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摘要]聲樂心理學與聲樂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感以及個性特征等心理因素,在演唱和教學中常常發揮著重要作用,始終支配和影響著歌唱的全過程。因此,對聲樂教學中心理調控功能的探討,是聲樂教學理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聲樂教學 心理調控 情感 心理素質
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是通過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聲樂上的各種技能、技巧而獲得的。聲樂教學是一個復雜多元的心理過程,其中既有教師作為先導主體的授業心態,又有學生作為接受主體的學習思考;既有師生間教與學的交流,又有通過歌唱藝術實踐的審美活動。而心理活動在歌唱發聲的各種因素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歌唱的生理結構是由人的發聲器官、呼吸器官、共鳴器官、聽覺器官、視覺器官組成的。好的歌唱之所以能夠使這些器官彼此精密的配合,完全依賴于人的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聲樂教學的心理調控功能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雙方在一定目的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心理因素的協同活動,共同達到調節和控制歌唱行為的作用效果的過程。
一、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調控功能
1.感知覺的調控功能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聲樂技術訓練中的感覺,一方面包含有豐富的知覺特征,另一方面著重是指感知系統與運動系統的綜合作用感。運用多種感覺機能的互相作用及各種感覺的互相影響,對于提高技術訓練效率有著特殊的意義。音樂感覺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歌唱者和教師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覺能力為音樂服務。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僅僅就聲音談聲音往往很難說清楚,這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充分利用聯覺的作用,采用大量形象生動的比喻來進行信息交換和感覺移置,將抽象的音樂信息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不但能深入淺出,使課堂內容曉暢易懂,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心情緒和興奮感,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2.記憶的調控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是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的一般經驗的記憶。
(1)視覺的記憶。這包括對旋律、歌詞的記憶,也包括把歌唱行為的視覺形象記在腦子里,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最初步的。
(2)聽覺記憶。即在內心聚集著一個完整的聽覺表象,并隨時可能轉化為實際的音響。歌唱者在學習的最初階段,都感到聲樂難以琢磨,反復較大。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因為學生在頭腦中沒有形成準確的聲音表象,或沒有對已有的正確的聲音表象形成準確的記憶。這就需要歌唱者在反復的練習中,用頭腦去思考,用內心歌唱去體會它、記憶它,并達到隨意運用聽覺表象的能力,直到不但把歌曲的符號記熟,而且把聲音的形象記在腦子里。這樣,歌者的能力才能達到一定的水準之上。
(3)運動覺的記憶。如同任何技能活動一樣,歌唱技巧的獲得也是一個由有意識向無意識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動覺記憶的逐漸形成,正確活動逐漸鞏固,意識行為逐漸向下意識行為轉變,最后達到“自動化”的境界,從而形成一定的歌唱行為習慣。
3.想象的調控功能
想象既是貫穿在歌唱訓練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因素,又是教學一系列心理活動中的一個中心環節,是一種以表象為特征的思維活動。想象在調控中的作用,是把教學語言和學生的思維活動結合起來,使不能直接感知的歌唱技術作為一個形象實體來理解和掌握它的規律。它是以對教學要求的聲音概念的深刻領會和研究為基礎的,包含著對歌唱技能的各種感覺體驗,為教學中的想象提供某種依據和契機,從而達到對歌唱技巧的感覺更精確的把握及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意境更深刻的領悟和體驗。
4.情感的調控功能
聲樂學家歷來認為:歌唱藝術是情與聲兩個方面的協調體現。優秀歌唱家的演唱無不聲中有情,情中有聲。培養和訓練學生在情與聲兩方面建立起自然的聯系,是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勿庸置疑,聲樂藝術的傳情,就是準確地、創造性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是歌唱藝術的靈魂。從聲樂教學的心理調控功能的角度觀察,在聲樂的技術訓練中情意的調節和控制功能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二、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調控方法
1.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的神態、語言、動作、指揮、范唱都會透出情感的信息。要根據一個“情”字,以情緒牽動和激發學生,從而強化學生對情緒控制的積極性。
2.從歌唱練習中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
常聽人們說練習歌唱要用“心”,這就是說不僅要專心,還要有自信心。歌唱練習時要專心、投入,不怕困難和挫折,培養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從而培養起在各種場合下舞臺表演的自信心,心情坦然、聲情并茂的完成藝術實踐活動。
3.用好的范唱作品激發學生情緒
聲樂作品具有很強的欣賞性,教師通過范唱、音樂欣賞,把一些成熟完美的音樂作品展示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4.增加舞臺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歌唱藝術是必須面對觀眾的藝術,培養歌唱的心理調控一定要加強舞臺的實踐活動。多進行一些公開的演唱活動和舞臺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歌唱練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逐漸增強了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心理素質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音樂的學習動機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調整,音樂的演唱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調整,音樂理論的研究也需要心理的控制和調整。聲樂教學活動中的心理調控,就是把心理學與聲樂教學的技術訓練結合起來。探索聲樂心理現象能為聲樂美學、聲樂表演藝術、聲樂批評、聲樂教育等學科提供科學論據。
參考文獻:
[1]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鄒本初.歌唱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徐行效.心理過程與聲樂教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8.
[5]姚青.歌唱心理調控能力的培養.中國音樂,2000,(01).
[6]鄒長海.聲樂教學中的感覺訓練.華南師大學報,2000,(2).
[7]徐菁菁.心理因素在聲樂教學中及演唱中的影響與作用.常熟高專學報,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