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亞 張喜雙 孫 強
【摘要】本文針對吉林省農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對策,并就具體做法做出詳細指導建議。
【關鍵詞】 吉林省 化肥 施用 對策 思考
國內外大量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證實,增加糧食總產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作物單產。而化肥的投入是提高作物單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化肥在作物各項增產措施中,其作用占35%—45%。但多年實踐反復證明,我省化肥利用率不高,僅10%—45%。所以,吉林省糧食總產預計再增加100億斤,不僅需要繼續增施化肥,而且還要特別注意克服化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充分發揮現有化肥的增產效應,作好合理分配化肥及科學用好化肥工作。
1.吉林省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盲目施肥,化肥利用效率不高
一些農民不認真按肥料性質、沒有根據土壤供肥能力、忽視作物吸肥特性等情況下來分配與施用化肥,只是憑老經驗盲目施肥,因此,化肥利用率偏低。據統計氮肥利用率僅為25%—40%;磷肥僅為10%—25%;鉀肥利用率也只有25%—45%。全省每年浪費損失約40萬噸化肥。
1.2存在“三重三輕”現象
1.2.1重化肥,輕有機肥
作物生育所需要的養分除了土壤供給外,其余的是來自肥料。其中化肥所提供的養分占肥料所提供的51%,由有機肥提供的占49%。所以,應大力提倡“有機肥與無機肥并重”的戰略方針。特別是當前,有些農民只施化肥,不施或很少施用有機肥的情況下,更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
1.2.2重N、P,輕K肥
吉林省有些農民在選購專用肥時,主要考慮“N”和“P”的含量,忽視“K”的含量。有些農戶,施用二銨加尿素作玉米口肥(或底肥)、用尿素作追肥,根本不施鉀肥,結果造成作物倒伏及減產。
1.2.3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
吉林省復合肥和作物專用肥中,主要成分是N、P、K,很少含有中微量元素,在市場上,除硫酸鋅外,也看不到其他中微量元素肥料。正因如此,近年來作物因缺乏微量元素表現出來的癥狀頻頻發生。
1.3常規優化施肥技術還沒有全面推廣應用
常規優化施肥技術包括:春旱坐水施肥播種技術;氮肥分次施與深施技術;磷肥分層施技術;依據玉米產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施肥技術等常規科學施肥技術。這些技術可增產6%~22%,提高化肥利用率5%—20%。由于科研單位只是將科研成果研究出來,申請報完獎就無人問津了,所以在一些地區,農業新技術的示范、普及工作還很薄弱。
1.4吉林省復合(混)肥(簡稱復肥)存在的主要問題
1.4.1中低濃度復肥品種與數量偏多
近年來,在吉林省化肥市場上銷售的復肥約800多種。雖然數量較多,但深受農民歡迎的高濃度復合肥品種卻較少。如玉米專用肥,養分含量為45%—52%的僅占16%左右;而中濃度玉米專用肥(養分30%—39%)較多,占市場銷售總量的51%左右;其余均為低濃度專用肥。因此,有些地方出現農民喜歡的高濃度玉米專用肥(NPK)含量45%—52%)脫銷,想買卻買不到的現象。
1.4.2復肥中養分不齊全
一些農民或企業在購買或生產復肥時,存在重N和P,輕K和中微量元素現象,導致一些復肥中無K、K量過低或過大及缺乏中微量元素。這些現象已嚴重影響復肥的增產效果與經濟效益。
1.4.3復肥中養分釋放速度不能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
復肥中的N源主要是尿素。在土壤正常墑情下,供N有效期僅為60—80天,而作物需N時間則長達120—140天,二者在供需時間上的不協調,嚴重影響復肥的利用效率和增產效應。
1.4.4專用肥種類與數量不均衡
近年來,市場上銷售的800多種復肥,尚存在重糧食作物專用復肥(占96%左右),輕油料、蔬菜、果樹、特產等作物專用肥(僅占4%左右);重玉米、水稻專用肥,輕雜糧專用肥;重玉米專用肥,輕其品種專用肥等問題。
1.4.5復合肥利用效率較低,增產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出來
其主要原因是復肥“配方”問題。“配方”是復肥科學性、針對性和適應性的重要標志。“配方”不當,即便濃度再高,營養元素再全、肥效再長、品種再多、肥料分配再合理、施用方法再好也不會使其發揮最大的利用效率、最高的增產效應。
2.采取對策
2.1實施有機與無機肥料并重,用地與養地相結合
我國農田施用有機肥料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施用有機肥料最早的國家。有機肥料在吉林省糧食生產、培肥地力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農諺說的好:“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苗靠糞長,地靠糞養”等等。這都充分說明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增產養地的作用。
2.2合理分配化肥
