已被列入中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二)人才供給現狀
根據在我院舉辦的幾次“人才交流大會”進行的市場需求調查分析顯示,我們的高職畢業生還存在不少問題:對專業崗位知識缺乏了解,或知識與實踐脫節,缺乏基本技能和工作經驗,眼高手低,不愿意從基層做起,不適應物流服務業的壓力,對承擔責任和吃苦準備不足,不能專心工作,等不到用人單位考驗期限即跳槽等問題。基于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一方面企業求賢若渴,急需會經營、懂管理的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卻是成千上萬的畢業生積極應聘卻出現供需談不攏,企業留不住人的現象。
造成供需出現“怪圈”現象的原因,究其根本,乃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導致培養方式方法不到位。
二、貫徹科學發展觀,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一)科學定位
1.培養目標定位要準
培養目標準確定位是辦好高職的前提條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應是: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使學生具有一定創新精神、溝通交際及一般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技術的管理層,主要表現為能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標監督、控制調節,具備足夠的物流技術知識,善于提出物流活動需求方案,其主要崗位有:倉儲主管、配送主管、運輸調度主管等。
2.體現為區域經濟服務
我省環渤海地區由于受傳統工業影響,物流業發展也側重于鐵路、公路、運輸、倉儲等,物流企業仍呈現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型,對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比較看重,而且強調工作經驗,對中高層管理人員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這就使得我們的畢業生初到企業會被要求從基層操作層做起,具備一兩年的工作經驗,成為優秀員工后,隨重潛力的開發,能力的提升,進而上升為職業經理,實現從操層到管理層的跨越,實現由“藍領”到“銀領”的轉變。
(二)強化學生職業素質
1.專業素質
(1)統籌規劃,注重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可采用“2+1”辦學模式,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可定為1:1。在第一學期首先安排一周的崗位認知,讓學生對職業、對工作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職業心態。然后通過兩學期校內學習,第三學期再安排一個月的崗位實習,使其對企業組織機構、崗位職責與日常工作的基本常識有一定了解。第四學期確定專業方向(或倉儲與配送,或運輸組織管理或國際貨代等),有針對性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根據不同工作崗位要求,在授課內容與方式上有所側重。第5、6學期安排到相關企業崗位實踐。通過這種“翻餅烙餅”式實踐與學習,達到技能與理論雙提高。同時不至產生幾百個畢業生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沒有自己特長技能與知識,很難適應市場需求。
(2)加強課程建設。我們要通過走訪企業、走訪畢業生,積極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不僅要懂得物流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掌握現代物流管理所需的各類軟硬件的操作技能。要培養與專業相匹配職業資格的“雙師型”隊伍,要求教師每兩年至少有半年到企業頂崗實習,掌握專業技能,適應日新月異的信息變化。“兼職教師”隊伍應是生產管理第一線,既能從事管理工作,又具備一定“師傅”素質的管理人員。應要求我們的教師貫徹“做中學,學中做”思路,讓學生在輕松模擬或實戰中,提升專業素質。
2.人文素質
首先,由于企業生產需求及客戶服務質量要求不同等原因,物流作業往往需要全天24小時作業。我們應通過新生入學后的崗位認知實習,通過對崗位、工作環境的認知,作好吃苦的心理準備,不要等參加工作了才感到適應不了工作特點,教育學生怕苦怕累是做不了物流工作的,要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經得起考驗。
其次,物流管理強調全員經營意識,要團結互助,顧全大局,真誠相待,平等尊重,搞好同事之間、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將個人融入整個團隊,在共同目標下,恰當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為企業的每一步發展做出努力,實現共同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目前進行的“項目教學”,即完成一個項目要由多人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強化訓練其團隊協作意識。
第三,物流作業具有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域運作的特點,作業環節多,程序復雜,交流對象流動性大。單就倉儲業內部來講,崗位不乏庫工、保管、分揀、叉車操作等,加上外部合作單位的形形色色,要求管理人員要具有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善于處理各方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人文課程的教學,利用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通過構建校園人文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第四,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今天,物流業作為新興產業,物流人更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應首要具備以下職業道德:(1)愛崗敬業,(2)誠實守信。(3)勤儉節約。
3.創新精神
優質高效需要創新,事業發展需要創新。物流企業市場價格不斷下降,企業成本不斷上升,但客戶服務需求質量卻不斷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科學思維,創新企業文化,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學習科學的物流技術,在工作實際中創新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益和服務水平。要有一定的市場開拓能力,在對物流作業的改進方面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議,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從創新指導老師創新思維方法上得到啟迪,善于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創新實踐方面得到鍛煉,在1-2年工作經驗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明.我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刻不容緩.現代物流報,2007-07-27.
[2]黃克安.高職教育物流類技能緊缺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調研報告.福建省教育廳,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