科學使用好化肥的第一步是合理分配化肥,化肥分配不合理,即使施用的再好,也不能充分發揮化肥的增產效果。當前,吉林省有些農戶不依據化肥本身的性質、土壤特性及作物需肥特點,盲目分配化肥。把硝態氮肥分配給水田;把珍貴的鉀肥分配給鉀素無效的作物或農田;把大量的磷酸二氫銨分配給含磷較高的土壤上。如吉林省中部地區有些農戶,多年來,在中高肥力黑土上,磷酸二氫銨分配量一直是250—300公斤/公頃。試驗證實在中高肥力黑土上,每公頃施用100—150公斤二銨的增產效果并不比250—300公斤的少。可見,化肥不合理的分配已經造成化肥與資金的浪費及化肥利用率的降低,致使現有的化肥未能充分發揮其增產增效作用。
2.3科學施用化學肥料
2.3.1科學施用氮肥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氮肥利用效率各不相同。據有關資料報道,羅馬尼亞氮肥利用率只有32%—34%,俄羅斯為41%,美國和保加利亞為30%—50%,捷克為45%—50%,南斯拉夫為43%—56%,英國不到50%,波蘭為50%—60%,德國為50%—65%。我國氮肥利用率也僅僅為27%—43%,我省僅僅為25%—40%。所以,如何減少氮素化肥損失,充分發揮其增產效應,提高其利用率,是今后化肥施用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提高氮肥利用率,首先就得了解氮素化肥的損失途徑。氮肥施到土中后,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外,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脫氮、淋溶、揮發、風吹、地表流失、生物與土壤固定而損失。
2.3.2科學施用磷肥
科學施用磷肥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較氮肥低,一般為10%—25%。磷肥利用率同磷肥品種、磷肥的施用方法、作物喜磷及土壤供磷情況等因素有關。但影響磷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對磷的化學固定和磷肥的施用部位。
2.3.3科學施用鉀肥
目前,吉林省土壤鉀素狀況大體上分:十分豐富、缺乏和介于兩者之間三種情況。在分配鉀肥之前,首先要摸清土壤含鉀狀況,將鉀肥優先分配給鉀肥效果顯著的缺鉀農田,對于含鉀豐富,鉀肥無效的土壤可不分配鉀肥。
鉀肥在有效鉀(K2O)含量不同的土壤上,對玉米增產效應不同。如將50—100公斤/公頃鉀肥(K2O),施在有效鉀含量較低(50—56毫克/公斤)的風砂土上,增產玉米高達1728—2387公斤/公頃(28.3%—39.1%),增產效益為1182—1810元/公頃;而在有效鉀較高(120—140毫克/公斤)的黑土上,僅增產玉米485—1110公斤/公頃(6.5%—15.2%),增產效益僅為288—688元/公頃;而在有效鉀含量居中(87—98毫克/公斤)的淡黑鈣土上,增產效應也居中,增產玉米為958—1790公斤/公頃(12.4%—24.6%),增產效益為646—1252元/公頃。如此可見,鉀肥在以上三種土壤上的分配順序應該是風砂土,淡黑鈣土,之后是黑土。鉀肥在同一種土壤上的分配順序應該是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之后再考慮高肥力土壤。
2.4針對復合(混)肥及其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應采用的對策
2.4.1大量生產、銷售與施用“高濃、長效、復合、專用、高效”復合(混)肥料。
多年試驗與生產實踐證實,將大量元素(N、P、K)制成復合(混)肥料,其增產效應與利用效率均高于N、P、K單施,增產幅度在8%—16%。
2.4.2選好用好復合(混)肥料
當前,吉林省使用的復合(混)肥料有兩種:一種是復合肥料,另一種是復混肥料。在復合肥料中有磷酸二銨、磷酸氫銨、硝酸磷肥等。在復混肥料中有氮磷二元和氮磷鉀三元復混肥。近年來,吉林省復合(混)肥料品種與數量在不斷增加,這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復合(混)肥料占化肥總量比例的大小,是一個國家科學施肥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我省今后應重視復合(混)肥料的發展與施用。在大力發展復合(混)肥料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解決復肥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吉林省廣大農民,應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利用及使用好肥料,同時還要兼顧土壤、氣候、新技術、生產方式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為吉林省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宋永林等.不同肥料配比對夏玉米生物性狀及產量影響的定位研究[J] .土壤肥料,2001,(1):31—33.
[2]吳巍等.玉米高產的化肥效果及養分需求與利用 [J] .吉林農業科學,2001,26(2):33—35.
[3]孫宏德等.有機無機肥料對黑土肥力和作物產量影響的檢測研究 [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2,8(增刊):110—116.
[4]劉興土等.東北區域農業綜合發展研究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52—423.
馬興亞 (1965—),男,吉林公主嶺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新品種及新技術推廣、示范等工作。
孫強*,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農學碩士,從事于水稻育種及技術推廣等工作。